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秋语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院子
有他的记忆,也有他的童年
也更有他的幻想
有谁想过,童年的院子,如今
已经成为人生的奢想
生态探索
高碑店列车新城位于京津冀未来超级城市群的核心板块,定位为未来城市的生态化探索的设计思路。项目依托紫泉河的地理优势,在生态与人文之间寻找连接,并以此回应周边环境,延续历史文脉,旨在打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节点。同时,高碑店市处于雄安新区的边缘区,两者将相辅相成。
文化缘起
和历史相遇,犹如一个知己,读懂它,尊重它,是设计该秉持的态度。项目以紫泉行宫为设计原型,依托行宫文化,利用古典造园手法、东方韵味色彩,融入现代简约元素,打造东方色彩浓烈的景观空间,兼具人文和自然特征。
示范区解读紫泉行宫礼制空间,为“隐”、“礼”、“桥”、“庭”、“溪”、“堂”。形式上是山水的抽象表达,每次驻足,每一个画面都如山似水, 在形、境、韵的层次上进行感官的叠加。
高碑店•列车新城
开发商:北京龙湖
景观设计:山水比德
项目地点:河北
设计时间:2017年
入口空间
“隐世”哲学向来是东方人的生存哲学。本案入口采取“隐”的做法,没有沿用传统的入口门头形式,而是用简约、厚重的片墙,赋予山水的艺术设计,以竹子、松等植物围绕,以丰富的细节,共同营造现代而不失东方意境的空间感受。
过渡空间
穿过林荫路来到了第二重空间“礼”。我们从山水画中提取灵感,将山水进行改编、重制,作为示范区的山水文案符号。这里多处采用古典园林的框景、借景的设计手法,站在亭中透过镂空的景墙亦可见紫泉河的局部景观。屏风的圆形花窗宛如一轮明月,半遮半透。
廊架结构,是对胡同精神的承袭,用廊架延续了京津冀地区的活力密码,构建共享社区,在此,可行可栖可游。柱廊的序列感和特定的黑灰空间感受,让展示在内院的建筑赋予了新的表情,通透而舒朗。
山水为桥
行至玉带桥,桥提取了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玉带桥的神韵与意境。桥体的两侧是一幅山水画卷,身在其中,犹如行走于山水云之间。
这座桥是传统桥体与现代材料的结合,桥的侧壁如同半月状,隐喻着月亮的形状。在远处看,宛如圆月浮于海面之上,「设计师期望,这座桥,既是物质的桥,亦是精神上的桥,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依依水庭
穿过玉带桥,至于水亭,简约的大理石,衬托着圆形静水面,并与庭顶圆形的虚空间相呼应,沉稳而又不失灵动,可谓“天道圆,地道方”。
由实见虚,虚实结合。透过半透的玻璃幕墙的月洞门,若隐若现的叠水瀑布,精致的造型松,反复推敲的置石,皆有考究。围合性的墙体,划分出不同的空间,空洞则是开放的,可以联通不同的空间——以此实现这个空间凝聚和开放的共存。
寻溪而上
走过毛面板桥,穿过月亮门,豁然开朗,宛如桃花源。迎接我们的是山水叠瀑。向前行。寻溪而上,曲径通幽,精心雕琢的置石错落有致,其间夹杂着花草、涌泉。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四水归堂
沿着轴线行进,走过禅意的巷道空间,来到前广场,中心为张大千的青绿山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户外艺术树脂地面,色调与建筑互相衬托,形成广场中心的视觉焦点。两侧的叠水景墙,作为空间氛围的调节剂,形成中心景观轴的视觉转移点。
挖掘地域自然和文化的底蕴
处理好与历史的关系
内外之间、上下之间、远近之间
我们希望是自然的、生态的、共享的
【高碑店 | 列车新城】
以生态探索之名
营造情境,安放历史,意境从此而生
东方园林中的蛛丝万缕,都与时间有关。每一个设计的细节,从相地立基,至屋宇装折营建无一不细腻入微,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都考虑周到。更以现代的手段,赋予传统工艺和意境以更深远的内涵。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消逝,我们随时都在失去着上一秒,在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设计、修改、落地的过程中,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作品也是每一刻的痕迹。
建 发 · 雍 龙 府
委托业主:建发集团
景观设计:山水比德
景观施工:嘉来景观
项目地点:安徽合肥
设计时间:2017年
缘起,古韵新风
包河,隶属安徽省合肥市,乃北宋名臣包拯故里,也是当年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建发·雍龙府,正坐落此处。
远衔包公、三国、宋词等千年文化根脉,设计试图缝合古与今多层次的空间元素,在这里,引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手法为空间的重组保驾护航;将传统的文化与园林要素进行剥离再组织,调动全体系协作,植入诗意典雅而不乏现代性的生活态度,再现一处别有气韵的国粹大宅。
游园,意境婉转
设计从最讲究的“门面”开始,以“五开三启门”的规制为统领,采用古代大门中等级最高、空间最阔的“王府大门形制”,由北京宫廷造办处传统金属锻鏨技艺第三代传人孟德仁大师亲自操刀打造,两侧影壁八字排开,六十三米的府门威严纵横。
这种尺度的大门,在古时非王公贵胄之宅不可采用,是主人显赫地位的象征。
《牡丹亭》里丽娘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袅晴丝吹来闲庭院。设计师将昆曲的细腻婉转铺洒在景观的每个角落。
行至“四水归堂”,设计参考安徽江南民居独有的平面布局方式,四合房围成小院,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寓意水聚天心。
途径“荷塘月色”,画意疏影,灯带的设计从“水底-地面-桥洞-屋檐-六角亭顶棚”一脉延伸,每个细节的点状处理使最后可呈现出如此异常秀美而过目难忘的美景。
央央气场从大门延续到内部景观,把对称的空间尺度做成艺术,最大化场景的仪式感。以国匠手工雕琢顶级中式园林藏品,呈现大美江南意境。
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杂糅着当下景观圈追寻“象征”的语境中,“山水”成为新的载体,承担着“中国的”与“文化的”的双重角色。如何在大量的中式产品中脱颖而出,延续设计者的深度与维度?这是我们在设计的关注点。
把设计关注点渗透到景观中的每个角落,愿意在别人容易忽略的角度花功夫,才有可能做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中式。这样的作品,值得人流连,经得起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