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假山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山在生活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1521

主题

3

听众

2万

积分

总经理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贡献
15254
假山币
6198
威望
5952
注册时间
2017-2-22
在线时间
185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15:31:2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  假山的功能
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窨,布置庭院、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因此,假山成为表现中国自然山水园的特征之一。
假山艺术最根本的原则是“有真为假,做假成真”。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创作的艺术源泉和依据。真山虽好,却难得经常浏览。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为艺术作品,其比真山更为概括、更为精炼,可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人为的假山又必须力求不露出人工的痕迹,令人真假难辨。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假山,贵在似真非真,虽假犹真,耐人寻味。
假山的主要理法有相地布局(即选择和结合环境条件确定山水的间架和山水的形势),混假于真;宾主分明;兼顾三远(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说:“山有三远。自山下面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依皴合山。按照水脉和山石的自然皱纹,将零碎的山石材料堆砌成为有整体感和一定类型的假山,使之远观有“势”,近看有“质”和对比衬托,这包括大小、曲直、收放、明晦、起伏、虚实、寂喧、幽旷、浓淡、向背、险夷等。在工程结构方面,主要技术是要求有稳固耐久的基础,递层而起,石间互咬,等分平衡,达到“其状可骇,万无一失”的效果。
1.gif
(2)  假山的种类
假山按材料可分为土山、石山、土石相间的山(土多称土山戴石,石多称石山戴土);按施工方式可分为筑山(版筑土山)、掇山(用山石掇合成山)、凿山(开凿自然岩石成山)和塑山(传统是用石灰浆塑成的,现代用水泥、砖、钢丝网等塑成的假山,见岭南庭园);按在园林中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室内山、壁山和兽山。假山的组合形态分为山体和水体。山体包括峰、峦、项、岭、谷、壑、岗、壁、岩、岫、洞、坞、麓、台、磴道和栈道;水体包括泉、瀑、潭、溪、涧、池、矶、和汀石等。山水宜组合一体,才能相得益彰。下面将重点阐述按施工方式来分的掇山、塑山。
        掇山
此是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
施工基本程序如下:
选石。自古以来选石多着生奇峰孤赏,追求“透、漏、瘦、皱、丑”。明末造园家计成提出了“是石堪堆,遍山可采”和“近无图远”的主张。这种就地取材、创造地方特色的思想,突破了选石的局限性,为掇山取材开拓了新路。选石还可选择方正端庄、圆润浑厚、峭立挺拔、形象仿生等天然石种以及利用废旧园林的古石、名石,既可养活山石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又可避免各地掇山千篇一律的弊病。掇山常用的石品有以下几类:湖石类,体态玲珑通透,表面多弹子窝洞,形状婀娜多姿,多数为石灰岩、砂积岩类,如江苏太湖石、安徽巢湖石、广东英石、山东保官石、北京房山石等。黄石类,体态方正刚劲,解理棱角明显,无孔洞,呈黄、褐、紫等色,如浙江的黄石、华南的黄腊石、西南的紫砂石、北方的大青石。卵石类或圆石类,体态圆浑,质地坚硬,表面风化呈环状剥落状,又自负盈亏海岸或河谷石,多数为花岗岩和砂砾岩。剑石类,指利用山石单向解理而形成的直立型峰石类,如江苏武进斧劈石、广西槟榔石、浙江白果石、北京青云片石等,出自岩洞的钟乳石则各地均有。吸水石类或上水石类,体态不规则,表面粗糙多孔,质地疏松,有吸水性能,多土黄色,深浅不一,各地均产。四川砂片石也属于这一类。其他石类,有橡皮青、木化石、松皮石、宣石等。
采运。中国古代采石多用潜水凿取、土中掘取、浮面挑选和寻取古石等方法;现在多用掘取、浮面挑选、移旧和松爆等方法采石。运石多用浮舟扒杆、绞车索道、人力地龙、雪橇冰道等方法。为保护奇石外形,常用泥团、扎草、夹杠、冰球等包住奇石的保护方法。无论人抬、机吊、车船运输,都不可集装倾卸,应单件装卸,单层平摆,以免损伤。
相石。又称读石,品石。施工前需对现场石料反复观察,以区别不同质色、形纹和体量,再按掇山部位和造型要求分类排队,对关键部位和结构用石做出标记,以免滥用。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构思成熟后,才能胸有成竹地做到通盘运筹,因材使用。
立基。就是奠立基础。基础深度取决于山石高度和土基状况,一般基础表面高度应在土表或常水位线以下0.30.5米。基础常见的形式:桩基,用于湖泥砂地;石基,多用于流动水域或不均匀土基。
拉底。又称起脚,有使假山的底层稳固和控制其平面轮廓的作用。一般在周边及主峰下安底石,中心填土以节约材料。
堆叠中层。中层是指底层以上、丁层以下的大部分山体。这掇山工程的主体。掇山的造型手法与工程措施的巧妙结合主要表现在一部分。
古代匠师把掇山归纳为三十字诀:“安连接斗挎(跨),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
意思是:“安”指安放和布局,既要玲珑巧安,又要安稳求实。安石要照顾向背,有得于下一层石头的安放。山石组合左右为“连”,上下为“接”要求顺势咬口,纹理相通。“斗”指发券成拱,创造腾空通透之势。“挎”指顶石旁侧斜出,悬垂挂石。“跨”指左右横跨,跨石犹如腰中“佩剑”向下倾斜,而非垂直下悬。拼指聚零为整,欲拼石得体,必须熟知风化、解理、断裂、溶蚀、岩类、质色等不同特点,只有相应合皴,才可拼石对路,纹理自然。“挑”又称飞石,用石层前挑后压,创造飞岩飘云之势。挑石前端上置石称“飘”,也用在门头、洞顶、桥台等处。“卡”有两义,一指用小卡住大石之间隙以求稳固;一批特选大块落石卡在峡壁石缝之中,呈千钧一发、垂石欲堕之势,兼有加固与造型之功能。“垂”主要指垂峰叠石,有侧垂、悬垂等做法。“钉”指用扒钉、铁锔连接加固拼石的做法。“扎”是叠石辅助措施,即用铅丝、钢筋或棕绳交同层多块拼石先用穿扎法或捆扎法固定,再填心灌浆并随即在上面连续堆叠两三层,待养护凝固后再解索整形做缝。“垫”、“杀”为假山底部稳定措施,山石底部缺口较大,需用块石支撑平衡都为垫;而用小块楔形硬质薄片石打入石下小隙为杀,古代也有用铁片铁,钉打杀的。“搭”、“靠(接)”、“转”、“换”多见于黄石、青石施工,即按解理面发育规律进行搭接拼靠,转换掇山垒石方向,朝外延伸堆叠。“缝”指勾缝,做缝常见的有明暗两种:做明缝要随石面特征、色彩和脉络走向而定;勾缝还要用小石补贴,石粉伪装;做暗缝是在拼石背面胶结而留出拼石接口的自然裂缝。“压”在掇山中十分讲究,有收头压顶、前悬后压、洞顶凑压等多种压法;中层还需千方百计留出狭缝穴洞,至少深0.5米以上,以便填土供植花种树。
结顶。又称“收头”。顶层是掇山效果的重点部位,收头峰势因地而异,故有北雄、中秀、南奇、西险之称。就单体形象而言,又有仿山、仿云、仿生、仿器设之别。掇山顶层有峰、峦、泉、洞等20多种,其中“峰”就有多种形式。峰石需选 最完美丰满的石料,或单或双,或群或拼。立峰必须以自身重心平衡为主,支撑胶结为辅;石体要顺应山势,便立点必须求实避虚,峰石要主、次、宾、配,彼此有别,前后错落有致,忌笔架香烛,刀山剑树之势。顶层叠石尽管造型万千,但不潮湿不可顽石满盖而成童山秃岭,应土石兼并,配以花木。除上述仿山掇山外,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现存的仿云掇山常利用花网条石做骨架,用黄石叠法延伸山体而构成通透框架,再用小块山石附着于条石之上,构成风回云转之势。此法虽空透多弯,但终究人为造作,不可多用。
施工要点: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约为0.30.8米间,各工作面叠石务必在胶结料未凝之前或凝结之后继续施工。万不得在凝固期间强行施工,一旦松动则胶结料失效,影响全局。一般管线水路孔洞应预理、预留,切忌事后穿凿,松动石体。对于结构陌生受力的用石必须小心挑选,保证有足够强度。山石就位前应按叠石要求原地立好,然后拴绳打扣。无论人抬还是机吊都应有专人指挥,统一指令术语。就位应争取一次成功,避免反复。掇山要有躲避余地。雨季或冰期要排水、防滑。人工抬石应的搭配力量,统一口令和步调,确保行进安全。掇山完毕后应重新复检设计(模型),检查各道工序,进行必要的调整补漏、冲洗石面和清理场地。有水景的地方应开阀试水,统查水路、池塘等是否漏水。有种植条件的地方应填土施底肥,种树、植草一气呵成。
l5ogo4524模板.jpg
        塑山
此是用雕塑艺术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的园林工程。这种工艺是在继承发扬岭南放置的山石景艺术和灰塑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且有用真石掇山、置石的功能,广州动物园狮山即人工塑造而成。
塑造的山与自然山石相比,有干枯、缺少生气的缺点,设计是要多考虑绿化与泉水的配合,以补其不足。这种山是用人工材料塑成的,毕竟难以表现石的本身质地之美,所以只宜远观不宜近赏。
特点。塑山工艺的特点是:可以塑造较为理想的艺术形象——雄伟、磅礴而富有力感的山石景,特别是能塑造难以采运和堆叠的巨型厅石。这种艺术造型较能与现代建筑相协调。此外,还可以通过仿造,表现黄腊石、英石、太湖石等不同江石材所且有的风格。可以在非产石地区布置山石景,可利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如砖、砂、水泥等。
ASD.jpg
施工灵活方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在重量很大的巨型山石不宜进入的地方,如室内花园、屋顶花园等,仍可塑造出壳体结构的、自重较轻的巨型山石。可以预留位置栽培植物,进行绿化。
设计。塑山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山的整体布局以及同环境的关系。根据自然山石的岩脉规律和构图艺术手法,统一安排峰、岭、洞、潭、瀑、涧、麓、谷、曲水、盘道等,做出模型。模型放大的方法有翻制法和现场塑造法两种,后者造价低,较为常用。

HGJFH.jpg
施工。现场塑造的一般施工步骤为:
建造骨架结构。骨架结构有砖结构,以及两都的混合结构等。砖结构简便节省,对于山形变化较大的部位,要用钢架悬挑。山体的飞瀑、流泉和预留的绿花洞穴位置,要对骨架结构做好防水处理。
泥底塑型。用水泥、黄泥、河沙配成可塑性较强的砂浆在已砌好的骨架上塑型,反复加工,使造型、纹理、塑体和表面刻画基本上接近模型。
塑面。在塑体表面细致地刻画石的质感、色泽、纹理和表层特征。质感和色泽根据设计要求,用石粉、色粉按适当比例配白水泥或普通水粉调成砂浆,按粗糙、平滑、拉毛等塑面手法处理。纹理的塑造,一般来说,直纹为主,横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潇洒、豪放的意象;综合纹样的山石则较能表现深厚、壮丽的风貌。为了增强山石景的自然真实感,除了纹理的刻画外,还要做好山石的自然特征,如缝、孔、洞、烂、裂、断层、位移等的细部处理。一秀来说,纹理刻画宜用“意笔”手法,概括简练;自然特征的处理宜用“工笔”手法,精雕细琢。
设色。在塑面水分未干透时进行,基本色调用颜料粉和水泥加水拌匀,逐层洒染。在石缝孔洞或阴角部位略洒乑深的色调,等塑面九成干时,在凹陷处洒上少许绿、黑或白色等大小、疏密不同的斑点,以增强立体感和自然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关注假山网,网址http://www.sulandscape.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假山网|联系我们|诚聘版主|积分规则|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74963号

手机版|假山网   

GMT+8, 2025-5-17 23:36 , Processed in 0.0876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公司名称:深圳市山月园园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苏氏山水工业园;

联系电话:1392389858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