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造自然景色,在园内仿照中国山水画意,“以勺代水,以石代山”,人工创造出峰峦起伏.山石峭拔,绿木为衣的山水风光。
东门入口处,于1964年采用传统手法,迎门叠山,形成障景,避免一览无余,达到了含蓄的效果。此山以石为主,高4米,宽3
米,长30米,气势浑厚。山后溪水相依,山中洞穴深幽,游人可由隧道进入景色开朗的另一空间。一明一暗,一大一小,对比显明。
东门内北侧的假山,以土为主,外砌山石,高5米左右。山径盘曲,花木繁茂,起到了分割景区的作用。此山为公园的制高点,游人可沿石径登至山顶,纵观园内外景色。山后有峡谷,谷内清泉淙淙,涧溪涓涓,形成山环水抱的形式。
漱玉泉与枫溪之间,1979年沿池堆起一半月形带,泸假山。山脚伸入水中。“山以水为脸,水以山为骨”,相成相辅。此山根据画论章法用石,一丛数块,相互联络,大小顾盼。并利用植物材料,来弥补山势的不足,以增加气势,使山石、植物、水流揉合在一起,成为自然屏障,既是漱玉泉的背景,又把它与枫溪分开,显得层次丰富。
为增加自然景色,以点石手法,结合自然地形,因高就低,随势赋形,建造了颇多的自然石花池、花台、种植池,使园林由规整向自然过渡。另外,桥头、路旁、岸边、窗前、廊下,点有山石,配以花木,构成幅幅小景。
除假山外,还有名石数具。
龟石,在漱玉泉东侧,为太湖石,高近4米,重约8吨,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别墅——“云庄”中的遗物。当时,云庄有奇石10块,其中龙、风、龟、麟四品称“四大灵石”。明代隆庆年问,移入文渊阁大学士殷±儋“通乐园”(元朝称万竹园)中,后分别散落在文庙、皇亭、趵突泉等地。至今,唯龟石幸存。此石,挺拔多空窍,并能穿透上下左右,筋络明显,有纹理,多凹凸,具有瘦、透、漏、皱的特点,欣赏价值颇高,为当今济南第一名石,其周围修竹簇拥,艳花溢香,景色清秀。
夔石,在老金线泉的西侧洞门处。夔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怪兽,《山海经》中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人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日夔……”,由于这石奇特,有单足、昂首、吼天的气势,类似夔,所以得此名。这石挺拔露骨,涡洞相套,四面玲珑,是太湖石中的上品,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为济南名石之一。再加背后的修竹,北侧的青松,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松竹石写意画。
待月峰,在尚志堂内东西向小溪的北侧,是宋代遗物,石瘦细长,多有空窍,似月形,夜深月朗,清光可透过洞穴,洒在地上,形异多变,故有诗赞美:
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
一年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
虬石,立在鱼展室北侧,俊秀、通透、似虬龙。寿石,矗立在万竹园西花园内东北隅小溪西岸,形如巨大寿字。白云峰,在万竹园内白云泉处,具有瘦、透、漏的美感,似蓝天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