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荷氏冰球 于 2013-3-26 17:38 编辑
一、城市雕塑规划的特点和原则 (一)城市雕塑规划的特点: 1、城雕规划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出现的新兴学科领域 (1)传统的规划学科中,没有城市雕塑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这句在规划、建筑界广泛流传的口头语,指明了传统的规划学科所存在的问题,这就是,科学的城市规划对现实的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干预,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功能性有时不能协调一致,时常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 这种不一致还表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在内容上的缺失。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布置方案,在其内容中,缺乏对城市视觉环境控制的 规划。城市的视觉环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城市景观,它是城市实体环境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来的城市形象。城市视觉环境的控制可以体现在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单体的设计要点中;城市视觉环境的控制并不是一个规划阶段,而是为各阶段的规划及管理提供基于视觉环境考虑的依据。 在现有的城市规划的体系中,城市景观环境的内容没有提到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谈到城 市总体规划的内容时,与城市景观有关的内容只是“制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而园林绿地系统远远不能全面的反映城市景观环境的丰富的要求。 城市雕塑作为一个城市的景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也只是作为“小品”放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城市雕塑在城市规划中的缺席,是造成城市雕塑盲目建设,缺乏指导和控制的重要原因。 (2)城雕规划是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识更深入、更理性、更成熟的表现。 城市化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口由农业类型向工业类型转变而出现的人口聚集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比,它体现出更多的 预见性和控制性。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开始由过去被动地附属于城市的建筑变为主动地在城市空间寻求自己的文化表达。 城市雕塑规划建立在现代社会对城市雕塑价值更加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雕塑对城市空间而言,它是城市的节点、标志;是形成城市空间的节奏变化,组织视觉走廊的重要的符号。 城市雕塑规划,使城市雕塑的建设更为理性,它将结合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使城市雕塑建设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城市雕塑的规划将避免城市雕塑建设的盲目性,有利于把握城市发展的定位,形成城市的特点,突出城市的个性,使城市的文化面貌更加鲜明突出。 (3)城雕规划的出现,是城市文化发展和精神需求增强的表现。 城市的形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综合于物质形态的表现,其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产水 平的提高,一个城市势必在文化上不断追求新的高点,这是保持、维系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许多城市都提出“文化立市”的口号就充分反映出这一点。 文化具有地区、民族的特点;文化具有历史延续的特点;文化具有相互交汇、交流、共生的特点,这些反映在城市雕塑上,越来越要求城市雕塑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出更多的人文、精神的含量,更多地注入城市的性格和个性特点。 2、城雕规划是规划学与美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1)规划学科本身不涉及具体的艺术问题。 城市雕塑规划之所以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和交叉的学科,这就在于,对于城市规划而言过去它一般不涉及到具体的雕塑艺术学科的有关知识。而城市雕 塑的规划需要规划人员对城市雕塑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造型语言、制作工艺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应该说,对城市雕塑的理解、认识越深,城市雕塑的规划也就越能做到贴切、深入,所以城市雕塑规划对传统意义上从事规划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2)美术学科不具备城市规划的学科规范、研究方法和描述手段。 过去,也有不少从事雕塑创作的人员或其它美术工作者尝试进行规划工作,从他们工作的效果来看都不理想,其主要问题在于,首先,这些美术工作 者擅长具体的作品创作,对于一个城市空间的把握,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把城市雕塑规划仅仅理解为用雕塑来为相对空 敞的城市空间进行填空;其次,雕塑家的知识准备不足,城市规划毕竟是一门相对成熟、规范的学科,它有自己的描述手段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标准,而这些方面显然是美术工作者的在从事城市雕塑规划时所不具备的。 理想的方式是,启用复合型人才从事城市雕塑规划工作,他的知识领域兼及雕塑艺术和城市规划两个方面;如果这一点难以实现,在从事城市雕塑规划的时候,需要组成至少由以上两方面的人员组成的合作的工作班子。 3、城雕规划的中心是研究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相互关系 (1)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虚实”关系 城市雕塑规划的中心工作,并不只是为了在一个城市繁荣雕塑艺术而做规划,也不是为了让城市更有内容来点缀一些雕塑。城市雕塑规划是以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相互关系入手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首先是“虚实“的关系,城市雕塑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在空间的意义上,它是“体积”对空间的进入、占有、征服、肯 定、渲染、突出......,因为城市雕塑对空间的进入,使城市空间的形态发生变化,并衍生出新的意义,如揭示空间的主题,形成空间的性格等等。 (2)城市雕塑与建筑的关系 在古代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雕塑常常被认为是建筑的附庸,它依附于建筑,成为建筑的局部或建筑的补充和延续,这一点在西方中世纪体现得尤 为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雕塑获得了越来越独立的地位,它完全可以不依附于建筑而独立的存在。但是,在城市空间中,雕塑与建筑常常又具有一种共生和互补的关系,它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例如,雕塑装饰建筑;建筑衬托雕塑;建造建筑式的雕塑;建造雕塑式的建筑。从空间艺术而言,雕塑、建筑甚至城市,它们在本质 上是同构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和相互融合的。 (3)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界面的关系 城市空间分为上下四周等不同的空间界面,这些不同的界面都可以成为城市雕塑所附着的载体,这也就是说,它们都可能与城市雕塑发生关系,用城 市雕塑来加以表现。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界面的关系说明了城市雕塑空间形态的多样化,它不仅可以在常见的城市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还可以在城市的空间界面扩展自己的表现范围。 (4)城市雕塑与城市设施的关系 城市雕塑与城市设施的关系,表现出了城市雕塑功能的多样性,它除了具有文化和审美的功能以外,还可以与城市的实用功能结合起来,与城市设施的有用性结合起来,用雕塑的方式,装饰、美化有实用功能的城市设施,这是城市雕塑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4、城雕规划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1) 城市雕塑规划的制定使城市雕塑建设有了法律的保障。 规划在先,这是人们在长期从事城市雕塑建设工作以后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也符合城市空间规划的法制化要求,城市雕塑规划的制定,使城市雕塑 的建设有章可循,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城市雕塑建设的盲目性或一窝蜂;同时也是保持适当建设规模的有效手段,城市雕塑的规划将使城市雕塑建设能在具有法律保障的前提下进行。 (2)城市雕塑规划将在城市雕塑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实施时间、主题、数量、质量等方面具体规范城市雕塑的建设工作。 由于城市雕塑规划的制定规定和明确了城市空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城市雕塑总体的空间特色,规定了城市雕塑建设的数量、质量;建设主题和实施时间,这样城市雕塑的建设才可能在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控制性的基础上,稳步、有序的向前推进和发展。
(二)城市雕塑规划的原则: 1、高艺术水准的原则 艺术性是城市雕塑的基本要求,城市雕塑具有美化城市的功能,它能够提升城市的 文化品位、烘托城市的艺术氛围;同时,城市雕塑还对城市居民进行审美教育,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能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城市雕塑的艺术水准是衡量城市雕塑成败的首要的标准。2、强调环境综合效益的原则 城市雕塑是雕塑艺术与城市空间环境的有机结合、相互对话的产物。一方面,城市雕塑作为环境艺术,对营造艺术的城市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另一 方面,城市的空间环境又反过来对城市雕塑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城市环境的性质决定了雕塑题材;城市环境的布局决定了城市雕塑的点位;城市环境的空间规模则决定了城市雕塑的尺度和体量;城市环境的背景特质决定了城市雕塑的材料、质感和色彩;城市环境的艺术风格决定了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以及手法。 3、突出地域特色的原则 当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突出城市的个性,城市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地域特色上,城市雕塑是突出城市地域特色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城 市雕塑的规划应该把突出本城市的地域特色放在重要的位置,将通过城市雕塑的题材、造型风格、材料等一系列因素表现出城市的个性放在重要的位置。4、尊重历史文脉的原则 城市文化是累积性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积淀;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与一个城市是共生的关系,它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它随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而不断生长并走向未来。城市雕塑在制定规划的工作中,尊重、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延续城市的文脉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雕塑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注重城市雕塑发展的历史延续性,使城市雕塑在历史上能形成动态的,变化着的链条,使之成为城 市的形象的历史;城市雕塑是永久的艺术,在规划中,在地域位置和雕塑材料、工艺方面尽量充分考虑到它的长久性;城市雕塑的建设总是受时间制约的,城市雕塑的规划要求为未来着想,宁可不足,不可过头,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和发展空间。 6、公众参与的原则 公众的参与,已成为当代规划学科的一个重要趋势,1973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会议通过了宣言,“环境是人们创造的”,这就为城市规划中公众 的参与提出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保证。城市规划中公众的参与被认为是城市市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城市雕塑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让广大的城市市民,尤其是受到规划内容影响的市民参与到规划的编制和讨论中来,城市雕塑规划的制定者必须听取各种意见并且要将这些意见尽可能地反映在规划成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