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经过大自然的作用,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个它们的生活遗迹。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生活痕迹被泥沙掩埋,其遗体中的有机物经过漫长的岁月被分解殆尽,只留下身体中最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石化后变为石头,但它们曾经的形态结构、生活痕迹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化石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具有的科研价值。因为它记录了古代动植物的面貌,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当时的生态环境等。同时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的进行等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从化石的保存特点看,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 实体化石:指避开了空气的氧化作用和细菌的腐蚀作用,使全部或部分古生物遗体保存下来而形成的化石。这类化石的硬体和软体都保存得较为完整。在我国抚顺煤矿的煤层里,层发掘出大量含有蚊子、蜂蜜等昆虫的琥珀,其形态多样、栩栩如生。据考证,这些保存完整的化石藏量极少,绝大多数的生物化石保留的仅仅是其坚硬部分,而且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石化作用。 模铸化石:指古生物遗体留存在岩层或围岩中的印痕和复铸物。根据它们与围岩的关系而被分为: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和复合模化石五类。因为这五类模铸化石都不是古生物的本体,而是其身体所留下的痕迹,所以此处只列举印痕化石来加以说明。 印痕,即陷落在地底层的生物遗体所留下的痕迹。虽然遗体通常已遭受破坏,但是其印迹却能反映该生物体的主要特征。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无硬壳的生物也可保存其软体印痕,如常见的植物叶子的印痕。 遗迹化石:指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活动的痕迹和遗物。遗迹化石很少能与留下遗迹的古生物化石同时保存下来,因此很难确定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痕迹化石多为脊椎动物的脚印、蠕形动物的爬痕等;遗物化石多为粪化石、蛋化石等。大多数实体化石都会被水流搬运,但遗迹化石却大都能做到原地保存。因为不管是产生于沉积物表面的移迹、足迹,或者是产生于沉积物内部的钻孔、潜学,都会因沉淀物的成岩固作用而原地保存。水流作用只能对其进行浸蚀、破坏,起不了搬运作用。
化学化石;大多数古代生物的遗体都因遭受破坏而未能保存下来,但在特定情况下,组成该生物的有机成分,被分解成各种有机物后,仍可保留在岩层中。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其中特定的有机化学分子结构,仍能正面此等生物的存在。科学家曾在亿万年前的鱼类化石、双壳类化石、恐龙化石中分析出七种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