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假山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晋南北朝绘画对造园艺术的影响

[复制链接]

74

主题

1

听众

1945

积分

项目经理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2012-11-22 15:09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贡献
    538
    假山币
    1063
    威望
    344
    注册时间
    2012-10-8
    在线时间
    37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1:30: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对我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他的六法有:
    其一是“气韵生动”
    “气韵”是一幅画的总的艺术效果和它的艺术感染力。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一幅绘画作品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
    其二是“骨法用笔”
    即绘画的造型技巧。“骨法”一般指事物的形象特征;“用笔”指技法,用墨“分其阴阳”,更好地表现大自然的阴阳明晦、远近疏密、朝幕阴晴,以及山石的体积感、质量感等。下笔之前要充分“立意”,作到“意在笔先”,下笔后“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一气呵成,画完后又能作到“画尽意在”。
    其三是“应物象形”
    即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形象、颜色等。
    其四是“随类赋彩”
    即画家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观不同的对象。我国古代画家把用色得当和表现出的美好境界,称为“浑化”,在画面上看不到人为色彩的涂痕,看到的是“秾纤得中”,“灵气惝恍”的形象。我国山水画家在色彩运用上的这种“浑化”的境界,与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建筑、绿化、山水等色彩处理上的清淡雅致等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但自然中的景色入画,画的色彩是不变的,而园林艺术的色彩却可以随着一年四季,或一天内早中晚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园林与绘画的不同特点,也是绘画达不到的。
    其五是“经营位置”
    即考虑整个结构和布局,使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我国历代绘画理论中谈的构图规律,疏密、参羡、藏露、虚实、呼应、简繁、明暗、曲直、层次以及宾主关系等,既是画论,更是造园的理论根据。如画家画远山则无脚,远树无根,远舟见帆而不见船身,这种简繁的方法,既是画理,也是造园之理。园林中的每个景点,犹如一幅连续而不同的画面深远而有层次,“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这都是藏露、虚实、呼应等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宜掩则掩,宜屏则屏,宜敞则敞,宜隔则隔,抓住精华,俗者屏之,使得咫尺空间,颇能得深意。
    其六是“传移模写”
    即向传统学习。从魏晋开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由宫、殿、楼阁建筑为主,充以禽兽。其中的宫苑形式被扬弃,而古代苑囿中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以山水为骨干是园林的基础。构山要重岩覆岭、深溪洞壑,崎岖山路,涧道盘纡,合乎山的自然形势。山上要有高林巨树、悬葛垂萝,使山林生色。叠石构山要有石洞,能潜行数百步,好似进入天然的石灰岩洞一般。同时又经构楼馆,列于上下,半山有亭,便于憩息;山顶有楼,远近皆见,跨水为阁,流水成景。这样的园林创作方能达到妙极自然的意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假山网|联系我们|诚聘版主|积分规则|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74963号

    手机版|假山网   

    GMT+8, 2025-8-23 21:51 , Processed in 0.0794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公司名称:深圳市山月园园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苏氏山水工业园;

    联系电话:1392389858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