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假山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天水古民居建筑的木雕艺术

[复制链接]

401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总经理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2012-10-19 08:36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贡献
    9538
    假山币
    8126
    威望
    5306
    注册时间
    2012-7-24
    在线时间
    298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0:31: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天水古称上邽、秦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八千年的文明史,二千七百年的建城史。 数千年的城市变迁为这座古城留下了明、清及民国时期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院落二百余座,古巷不下数百条。 这些民居院落多为明清两朝官宦、富商、名人、学士的故居,建造精美,建筑木雕构件图案吉祥,雕刻技艺精湛,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民居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 天水木雕艺术产生的条件
      1.1 林木资源丰富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接关中,南控巴蜀,北扼陇坻,西倚甘南,是陕、甘、川三省交通咽喉所在。 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渭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 这里气候温润,降水充沛,自古以来植被丰富、林木茂盛,富产核桃木、椴木、枣木、梨木、松木、桦木等优质木材。 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天水民居建筑用材提供了原材料保障。
      1.2 地域文化深厚
      天水深处内陆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多元。 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形成了天水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这些深厚的文化,为天水民居建筑提供了广泛的木雕题材,经过工匠们精湛的技艺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木雕艺术里,体现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别有的风格和魅力。
      1.3 地方经济繁荣
      天水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 扼陕甘川之要道,自古为陇右门户、战略要冲和商贸中心。 古往今来,这里人流物聚,商贾云集,畜牧业、农业、商业贸易高度发展,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明珠。 《史记》记载:天水“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玄宗天宝十二载)。 繁荣的地方经济,为天水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千七百年的建城史,使天水由先秦时期的边陲小邑发展到魏晋时期的 “五城联珠”, 明清两代演变为东关、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形成了独特的“五城相连”城市格局。 城区内古树葱郁,街巷纵横,明清建筑,星罗棋布。 清朝重臣杨应琚曾在他的日记《据鞍录》中描述天水民居:“屋瓦望若鳞次,自此居民皆瓦屋矣。 ”让人可联想到当年天水鳞次栉比、巷道纵横、楼阁参差、檐廊相接的古楼群建筑。 有专家考证,天水古建筑群的修建年代至少要比山西平遥早数百年。
      2 天水古民居建筑木雕工艺的特点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影响,天水民居建筑的木雕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木雕工艺特点。天水历史上曾有大片森林,境内植被丰富。 茂密的森林,为建筑用材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此天水现存的明清古民居建筑多选用优质的松木作为房屋的梁、柱和檩,且大梁、椽柱多数较粗,远远超过房屋结构所需要的断面尺度。 境内保存下来的明清古民居建筑几乎全为土木结构,泥坯土墙,青瓦覆顶,质地朴实。 反映在古民居
      建筑构件上的木雕装饰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又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表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其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和圆雕。建筑木雕作品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刀法娴熟,意境深远。 既有北方雄浑粗犷之气,又有南方纤巧素雅、精雕细刻的微型雕刻作品。
      3 天水古民居建筑的木雕题材
      天水古民居建筑木雕题材丰富。 步入古民居院落,门额、柱头、栏额、雀替、槅扇门上随处可见雕工精美的木雕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取材丰富,图案吉祥。 内容多为缠枝牡丹、喜鹊闹梅、蝙蝠拱璧、麒麟送子、龙马荷花、麒麟兰草、凤穿牡丹、蜥龙团寿、瓜跌绵绵、琴棋书画、寿星骑鹿、梅兰竹菊、天官赐福等,取材广泛,寓意吉祥。 尤其是门、窗的雕刻图案品种繁多,美观大方。古代艺术工匠能够巧妙地将植物、花卉、鸟雀、神话传说表现在民居建筑木雕构件上,雕刻作品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龙”形图案,在天水古建筑中也随处可见。 天水是三皇之首伏羲的故里。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由于其部落以龙为图腾标志,因此,伏羲被后世尊为“龙祖”,“龙”形图案在天水古建筑中的运用,体现出龙城人对“龙”的钟情与厚爱。 不仅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标志,人们更偏重于龙的那种“天行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在全国最大的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的明代宗庙建筑--天水伏羲庙,有一幅雕饰精美的“团龙”图案。 “团龙”身躯翻转,四爪刚劲有力, 充满了阳刚之气。 这幅木雕图案常常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眼球,引来游客驻足观看。 天水现存的古民居中也随处可见雕饰精美的草龙、夔龙图案,条条盘绕在屋门上额、楼檐、圆柱、雀替上,或盘旋在垂花门的垂柱上。
      天水民居建筑木雕中比较特殊的还有“八卦”和“阴阳太极”图案。 由于伏羲在天水创画了先天八卦,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八卦与阴阳太极图案自然成为古民居建筑装饰中必不可少的装饰题材。 “阴阳太极”,是伏羲对自然界长期观察与实践的总结,世间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循阴阳平衡的原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互消涨,所伏所依,构成了最古老的哲学思想。 天水百姓正是受这种八卦、易学思想的影响,在房屋建筑中运用这种题材,以表达对伏羲的崇敬之情,同时期望起到镇宅避邪的作用。
      4 天水古民居建筑的木雕美学艺术特征
      天水古民居建筑的雕刻从装饰上不仅具有文物考古和民俗价值,而且还有建筑美学的艺术特征。 比如:运用孔雀戏牡丹象征春天,鸳鸯闹莲象征夏天,菊花含苞待放象征秋天,雀鸟弹梅代替冬天。 春天的牡丹崭露头角为荣华富贵;荷花表示为官者出污泥不染的清正;柿子象征着四季平安,事事平安,万事如意;葡萄代表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秋菊展示文人雅士的清风高傲性格;冬天虽寒冷却有梅花报春,寓意春景即将来临;那夔龙、蝙蝠预示着主人是名门望族的门第,将会龙腾虎跃,幸福延年。 木雕艺术给人的那种富含诗情画意的满足感, 在方寸之间似乎已经有了海阔天空般的悠远与疏朗。
      5 天水古民居建筑保护现状
      2003 年,天水市政府责成文化文物单位对境内现存的古民居进行了三次拉网式普查。 经调查,天水市境内现存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 143 处,新增古民居保护面积 4 万多平方米。 对所有保护范围内的民居建立了档案。 同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最大可能的对古民居、古建筑予以保护。 在城区主干道两侧保护维修了万寿宫、胡氏民居、纪信祠、文庙、秦州州衙、陇南书院等 11 处国保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古树名木 50 株,形成了天水古民居的保护格局。 经过天水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努力和天水文化文物部门的辛勤工作,一大批明清古民居得到保护维修,重新绽放出昔日的光彩,成为展示天水名城风貌、体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吸引四海宾朋的一道靓丽风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天水的古民居保护工作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民居保护是一项量大面宽的社会性工程,不仅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古民居现有居住者和房产所有者的支持。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是各级政府和文化、文物部门的专利,而是广大民众的共同事业,每位社会公民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全民共同树立古民居保护意识,有关部门才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古民居予以保护维修,天水古民居保护工作才能走出目前的窘境。 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得失,丧失最佳保护时间,留下遗憾。 只有全民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够人人共享,才能够为后世子孙留下历史的记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假山网|联系我们|诚聘版主|积分规则|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74963号

    手机版|假山网   

    GMT+8, 2025-7-21 21:47 , Processed in 0.0800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公司名称:深圳市山月园园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苏氏山水工业园;

    联系电话:1392389858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