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8-23
-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5
- 注册时间
- 2012-7-24
 
TA的每日心情 | 2012-10-19 08:36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贡献
- 9538
- 假山币
- 8126
- 威望
- 5306
- 注册时间
- 2012-7-24
- 在线时间
- 298 小时
|
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平面灵活、造型别致、形态生动的建筑形式。江南宅园的特征是以建筑为主,在不大的园地中,建筑所占的比例极大,有的竟达到30%之多。
常见的建筑形式有厅、堂、楼、阁、榭、舫、亭、廊等种类。而在这诸多类型的园林建筑中,亭在其中又占不小的份额。拙政园、怡园中的亭占全园建筑的一半以上,畅园虽小,却是由五个不同形式的亭组合而成的,而只有一百多平方米的残粒园,也因为有了亭,才称其为园的。刘致平在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6中说:/亭在园林建筑里是最常用的,它在中国园林里已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一有了亭子便算是花园了,所以有人将园林叫做亭园的0。可见,亭在园林中的作用极大,不但是停留休息、观赏景色的地点,更是园林构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1 景区的趣味中心
研究古典园林的前辈们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景观手法,如点景、引景、对景、借景、框景。名词虽多,总而言之就是各种/看0与/被看0的形式。由于亭的造型变化丰富、小巧灵活,所以也就常常被用作空间环境的主景。作为主景的亭,由于是区域空间中的趣味中心,也是视线的焦点,所以经常被一面面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赏,因而也提供了良好的纵观全局的机会,形成庭院空间的控制点。如苏州拙政园西部的扇子亭)))/与谁同坐轩0,位于一个小岛的尽端转角处,三面临水,一面背山。可以看出,它与周围的建筑形成了相互呼应的观赏线,成为景区视线的交点和景物构成的中心,其位置和亭子形式的选择是多么精到!
(1)从看的角度讲,前面正对/别有洞天0的圆洞门入口,彼此呼应。在扇面前方180b的视角范围内,水池对岸曲曲折折、高高低低的波形廊漂浮在水面之上。扇面亭两侧实墙上开着的两个模仿古代陶器形式的洞口,一个对着/倒影楼0,另一个对着/卅六鸳鸯馆0,这就在平面上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及观赏的视界范围。而它背面墙上的空窗正好形成了园西北的/浮翠阁0的框景。
(2)从被看的要求讲,自/别有洞天0进园后,它首当其冲地成为人们可以捕捉到的第一个观赏对象,成功地起到了/点景0的作用。当然,仅考虑到从某一个角度看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另外若干比较关键部位来看景观效果。看扇面亭时,无论从通往/留听阁0的曲桥或通往/倒影楼0的水廊中看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可见,主景亭的建造,很讲究园林建筑空间构图上的相互对应关系,并运用/对景0、/借景0和/框景0等设计手法,来创造出多层次的风景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景观效果,以求构成园林空间中的景物重点。苏州留园中的可亭,网师园中的月到风来亭,也是以亭作为园林空间的景物重点。
2 点缀和补白
在园林中,为了取得空间构图上的均衡,增加景观层次,所以在景观相对薄弱的地方,就常置亭,借以活跃空间气氛和改善环境。园林中的某些死角和空白之处,也往往需要点缀一些小型建筑,以便能够变/死眼0为/活眼0,使全盘皆活。这种情况下,能担当此任者非亭莫属。像苏州拙政园中的宜两亭,扬州寄啸山庄中的近月亭,上海豫园中的听鹤亭等,都是起点缀和补白作用的亭。
3 主体建筑的陪衬
/景0的构成有两种情况,或以山水花树为主,或以建筑为主。以建筑为主的/景0,一般都有意识地突出建筑形象的形式美,着重建筑群体竖向空间组合,顺应地形的起伏变化,以显示其轮廓形象的高低错落和生动活泼的艺术构成魅力。在这种建筑群体景观构成中,也常用亭来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产生对比加强建筑群体的构图美。
有些亭干脆与主题建筑结成一体,形成体形丰富的新的建筑式样。如苏州拙政园中的三十六鸳鸯馆,就是由一个方形厅堂与四个小亭连成一体而形成的。而沧浪亭中的看山楼,则是前面连接了一个小亭。这种相互的组合,使主体建筑的形体造型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 亭与廊、墙的组合
在园林中,亭还经常与廊和墙组织在一起。亭和廊、墙的不同组合,不仅使亭的形象更加丰富,而且往往还会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环境。甚至某些园林基本上就是由各种亭与廊和墙的组合而成的。
亭与廊和墙的组合形式很多,统而言之,有如下四种情况:1廊墙的转折;o长廊的分割;»廊墙的尽端;¼形成半亭。在较小的园林中,廊墙往往高低曲折,而在廊和墙的转折处、尽端处和两廊相接的地方设亭,则可起到缓冲和过渡作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当廊依墙而建的时候,与之组合的亭,就形成了半亭。半亭的结构一般是独立与廊脱开的,但也有从廊的构造作法转化而成的。
5 以点联面控制环境
亭也往往成组地布置,与山石、花木、水池等有机地组合,形成完整的景区和庭园空间,以点联面地控制景观环境。拙政园中的梧竹幽居、北山亭、雪香云蔚亭和荷风四面亭等,则串联成一组高低错落的景观建筑群,行程中部景区的景观构成控制面,从而使景观环境变得更加丰富。
这种以一组小的建筑,控制大的景观场面的手法,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它们以群体的形象出现,形成一种视觉上相互呼应的丰富场景,正如5园冶6所云:/略成小筑,足征大观0。
6 结 语
对亭在园林中构景作用的归纳,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这种/点景0式的建筑,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景0,不管是观景还被观,不但自身成景,也要有景可看。所以,虽然亭的选址可谓自由灵活之极,好像哪里都可以建,却不能建在没有景色之处,如5园冶6的作者计成所说:/加之以亭,及登无一可望,置之何益,更益可笑!0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