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8-23
-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5
- 注册时间
- 2012-7-24
 
TA的每日心情 | 2012-10-19 08:36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贡献
- 9538
- 假山币
- 8126
- 威望
- 5306
- 注册时间
- 2012-7-24
- 在线时间
- 298 小时
|
公园是给公民游玩、观光、休闲、学习文化以及强身健体等活动提供有比较完备设施与优良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主题公园则是在满足上述规范多项基本要素的前提下,肯定公园自身的主题性,经过对某项主题的典型展现,构创出一个不仅具备公园游览消遣的功效, 亦具备非常态的园林景观特色的消遣娱玩空间。主题公园是人工创建的空间构成,游客对主题公园的需求和趋向带有文化性,或者说,文化性是主题公园的价值和灵魂所在。 因此,文化性亦是影响主题公园存在与引导其持续发展的主要标准之一。 文化性通过诸多方面得以体现,其中包括景观要素、主题宣传、附属产品等等,其中景观的设计是最能直观地体现文化内涵。
围绕主题而创作的各种环境景观,共同营造一种文化的氛围,而文化赋予景观的特殊意义,使得景观更加主题化。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加入对文化的思考,让文化性、主题性能够通过景观或者景观要素直观地呈现在游客面前,这便是在目前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值得景观设计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简要回顾
主题公园是在机械游乐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根据特定的主题而创造出来的舞台化游憩空间,即是以虚拟态环境塑造与园林环境载体为特点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大众性。它主要以文化复制、文化移植、文化陈列等手法迎合游憩者的好奇心,以主题情节贯穿各个游乐项目,从而革新了以机械游具为主体的游乐园。世界第一个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是美国电影动画师沃尔特·迪斯尼 (Waltdisney) 于 195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建成。 此后,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像雨后春笋一样在世界各地展开。 在国内,主题公园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如下:
主题公园在国内的拓展大略可确定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构建主题公园的探求期。从上世纪80 年代之后,由于国内旅游观光经济的初始兴起,相继产生出一些开始较早、 却明显有着幼稚形态特征的小型主题公园。 在这萌芽阶段还可再确定为两个时期。 最初是一些旅游观光经济起步快速的东南沿海区域,比如上海就建构了以“红楼梦”为蓝本的颇具高雅文化品次与观赏价值的大观园,在江苏无锡则修建了体现吴文化的主题公园。紧接着,在旅游市场大潮的冲击和诱惑下,一些商家不顾自身的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客源条件、资金条件的局限, 大肆兴建以西游记宫为代表的各类娱乐宫,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的高潮。 第二个阶段是主题公园的拓展期。 从上世纪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期, 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步入了快速的增长期, 涌现出不少在国内颇具影响的主题公园。 其中声名较高的有以深圳特区“锦绣中华”为范例的典型微缩景观主题公园的产生,使国内主题公园的建造显现了里程碑式的飞越;再者,以江苏无锡市唐城为范例的影视文化主题公园的成功建成, 以及陆续在欧洲城、 三国城、水浒城、亚洲城基础上所建成的太湖影视城群落等等, 都促进了国中主题公园的建造更加趋于完备。 如今,主题公园在全国各地都大肆兴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主题公园自身的发展, 它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延展性越来越大,以前许多小的休闲或文化公园,通过规划设计与景观改造,也逐步转型成为主题公园。
二、主题公园中的景观设计与文化创造主题公园的构建过程, 从本质上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新的创构过程, 也就是以恰当的方法把创作资源所隐蕴的深厚的文化意韵用实在的物象展现显露。并且,人造景观是公园内最能够显示公园隐蕴的丰厚文化的载物。在由内涵向外沿转换的物化过程中,设计师首先将面对文化内涵的择选。比如宗教、建筑、民俗等旅游观光景物,其中的文化底蕴大都丰厚繁复,并且体现在物质、精神、行为等三个各异的价值层次。
在构建过程中,三者时常以不同的比重或份量 “混杂”到一块。 文化内含择选的意义,即是对公园主题的准确掌控。 举例说之,如果要构建一座以道教文化为宗旨的主题公园,设计的原点即是关钮之处, 取决于从道教文化繁复的内容中择捡落实设计核心和路线。 作为道教文化,在物质层面上是没法和宏雄绚烂、秀雅尊贵的佛宗文化同提齐论的, 道教建筑及其内部构设对于众多游人的诱惑力是不够的。由此而言,该主题公园的构建绝不可仅仅着眼于修补宫宇神龛等肤浅层面,应该深入发掘、展显道教文化深层的底蕴———浸润着哲学、 伦理意味和悠远民族审美意识积淀的生活理念、行为模式与价值取向。 道教观念中的行为礼仪、节气庆典、乐音陶冶、强体健身等形式和内涵,与现当代审美价值观念有相似之处,是设计师可以权衡择选的明智举措。 道教文化的核心理念大致上可以用“养素全真” 一词来归述,而“养素全真”则是现代旅游业拓展的主流之一,因此将“养素全真”首先肯定为道教资源发掘的内在理念是恰如其分的。 再深入解析,“养素全真”和“原始生态”这一科学名词竟有不少吻合之处: 道教文化旅游观光与生态旅游观光有同工异曲之妙,能够相互诠阐,互补共存。 亦是说,借助生态环境学原理、原则,营构出质朴、宁静、耐人寻味的情景气氛, 是道教主题公园的建构核心和重要手法。 有了明确的主题,有了需要表现的文化,就需要景观设计者设计出相对应的景观来配合。 所以,在设计一个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时,景观需要围绕“养素全真”展开,利用雕塑、场景设计等不同的景观要素形式来营造道教的文化氛围。 这个例子说明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主题文化内涵,然后再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去表现。 景观是为主题文化服务的,是由文化延伸出去的思考。 而文化也必须通过景观来得以体现,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三、主题公园中文化特征把握下的景观思考
主题公园对外展现的特征是相当复杂的,大概可将其归括成三个层面:首先是主题公园自身及其周边环境所显露的艺术氛围以至于艺术境界;其次为主题公园所显露的文化风格;第三是主题公园所传送的时代精神。可以说,三个方面的形态特征是互相联系的,主题公园的表情和亮点由它们共同形成,一起和游人交流,灵犀于心。在这里,文化风格是主题公园的灵魂所在, 假若设计师仅仅将观注点放在主题公园的艺术氛围或者时代精神的营创上, 较少思考到乃至根本忽略了在文化风格方面的准确显扬,那么,他所“构建”的作品,即使也可能存在着“好看的面容”,也终究会令人觉得缺乏了某些看似不起眼、然而异常珍贵的物形于心有憾。主题公园的文化风格虽然与景观资源的文化内涵有一定关联, 却也充分掺融了设计者的情愫。缺乏这种情愫,主题公园的艺术氛围和时代精神的营构便只能在孤独的形态中前行, 结果是主题公园的艺术感召力将大幅度削弱。 与此同时,亦不能因而忽视主题公园的文化特征所传递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从内质上应该显露其心灵层面的形上物质,一般而言,追求新奇并非就能够很好地显现时代精神,有时返古守旧却更加凸显时代精神。 所以,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该不仅仅考虑景观的艺术性和艺术氛围, 也不能仅仅强调它所显示的文化气质, 更重要的是根据需要表现的主题文化,进行景观思考,不露声色地传达出时代气息。优秀的景观设计如同出水芙蓉一般天然去雕饰,将各种景观元素结合得天衣无缝。总之, 在能够很好地表现主题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再综合各种艺术性手法,巧妙地传达出时代气息, 这样便可以使得景观在其环境中不会显得很突兀,会更容易同整个主题公园融为一体。 主题公园往往需要借助传统的古典园林的造园形式,去诠释新的主题文化或者形成的视觉冲击。 带给主题公园以强烈视觉冲击或感染力的, 正是这种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景观设计。 因为景观最大的特点便是直观性,这在主题公园的设计中更为实际。
四、结语
主题公园有其功能与文化价值内容的单纯性,强调并提升其文化品味,将使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得到极大地提高。 主题公园代表一种旅游地形象,尤其集中体现在其知名度的指标上。 只有通过对主题公园的主题内容的强调,才能强化主题公园的内容,达到改善和开创周边环境、提升环境品质的目的。
主题公园的设计同时应该鲜明地反映时代特征。 如果其中蕴含的时代水平较高,或符合时代潮流,则其文化价值较高。 时代表达是体现主题公园文化价值的重要特征之一。对设计者本身而言, 如何帮助促进和突出主题公园的主体, 加深对总体内容的准确把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这不单单表现在环境景观的功能和技术的使用上,还表现在社会学及心理学对人的影响上。
主题与环境,既限制了人的作为,又开创了新的活动机会。 只有通过不断地比较、调整和修改,才能达到对总体内容的深刻理解,使功能与形式凝炼如天衣无缝一般生动自然, 从而不断提高景观设计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