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12
-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1
- 注册时间
- 2013-3-4
TA的每日心情 | 2013-5-20 08:40 |
---|
签到天数: 47 天 [LV.5]常住居民I - 贡献
- 8517
- 假山币
- 2760
- 威望
- 3487
- 注册时间
- 2013-3-4
- 在线时间
- 142 小时
|
关于园林的定义颇多,但大同小异。张家骥先生的《中国造园论》一书将园林定义为,“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体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限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有一段饶有趣味的语句:“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要实全含于‘园’字之内。今将‘园’字图解之:‘口’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氏’在前似石似树。”读来俨然一幅独具天地的自然生活图卷。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称中国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若天开”[3](P44),更是道出了中国园林的精神追求,即法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虽然这句话出自明代,但读罢中国园林发展史可以发现,老庄所提倡的“道本无为”“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一直是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到了魏晋之后。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思想史是儒、释、道不断融合的过程,园林建筑作为精神的表达,无疑将三家思想集于一身,但是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更多地受道家思想影响和推动这一观点中外学者并无大的分歧。本文拟就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园林建构稍作探讨。
一、园林发展述略
中国园林,始见于西周之初。周文王在今陕西西安附近建有“文王之囿”。这是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造园形式。《孟子·梁惠王上》记载: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诗经·大雅·灵台》也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歔鹿攸攸。歔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的灵囿已具备了中国园林的基本要素:有山、有水、有树、有禽,可供狩猎也可享乐,颇有怡情养性之功能,并向民众开放。自此以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大致有以下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物之汇聚”的阶段。从周文王时代起,至东汉末年。最早的园林即上文所提及的灵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据一方,广筑台榭。其中楚灵王的“章华台”是春秋时期的名园。还有吴王夫差的“姑苏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馆’,为长夜之饮,造千石酒钟。夫差作天池,池中作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梁任昉《述异记》)。
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史上出现了第一个造园高潮,主要是宫苑。此时期的宫苑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以先秦思想家所构建的“天下合一”观为指导,创制一种布局上体现“体像天地”“经纬阴阳”的园林艺术;二是运用蓬莱神话系统,确立山水布局的“一池三山”模式。秦代最有名的当数秦始皇的阿房宫苑。至于贵戚富商的私园,在内容与形式上虽效法帝王宫苑,但囿于规模,故尽力模仿自然山水,开创了“模山范水”的造园手法。如梁孝王的兔园与茂陵富人袁广汉的北邙山园。西汉时期,皇家造园空前兴盛。班固《西都赋》载:“千乘秦岭,后越九峻,东薄河华,西涉岐雍。宫馆所历,百有余区。”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林苑”。西汉左思的《娇女诗》中首次提到“园林”一词:“驰弩翔园林,果下皆生栽;贪花风雨中,倏忽数百适”。东汉迁都洛阳,皇家园林的数量、规模不及西汉,但注重园林的游赏功能及造景效果。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期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大转折,也是受道家思想影响和推动最为深刻的时期。魏晋南北朝前后300多年,分裂割据,战争频仍,儒家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老庄横流。随着玄学和清谈的兴起.“三玄”(《老子》、《庄子》、《易经》)成了当时的热门学问。通过对“名教”与“自然”等问题的争论,唤醒了人们对个性的追求的,激发了倾心自然山水的热情,进而产生了纯粹的有独立意义的山水审美意识。王羲之的“寄畅山水”和谢安的“寄傲林丘”都是把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山水融合在一起,把山水视为至善至美。这种对山水的执著追求终于成就了中国特有的山水审美心态,并促进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艺术的诞生。于是,私家园林在崇尚清谈,高逸遁世、体悟自然的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大多扬弃了秦汉时代以宫室建筑为中心的构园手法,转向以山水为主体。其中以谢灵运、王羲之等人所建造的山庄、别业为代表。当时的造园之盛,《洛阳伽蓝记》中载当时的显宦贵族“擅山海之富,居山林之饶,争修院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室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此时的宫苑园林著名的有:北方为曹魏邺城的“铜雀台”、洛阳的“芳林园”,南方为东晋、南朝建康的华林园和乐游园。
第三个时期为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国家再度统一。唐代统治者虽采取儒、释、道三教并举的政策,但因科举制的实行,实际上还是以儒学为正统。仕官一途.也仅为儒家的专利。此时的士人一般是儒、道、佛兼收并蓄。仕途得意之时.积极贯彻济世治国的儒家思想;消极失意之际,则理佛拜道,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所以隋唐时期的私家园林,较之魏晋南北朝更为兴盛,艺术水平也大为提高。据《洛阳名园记》载:“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有千余邸。”唐丞相牛僧儒宅院:“馆于清华,木竹幽邃,常与诗人白居易吟咏其间。”(《旧唐书·牛僧儒传》)。唐丞相裴度的“湖园”:“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旧唐书·裴度传》)此外王维的“辋川别业”及白居易的“白莲庄”更为众所周知。由于受当时的田园文学及山水画发展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注重于意境的创造,意在追求“诗情画意”。可以说,在园林建构的美学意蕴和艺术手法上,都已进入成熟阶段。此外,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长安、洛阳及其附近。根据功能的不同,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其总体表现为园林与宫殿、宫城相结合,层次严整,统一中求变化,在以山水为骨架的格局中,水体的表现更为突出。隋唐的宫苑气势恢宏,颇能展示大国风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