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按材料可分为土山、石山、土石相间的山(土多称土山戴石,石多称石山戴土);按施工方式可分为筑山(版筑土山)、掇山(用山石掇合成山)、凿山(开凿自然岩石成山)和塑山(传统是用石灰浆塑成的,现代用水泥、砖、钢丝网等塑成的假山,见岭南庭园);按在园林中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室内山、壁山和兽山。假山的组合形态分为山体和水体。山体包括峰、峦、项、岭、谷、壑、岗、壁、岩、岫、洞、坞、麓、台、磴道和栈道;水体包括泉、瀑、潭、溪、涧、池、矶、和汀石等。山水宜组合一体,才能相得益彰。下面将重点阐述按施工方式来分的掇山、塑山。 ① 掇山 此是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 施工基本程序如下: 选石。自古以来选石多着生奇峰孤赏,追求“透、漏、瘦、皱、丑”。明末造园家计成提出了“是石堪堆,遍山可采”和“近无图远”的主张。这种就地取材、创造地方特色的思想,突破了选石的局限性,为掇山取材开拓了新路。选石还可选择方正端庄、圆润浑厚、峭立挺拔、形象仿生等天然石种以及利用废旧园林的古石、名石,既可养活山石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又可避免各地掇山千篇一律的弊病。掇山常用的石品有以下几类:湖石类,体态玲珑通透,表面多弹子窝洞,形状婀娜多姿,多数为石灰岩、砂积岩类,如江苏太湖石、安徽巢湖石、广东英石、山东保官石、北京房山石等。黄石类,体态方正刚劲,解理棱角明显,无孔洞,呈黄、褐、紫等色,如浙江的黄石、华南的黄腊石、西南的紫砂石、北方的大青石。卵石类或圆石类,体态圆浑,质地坚硬,表面风化呈环状剥落状,又自负盈亏海岸或河谷石,多数为花岗岩和砂砾岩。剑石类,指利用山石单向解理而形成的直立型峰石类,如江苏武进斧劈石、广西槟榔石、浙江白果石、北京青云片石等,出自岩洞的钟乳石则各地均有。吸水石类或上水石类,体态不规则,表面粗糙多孔,质地疏松,有吸水性能,多土黄色,深浅不一,各地均产。四川砂片石也属于这一类。其他石类,有橡皮青、木化石、松皮石、宣石等。 采运。中国古代采石多用潜水凿取、土中掘取、浮面挑选和寻取古石等方法;现在多用掘取、浮面挑选、移旧和松爆等方法采石。运石多用浮舟扒杆、绞车索道、人力地龙、雪橇冰道等方法。为保护奇石外形,常用泥团、扎草、夹杠、冰球等包住奇石的保护方法。无论人抬、机吊、车船运输,都不可集装倾卸,应单件装卸,单层平摆,以免损伤。 相石。又称读石,品石。施工前需对现场石料反复观察,以区别不同质色、形纹和体量,再按掇山部位和造型要求分类排队,对关键部位和结构用石做出标记,以免滥用。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构思成熟后,才能胸有成竹地做到通盘运筹,因材使用。 立基。就是奠立基础。基础深度取决于山石高度和土基状况,一般基础表面高度应在土表或常水位线以下0.3~0.5米。基础常见的形式:桩基,用于湖泥砂地;石基,多用于流动水域或不均匀土基。 拉底。又称起脚,有使假山的底层稳固和控制其平面轮廓的作用。一般在周边及主峰下安底石,中心填土以节约材料。 堆叠中层。中层是指底层以上、丁层以下的大部分山体。这掇山工程的主体。掇山的造型手法与工程措施的巧妙结合主要表现在一部分。 古代匠师把掇山归纳为三十字诀:“安连接斗挎(跨),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 意思是:“安”指安放和布局,既要玲珑巧安,又要安稳求实。安石要照顾向背,有得于下一层石头的安放。山石组合左右为“连”,上下为“接”要求顺势咬口,纹理相通。“斗”指发券成拱,创造腾空通透之势。“挎”指顶石旁侧斜出,悬垂挂石。“跨”指左右横跨,跨石犹如腰中“佩剑”向下倾斜,而非垂直下悬。拼指聚零为整,欲拼石得体,必须熟知风化、解理、断裂、溶蚀、岩类、质色等不同特点,只有相应合皴,才可拼石对路,纹理自然。“挑”又称飞石,用石层前挑后压,创造飞岩飘云之势。挑石前端上置石称“飘”,也用在门头、洞顶、桥台等处。“卡”有两义,一指用小卡住大石之间隙以求稳固;一批特选大块落石卡在峡壁石缝之中,呈千钧一发、垂石欲堕之势,兼有加固与造型之功能。“垂”主要指垂峰叠石,有侧垂、悬垂等做法。“钉”指用扒钉、铁锔连接加固拼石的做法。“扎”是叠石辅助措施,即用铅丝、钢筋或棕绳交同层多块拼石先用穿扎法或捆扎法固定,再填心灌浆并随即在上面连续堆叠两三层,待养护凝固后再解索整形做缝。“垫”、“杀”为假山底部稳定措施,山石底部缺口较大,需用块石支撑平衡都为垫;而用小块楔形硬质薄片石打入石下小隙为杀,古代也有用铁片铁,钉打杀的。“搭”、“靠(接)”、“转”、“换”多见于黄石、青石施工,即按解理面发育规律进行搭接拼靠,转换掇山垒石方向,朝外延伸堆叠。“缝”指勾缝,做缝常见的有明暗两种:做明缝要随石面特征、色彩和脉络走向而定;勾缝还要用小石补贴,石粉伪装;做暗缝是在拼石背面胶结而留出拼石接口的自然裂缝。“压”在掇山中十分讲究,有收头压顶、前悬后压、洞顶凑压等多种压法;中层还需千方百计留出狭缝穴洞,至少深0.5米以上,以便填土供植花种树。 结顶。又称“收头”。顶层是掇山效果的重点部位,收头峰势因地而异,故有北雄、中秀、南奇、西险之称。就单体形象而言,又有仿山、仿云、仿生、仿器设之别。掇山顶层有峰、峦、泉、洞等20多种,其中“峰”就有多种形式。峰石需选最完美丰满的石料,或单或双,或群或拼。立峰必须以自身重心平衡为主,支撑胶结为辅;石体要顺应山势,便立点必须求实避虚,峰石要主、次、宾、配,彼此有别,前后错落有致,忌笔架香烛,刀山剑树之势。顶层叠石尽管造型万千,但不潮湿不可顽石满盖而成童山秃岭,应土石兼并,配以花木。除上述仿山掇山外,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现存的仿云掇山常利用花网条石做骨架,用黄石叠法延伸山体而构成通透框架,再用小块山石附着于条石之上,构成风回云转之势。此法虽空透多弯,但终究人为造作,不可多用。 施工要点: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约为0.3~0.8米间,各工作面叠石务必在胶结料未凝之前或凝结之后继续施工。万不得在凝固期间强行施工,一旦松动则胶结料失效,影响全局。一般管线水路孔洞应预理、预留,切忌事后穿凿,松动石体。对于结构陌生受力的用石必须小心挑选,保证有足够强度。山石就位前应按叠石要求原地立好,然后拴绳打扣。无论人抬还是机吊都应有专人指挥,统一指令术语。就位应争取一次成功,避免反复。掇山要有躲避余地。雨季或冰期要排水、防滑。人工抬石应的搭配力量,统一口令和步调,确保行进安全。掇山完毕后应重新复检设计(模型),检查各道工序,进行必要的调整补漏、冲洗石面和清理场地。有水景的地方应开阀试水,统查水路、池塘等是否漏水。有种植条件的地方应填土施底肥,种树、植草一气呵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