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8-23
-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5
- 注册时间
- 2012-7-24
 
TA的每日心情 | 2012-10-19 08:36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贡献
- 9538
- 假山币
- 8126
- 威望
- 5306
- 注册时间
- 2012-7-24
- 在线时间
- 298 小时
|
1.立面构图的需要
作者认为,与其费尽心机从故纸堆中寻求答案,猜度鸱吻形象的原型,不如换个角度,抛却一切先入为主的概念,从构图上进行分析,在大屋顶正脊的两端,这种抽象的似鱼非鱼、似鸟非鸟的角状装饰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可以说这种造型样式主要是出于视觉的需要。
李允鉌先生认为在视觉的意义上,中国古典建筑所表现出的形体应分别以远、中、近三种不同的距离来衡量它的效果。远观时,屋顶立面的构图融合成一个剪影,形成了所谓的/天际线0,由于屋面曲线及鸱吻的存在,使得天际线永远是优美、柔和的曲线,给人千变万化的感觉。此外,中国古建筑庭院式的平面布局在使房屋失却了中距离视觉观赏效果的同时也加强了在庭院中悠闲近赏的视觉感受,而这种近距离的欣赏又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发生频率最高的活动。这时,几乎所有的建筑装饰细节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了。因此,随着中国庭院式平面布局的成熟,鸱吻的造型由抽象发展为具象也是对这种近距离视觉感受的适应。
可见,后人对鸱吻造型所作的各种设想及再创作是基于其轮廓形状已定的前提下,在/述而不作,信而好古0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古文献的记载和当时的流行文化主题,在既定轮廓内精细而巧妙地加入细节设计,使鸱吻的具体形式日臻成熟丰富,从而符合观赏者在庭院中的近距离视觉效果。
2.动物崇拜的表现
那么对于鸱吻的造型,古人为什么不选择其他形式而偏爱于这种角状物呢?作者认为这与古人的动物崇拜有密切联系。鲁迅先生曾指出:/顾吾中国,则夙以普崇万物为文化根本,敬天礼地,实与法式,发育张大,整然不紊。0[3]古人在原始思维的支配下除了崇拜天地、日月星辰、气象、山川水火外,还崇拜与自身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动植物,并将此纳入了人类早期的文化生活,在已出土的能代表我国早期文化的造型艺术和实用器物中,各种动物形象是最常见的题材,如鱼、鸟、熊、鹿、虎、牛、狗、鹤、马、羊等,许多农耕民族的耕牛、狗、马等生产工具也被奉为神物。
此外,在各民族的神话传说及5诗经6中,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也反复出现,令人叹为观止。这既反映了先民们在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下对动物的崇拜,也表现了当时的风俗民情和文化意味。在大多数被奉为祥瑞神兽的动物中,头部均有特别装饰,如角、羽或耳,于是古人在艺术处理中往往对这种视觉上习以为常的角状物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其美感,并达成美学上的共识,成为文化认同的一部分。
因此,在原始思维下,朴素的动物崇拜带给人们对美的感性认识让人们将屋顶看作建筑的/头部0,自然在屋顶正脊两端就会有下意识的起翘,而这种翘起的造型在自然界中更多的是以角或耳的形式出现。于是在北魏建筑的正脊上出现鸱吻的早期形象便成为理所应当的构图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