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熊 于 2015-4-23 22:07 编辑
在《有感于观赏石的“奇”》一文中,我们对观赏石的“奇”进行了讨论。导出了审美活动中的艺术“发现”是“奇”产生的根源。是人的存在性境域显现活动向澄明显现过程中显露了“奇”。“奇”在未显露之前,任何自然石体都不能称之为“奇”石。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推导出了观赏石“奇”与不奇的理论划分界线,而推出的“奇异度”这个概念,实现了对“奇”的程度进行刻画。同时,“奇”的讨论也对“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们知道:一方石体可能是质、形、色、纹“奇”,也可能是质形、形色、色纹等兼“奇”于一身。这里的“奇”不管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人们在审美过程中,除了赋予“质、形、色、纹”的审美经验之外,更多的则是赋予了“象”的审美经验。“象”的审美经验的赋予在文化界表现得更为“强烈”,这在观赏石的题名中可以找到确切的例证。就是以“象”而命名的观赏石的比重,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象”的审美是观赏石审美活动的大家族。 “象”通常分为三类,即具象、抽象及意象。其中意象最为深邃。那么,什么“意象”呢?刘洪先生在《品石三味》作了精辟地阐述:“‘意象’是指在欣赏奇石过程中,奇石的主体直接呈现在欣赏者脑海中所形成的图像,具备可见性。”通俗一点说,“‘意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象什么’。”这里的“象什么”不仅仅指意象石的“象什么”,也包括具象石和抽象石的“象什么”。这是因为,它们同归于“象”,只是“象”的程度有点差别而已。 刘洪先生不仅对“意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对“意境”也做了归述:“‘意境’是人在感知‘意象’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情绪。”是人与石之间产生情景交融而萌生的一种感悟,属于奇石“意象”基础层面之上的升华层面。“意境”基于“意象”,“意象”是“意境”产生的基础。由于具象石、抽象石同样会让人产生情景交融的情绪,其意境的产生更为直接,更易接受,并具更大的号召力。由此,我们可以推出这样的结论:观赏石的“象”不仅是意境形成的基础层面,而且是意境产生的源泉。 “‘象’是意境产生的源泉”这一新观点,对石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推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观赏石的评价上面。 业内人士知道:“意境”是观赏石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争议最多,最难把握的部分,以至于成为观赏石公开、公平、公证评价的桎梏。我们掌握了“‘象’是意境产生的源泉”这一原则之后,便可以跨过“意境”这个难点,向前延伸直接对它的“象”进行评价。 观赏石奇异度判别的“酷似”指的就是这里的“象”。通过“象”间接地对“意境”进行评价,从而实现了“意境”评价的客观、准确、公证。 (来源:中国石文化 作者:张金岭 张鑫)
[img] 5559 ヶ ヶ ヶ乐ヶ城:ヶ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