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假山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园林植物造景的常见问题

[复制链接]

82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总经理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20 08:40
  • 签到天数: 47 天

    [LV.5]常住居民I

    贡献
    8517
    假山币
    2760
    威望
    3487
    注册时间
    2013-3-4
    在线时间
    142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0:46: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
      植物造景,是在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植物造景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造景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植物保护及树木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园林绿化也从二维绿量(绿化覆盖)转向三维绿量(绿色量)的研究。但植物造景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甚至已成为植物造景发展的阻碍,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能促进植物造景事业的发展。
      1、植物造景概念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我们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时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适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续发展的植物造景。
      2、绿量与景观质量
      绿量,是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指所有生长中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广义上还包括一切有利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因素,即绿色环。当前植物造景中的绿量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极端:
      (1)大草坪泛滥目前的植物造景,特别是城市广场绿化中,无处不是千篇一律的大草坪绿化模式,以求得“开敞景观”、“热带风光”等效果,其弊端众人皆知。究其原因,除了流行风气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设计者缺少对绿量的重视。倘若我们在设计中将绿量及其产生的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纳入综合考虑中,相信一味追求单一的视觉效果的大草坪流行模式将会得到制止。在这一点上,英国风景师早已提出的“没有量就没有美”的做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模式的滥用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的植物搭配模式来源于我们对自然植物群落的学习,是一种理想的生态效益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模式,然而却常被人们误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而导致不分绿地性质、面积大小、环境负荷而一味滥用。园林建设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植物造景同样如此。只有因地制宜、因园制宜,结合绿地使用性质、面积大小、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建设的绿量才与景观质量成正比。一味地将自然植物群落中的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的结构搭配,不综合考虑园地大小、土壤贫瘠程度、交通安全、视觉安全等而滥用,其结果往往是造成大量植物死亡(超过植物承受的环境负荷力),甚至成为病虫滋生、犯罪猖獗的地方(因植物阻碍视线而使得场地不能得到周围游人的监视)。如果说大草坪的流行是缺少对绿量重视的极端,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的模式则是在缺乏对绿量含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片面、过分地强调绿化量值的极端。
      3、形式与功能
      园林绿化讲究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的一部分,理应遵循这一道理。然而,在现实绿化中常见到有人一味地追求绿地率,追求绿化视觉效果。将分枝低,体量大的雪松种在狭窄的街道上;将本已狭小的活动场地改建成草坪;将承载力高的林地树木砍掉,换成承载力低的草坪……,凡此种种,无不是植物造景中形式与功能的冲突,其结果常常是好看不中用,其原因是缺少对植物造景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思考。
      4、科学性与艺术性
      植物造景不同于山石、水体、建筑景观的构建,其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植物造景是在植物能健康、持续生长的条件下进行的。病态的植物,失去生命活力的植物的景观只能是残枝败柳、枯木废桩,是无法达到理想景观效果的。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然而在现实问题中却常存在设计、施工、养护脱节甚至矛盾的问题。而在景观效果预见中常常将生长条件很好的植物作为理想的效果标准,而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相变化、生长速度却缺少深入细致,结合植物栽植场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比较明显的是在城市植物造景中,大多数树木的生长体积、生长率都低于同等条件下自然界中的树木,而这一点却没所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
      5、植物景观群落
      (1)多样性与稳定性问题植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的稳定性是源于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理解,在自然植物群落中,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由从小到显微结构的生命,大到巨大的森林树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的结果,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随种类的增加而增强。而在城市环境中这一群种类中的大多数种将很难生存。因此,城市中的植物类群之间的那种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关系也很难存在。
      (2)种单株与种群体的问题(个体与群体)时下的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模式大多采用“自然式”、“三株一丛、五株一群”的零星点缀方式,这是源于传统的自然山水园的种植设计手法。事实上,将植物以群体集中的方式进行种植,其在绿量上的景观累加效应,同种个体的相互协作效应及环境效益都大大优于单株及零星的种植方式。从生物个体发育来看,大多数生物总是以群体的方式生存下来的,植物要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个体才能稳定地生存下来,单株的种类常因环境的竞争而被淘汰。这一道理在宝钢绿化建设中也已得到证实。
      6、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
      适地适树是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倡大力发展乡土树种,适当引进外来树种。然而,随着栽培及引种技术的发展,在国内苗圃市场缺乏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各地相继引进了一批适合本地生长的造景植物种类。所以,在丰富本地造景植物种类及植物景观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以下问题:
      (1)地方特色保护植物是体现地方特色的要素之一,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土质、水质上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它是地方环境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不同的地方植物常常还是该地区民族传统和文化的体现,大量地引种外来植物易对地方文化特色造成巨大冲击。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关系无处不在,我们早已明知在世界上盲目引种动物的危害(如澳大利亚野兔引种事件),但却缺乏对盲目引种植物危害的了解。外来引种植物造成本地植物种类的消亡,生态结构单一化等问题早已在国外进入了治理与恢复阶段。“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不能先引进后治理,不能走别人的老路。
      另外,对稀有植物、保护植物的引种保护也应适可而止,因其对地方特色及物种多样性的冲击影响不可估量,全国上下盛行的“银杏风”即可例证。处处种银杏,谈何保护,谈何稀有,保护并不等于泛滥。
      7、建议及对策
      7.1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
      (1)对概念理解的偏一,缺乏对结合实地情况的考虑。特别是对植物造景及绿量的考虑认识或片面地追求视觉效果或片面地强调环境效益,对概念的理解缺少新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新内涵,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的水平上。
      (2)对生态理论的生搬硬套,特别是对植物生态理论的不结合实地情况的滥用,缺少对城市植物群落的客观、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理解。主观地认为种类越多、群落越稳定,单株植物比群体植物更易生长良好。
      (3)缺少横向的植物造景地域性问题的考虑,引种上片面追求绿化效果,而对生物安全、地方特色等因素缺少全面考虑,造成了某种植物的泛滥。
      (4)缺少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要么片面追求绿量效益,而对绿地的使用功能、性质、人的需求等缺少全面均衡的考虑。
      7.2建议及对策
      (1)扩展植物造景、绿量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以便能适应新时代植物造景的需求。除引进景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等学科外,国外的环境园艺、地域植物学、野生动植物栖息园、恢复生态学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将绿量与绿地类型相结合,列入植物造景的考核指标。绿量是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除了狭义的指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广义的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环境内涵。
      (3)加强对城市植物群落的研究,特别是群落内部植物个体的关系,群落与城市环境负荷的关系,揭示城市植物群落与自然植物群落的异同。
      (4)加强对外来植物种,特别是具有入侵性质植物种的检疫、检测,避免其对本地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的破坏。对类似杂草的、有很强生命力的、具入侵性质的种类进行清除,对侵染地植被进行保护、恢复。
      (5)规划、健全苗圃市场,避免苗木种类单一化和引种盲目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假山网|联系我们|诚聘版主|积分规则|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74963号

    手机版|假山网   

    GMT+8, 2025-1-9 21:52 , Processed in 0.1103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公司名称:深圳市山月园园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苏氏山水工业园;

    联系电话:1392389858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