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假山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园林意境的典型营造手法(二)

[复制链接]

74

主题

1

听众

1945

积分

项目经理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2012-11-22 15:09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贡献
    538
    假山币
    1063
    威望
    344
    注册时间
    2012-10-8
    在线时间
    37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4:34: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比德畅神、人化景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深化园林意境
    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大树上的一颗硕果,它和我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以及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因此,一些文化典故、神话传说便很自然地反映到园林之中,成为园林主人表达他们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的手段。“比德”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自然审美观点。所谓“比德”,即将人的道德情操比附于自然山水,使自然景物的属性人格化,人的德行操守客观化。在此,“比”即为比附、比拟、象征之意,“德”意为伦理道德、品行操守、思想品性。“比德”就是将自然山水所具备的某些自然特征和规律,比作人应借鉴的优良品德,即把山水美与人的良好品德等同起来。两者相互比拟,通过这种相互比拟使主观和客休交融在一起,从而使审美者在欣赏山水美景中得到思维上的陶冶,获得美感。所谓“畅神”,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指欣赏者凭借自然山水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精神方面和思想角度得到满足和放松,使主客体之间达到高度融合,纯粹达到情感的抒发和精神的畅游。文人们在园林里堆山理水、栽植花木,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完美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在园林景观中“比德”,保持君子清净高洁的品格,以山水木石的高洁品性自喻;他们要在其间“畅神”,让自然的飘逸之气充溢内心,使之超脱尘俗,以实现“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大我”。
    水,生命之源,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的“血液”。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无园不水”之说。水,晶莹剔透,柔媚且强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想象,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园林无水则不活,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会真正体会到园林之美。有水,园林就更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园林中的水寄托着我国古圣先贤的思想,也启发陶冶着我们后来者的心智,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水,因其形而彰显其美。园林之水,贵在曲折,形曲则意深。曲水流觞是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一种别具风格的形式,指古代文人们聚会于曲曲弯弯的水溪旁,以羽筋盛酒其中,任其在曲溪中漂游,人们沿溪而坐,当酒杯停在谁的座旁则饮酒作诗,有作诗饮乐的意境。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用水清灌缨比喻明世则仕,用水浊灌足比喻昏世则隐,意思是劝屈原大夫随波逐流,不必过于执着,意欲可见一斑。水之意还体现在她的生机无限、孕育生命。水而植荷,生意盎然。一方面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调;另一方而体现水融万物,生生不息的意境。天地之美,园林概之;园林之美,理水载之。理水浓缩自然,有美、有德、有情、有意,大美不言,尽在理水之中。
    5.楹联题记、点景明志—“文因景成,景借文传”
    我国古代造园大师一般都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他们非常重视在主要建筑物和山石景点上题名点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最终对园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勾勒和总结。其重要性可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道出的一段话来说明:“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非常明确的指出,园林中的山石泉流和楼台亭榭等形式自身,在表情达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以楹联题额等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达,能比较恰当地表现出造园家及园主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文题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突出园林的主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突出整体园林的主题,代表性较强的有网师园、拙政园等。网师园取名“网师”,是由于园主人“宋宗元以‘网师’自号,并颜其园,盖托于渔隐之义,亦取巷名音相似也”。
    第二方面是点景。拙政园中部景区的荷风四面亭,悬额“荷风四面”,亭柱上书有对联:“四壁菏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亭中观赏荷叶·垂柳,清风徐来,荷香沁人,无比贴切;苏州留园的“闻木裤香轩”位于假山之上,旁边遍植桂树,中秋时节,月桂香飘四方,故取名“闻木裤香轩”,上书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读后似乎令人感受到桂花清新的香气,点明此处奇石·香桂的迷人景象。这些都是通过题咏、楹联等对园林意境起到点题的效果。苏州拙政园西部池岛转角处的扇面亭,其景名题点可称点景抒情的题名杰作。这个池边小亭,背衬青翠的小山,隔岸与凌波浮水曲廊相对,是常见的临水亭榭。但是由于题名“与谁同坐轩”,注人了特定含义,使意蕴得到了大大深化。此题名,源自苏轼《点绛唇·杭州》中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来表达园主与明月清风为伍的高雅情操,同时也包含了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情。使这个极普通的水边景点意境顿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假山网|联系我们|诚聘版主|积分规则|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74963号

    手机版|假山网   

    GMT+8, 2025-8-17 22:59 , Processed in 0.0791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公司名称:深圳市山月园园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苏氏山水工业园;

    联系电话:1392389858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