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中国园林艺术是伴随着诗歌、绘画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它表现出诗情画意的内涵,我国人民又有着崇尚自然、热爱山水的风尚,所以又具有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比德观,又使园林艺术带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于是顺着这条漫漫的历史长河,逐渐形成了我国造园艺术的独特传统艺术法则与手法。从全国范围而言,纵有南流北派、东西风格之别,或受到西方古今造饲j艺术的影响,但中国的园林艺术却始终~脉相承,流传至今而万变不离其宗。
综合古今各家之说,把造园艺术的法则或指导思想归结如下。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据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家园林必以皇思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渡众生,为宗,私家园林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乐在其中。这就是《园治》·兴造论所谓“……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主持人的意图起决定作用。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凡造园林,必按地形、地势、地貌的实际情况,考虑园林的性质、规模,构思其艺术特征和网景结构。只有合乎地形骨架的规律,才有构园得体的可能。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通过相地,可以取得正确的构园选址,然而在一块土地上,要想创造多种景观的协调关系,还要靠因地制宜,随势生机和随机应变的手法,进行合理布局,这是中国造园艺术的又一特点。《园治》中也多处提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等原则,不外乎是要根据环境形势的具体情况,因山就势,因高就低,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创造园林景观,即所谓“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这样才能达到“景以境出”的效果。在现代风景园林的建设中,这种对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和顺应意识和对园林景观创作的灵活性,仍是实用的。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风景园林既然是一个有限空间,就免不了有其局限性,中国造园家,从来没有就范于现有空间的局限。用巧妙的因借手法,给有限的园林空间,插上了无限风光的翅膀。“因”者,是就地审势的意思,“借”者,景不限内外,所谓“晴峦丛秀呻绀宇凌空;极屠龋至。俗则屏之。蔫甥嫩之,不分町瞳“尽为烟景……”,这种因地、因时借景的作法,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用现代语言说,就是汇集所有的外围环境的风景信息,拿来为我所用,取得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一个包罗万象的园林空间,怎样
向游人展示她的风采呢?东西方造园艺术似各具特色。西方园林
以开朗明快,宽阔通达,一目了然为其偏好,而中国园林却以涵
蓄有致,曲径通幽,逐渐展示,引人人胜为特色。尽管现代园林
有综合并用的趋势,然而作为造园艺术的精华,两者都有保留发
扬的价值。究竟如何取得引人人胜的效果呢?中国文学及画论给
了很好的借鉴,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露
先藏,欲扬先抑”等,这些都符合东方的审美心理与规律。在儒
家学说的长期影响下,塑造了中国人涵蓄理义的习俗。如在造园
时,运用绿化树丛作隔景;创造地形变化来组织空间的渐进发
展;利用道路系统的曲折引进,园林景物的依次出现,利用虚实
院墙的隔而不断,利用园中园,景中景的形式等等,都可以创造
引人人胜的效果。它无形中拉长了游览路线,增加了空间层次,
给人们带来柳暗花明,绝路逢生的无穷情趣。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如果说,欲扬先抑给人们带来层
次感,则起结开合给人们以韵律感。写文章、给画有起有结,有
开有合,有放有收,有疏有密,有轻有重,有虚有实。造园又何
常不是这样昵?风景园林是一个流动的游赏空间,善于在流动中
造景,也是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无论是登临泰山,还是游览长
江,沿途空间处处都有宽窄、急缓、闭敞、明暗、远近之别,使
人们领略到大自然交响乐般的呼吸脉搏。以此为借鉴,园林同样
可以创造这种效果。比如景区的大小,景点的聚散,绿化草坪植
树的疏密,自然水体流动空间的收与放,园路路面的自由宽窄,
风景林木的郁闭与稀疏,园林建筑的虚与实等等,这种多领域的
开合反复变化,必然会带来游人心理起伏的律动感,达到步移景
异、渐入仕掳硒效果。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前面提到的因借是利用外景来扩
大空间的作法。小中见大,则是调动内景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
过对比、反衬,造成错觉和联想,达到扩大空间感,形成咫尺山
林的效果。这多用于较小的园林空间。 8.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无论寺观园林、皇家园林或私家
园林,造园者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仿效自然的主导思想始终不
移。认为只要“稍动天机”,即可做到“有真有假,作假成真”,
无怪乎外国人称中国造园为“巧夺天工”。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应该说,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流
传古今中外,经久不衰,一是有符合自然规律的人文景观,二是
具有符合人文情意的诗、画文学。“文因景成,景借文传”的说
法是有道理的。正是文、景相依,才更有生机。同时,也因为古
人造园,寓情于景,人们游园又触景生情,到处充满了情景交融
的诗情画意,才使中国园林深入人心,流芳百世。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写文章要胸有成竹,而造园者必
须胸有丘壑,把握总体,合理布局,贯穿始终。只有统筹兼顾,
一气呵成,才有可能创造一个完整的风景园林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