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假山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山制作风格

[复制链接]

1521

主题

3

听众

2万

积分

总经理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贡献
15254
假山币
6198
威望
5952
注册时间
2017-2-22
在线时间
185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5:26: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董其昌等的南北宗说对中国画的看法并非都很客观,但他以南北
宗来划分中国画的传统,的确抓住了一些关键问题。他说:“禅家有南
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
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赵伯骗以至马
夏辈。南宗则王摹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璨、荆、关、
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
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在他看来,南宗画重妙悟,重神
似,风格上柔美内敛,体现出独立纵肆的文人意识;北宗绘画重形似,
重功力,风格上刚硬外露,体现出重视工巧的艺术特点。南宗画有
“化工”之妙,北宗画有“画工”之嫌;南宗画是“利家”之为,是性
灵的创造,北宗画是“行家”之为,有匠气,落于形式藩篱。
        董其昌等的绘画南北分宗情况,在叠石艺术中也有存在。若粗言
之,中国叠石艺术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风尚,套用董
其昌等的说法,也存在着南北分野的状况。一重形似,追求对真山的模
仿,追求大体量的创造;一重神似,强调“会心处不必在远”,重视天
趣,而不是模仿。元代之前中国叠石艺术大率以重视奇石、模仿真山为
主流,元明以来,叠石风气丕变,又以境界创造为根本,山不求大,石
不求奇,土与石兼融,随意点缀,但得活意。
       而晚明张南垣的叠石风格与此迥然不同。张涟(1587~约1671),
字南垣,松江华亭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造园家。南垣的密友、
其时文坛巨宿吴梅村作《张南垣传》,记载了南垣的一段话,这段话是
针对当时的造园家追求大制作的奢靡之风而发的:
    南垣过而笑曰:“是岂知为山者耶?今夫群峰造天,深岩
    蔽日,此夫造物神灵之所为,非人力所得而致也。况其地辄跨
    数百里,而吾以盈丈之址,五尺之沟,尤而效之,何异市入抟
    土以欺儿童哉!惟夫平冈小坂,陵阜陂陀,版筑之功可计日以
    就,然后错之以石,棋置其间,缭以短垣,翳以密蔡,若似乎
    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而人或见之也。其石脉之所奔注,伏
    而起,突而怒,为狮蹲,为兽攫,口鼻含呀,牙错距跃,决
林莽,犯轩楹而不去,若

    似乎处大山之麓,截溪断
    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
    方塘石洫,易以曲岸回沙;
    邃闼雕楹,改为青扉白屋;
    树取其不凋者,松杉桧栝,
    杂植成林;石取其易致者,
    太湖尧峰,随意布置,有
    林泉之美,无登顿之劳,
    不亦可乎!”

    南垣叠石重“脉”,董其昌对南垣叠石的评价是:“江南诸山,土中戴石,黄一峰、吴仲圭常言之,此知夫画脉者也。”而黄宗羲((张南垣传》也说:“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犬牙错互……”所谓“画脉”、“石脉”,强调的是山石的内在节奏。南垣由山林的外在形势描摹深入到内在的气脉韵律之中,这是南垣之一变。后来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扬州瘦西湖园林时说:“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际……其妙处在合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氛俱贯。”说的也是“气脉”。中国人认为,天下万物,都由气化而生,天底下的一切,乃至一木一石,无不有生气贯乎其间宇宙在气化氤氲中生机勃勃、彼摄互荡。张南垣的叠石变法,抓住了中国哲学这一精神。他提倡“土中戴石”的叠石方法,反对烦琐的叠床屋式的叠山技巧。康熙《嘉兴县志》卷七云:“旧以高架叠缀为工,不喜见土,涟一变旧模,穿深覆冈,因形布置,土石相间,颇得趣。”南垣认为聚危石、架洞壑、带以飞梁、矗以高峰、假山雪洞等等方式,都只是模仿山之形,而不得宇宙之真气,没有表现出内在的气脉。他在具体的叠石方法上,重神而不重形,所以他的制作更趋简约。有人赠其诗云:“终年累石如愚叟,倏忽移山是化人蚍“,他效法自然,是“化”而行之,而不是“画”而仿之,是“化工”,而不是“画工”。
       张南垣与俞子清的叠石方式有根本的区别。从总体风格上说,子清叠石以险峻奇特为特色,南垣叠石则以冲和淡雅为趣尚。从具体表现上说,子清叠石重视形式的模仿,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中,模仿真山之态度;而南垣的叠石取神而不取形,不模仿真山,而力求展示山林气象的内在气脉。从功能上看,子清之作重写实,追求不出户庭而观山水之象的效果;南垣之作重境界,闲闲小景,寂寂园色,聊慰心灵。在构图上,子清叠石有数丈之高,峰峦连绵,如画中高远之作;南垣假山土中带石,平岗小坡,逶迤跌宕,如画之平远山水。清人赵翼说:“古来构园林者,多垒石为嵌空险峭之势。自崇祯时有张南垣,创意为假山,以营邱、北苑、大痴、黄鹤画法为之,峰壑湍濑,曲折平远,巧夺化工。南垣死,其子然号陶庵者继之,今京师瀛台、玉泉、畅春苑皆其所布置也。杨惠之变画而为塑,此更变为平远山水,尤奇矣。¨”他对南垣一门叠石的平远风格的把握至为允当。
    子清和南垣的叠石方式代表着中国叠石艺术史上两种不同的传统。元代之前,中国园林叠石艺术以子清的风格为主流。园林叠石艺术唐时已盛,北宋时蔚为风尚,其大盛则在徽宗一朝。徽宗好石,沉迷于假山之中,其艮岳乃旷世之作,一如秦始皇集天下兵器于咸阳,而他是集天下美石于艮岳,几乎天下好的太湖石、灵璧石都被其搜罗殆尽。艮岳之作,大峰特秀,园中有一名为“神运昭功”的太湖石,高有四十六尺,真可谓高比云天,甚至叠石至于九十尺,人称“艮岳排空”。园中山峦起伏,绵延十余里。其中叠石名作,不计其数。真所谓“凡天下之美,古今之胜在焉”。张溟《艮岳记》引祖秀《华阳宫记》日:“政和初,天子命作寿山艮岳于禁城之东陬,诏阉人董其役。舟以载石,舆以辇土,驱散军万人,筑冈阜,高十余仞。增以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石皆激怒抵触,若踺若智,牙角口鼻,首尾爪距,千态万状,殚奇尽怪。”瞳3艮岳之作,极尽天下“巨丽”之美,是“不有宏丽,岂见君威”观念的体现。其运石劳顿,堆山之冗赘,实是劳命伤财,费力多而无功。它将中国早期叠石重气势工巧的传统推到了极至。这一传统影响了南宋以来的叠石艺术,虽然也从境界创造、表达心灵方面去考虑,尤其在一些私家园林中,随意萧散的叠石之作间有佳构,但从总体趋势上并未脱重形势、重奇丽的风尚。从周密的《吴兴园林记》中就可看出当时流行奢丽的风习。周密记载其时南方园林之习:“盖吴兴北连洞庭,多产花石,而卞山所出,类亦奇秀,故四方之为山者,皆于此中取之。浙右假山最大者,莫如卫清叔吴中之园,一山连亘二十亩,位置四十余亭,其大可知矣。”虽然是文人私家园林,也多为大制作。元人承两宋之传统,虽略有所变,但其叠石艺术仍重气势。今苏州狮子林即为元人之旧制,后人虽有修改,但基本面貌未变,这是典型的山峦重叠之作,给人以身在万山之中的感觉。其中洞穴就有21个,是张南垣批评的“钻蚁洞”式的创作。其中假山之作虽有佳构,但从整体上看却显得壅塞,灵气不够。这样的作品在清代以后也间有其作,今见故宫后花园的堆山,攒积了大量珍奇的石头,堆积起来,虽有山形,缺少诗意,是故宫中的败笔。

    明代中期以来,园艺界出现了对传统叠石风气反思的潮流。谢肇涮论园,极力反对这种高峰大园式的创造,痛斥这种逐于声利、排比巨石阵的叠石方法。他说:“唐裴晋公湖园,宏邃胜概,甲于天下。司马温公独乐园卑小,不过十数椽,然当其功成名遂,快然自适。则晋

       张南垣作为中国叠石艺术的划时代人物,正是在这种反思的潮流中出现的艺术大师,他颠覆了原有的高峰大岭式的创造方式,将元以来就出现的写意园林推向了高潮。张南垣的道路,是一种简易的道路、诗意的道路,所谓“方塘石洫,易以曲岸回沙;邃闼雕楹,改为青扉白屋;树取其不凋者,石取其易致者,无地无材,随取随足眦列。这曲沙回岸,青扉白屋,浅淡优雅,诗情绰绰,自有风致。它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潮流。与南垣大致同时代的计成、李渔、文震亨等都是这一新的叠石潮流的推宕者。计成比南垣大5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关注假山网,网址http://www.sulandscape.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假山网|联系我们|诚聘版主|积分规则|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74963号

手机版|假山网   

GMT+8, 2025-7-9 22:56 , Processed in 0.0829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公司名称:深圳市山月园园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苏氏山水工业园;

联系电话:1392389858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