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是无园不山,无山不水。因此,处理好山石与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水作为中国园林叠加造山的血脉,其造型的基本原则是水绕山环。在总体布局上,水居其中,山吃其边,尤其要交待清楚水的来龙去脉。 水又是无形无色的,全凭借山形而成形、变形,凭着山色而着色、变色。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山石造型表现出相应的水的形态和变化。 亲水、戏水是人之常情,故理水要力求有与人亲近处,甚至伸手便能触摸水,不能只可望而不可及,水要表现出活力,可养鱼可植莲、荷、草等,最忌死水一潭变质变臭。常见形态如下:
堆叠假山的材料主要为自然山石。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变化大,这为假山的堆制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宋代杜绾撰《云林石谱》所收录的石种有116种。但其中大多数属于盆玩石,不一定都能适用于堆叠假山。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中收录的15种山石,大多数可以用于堆山。 按假山石料的产地、质地来看,假山的石料可以分为湖石、黄石、青石、石笋,以及其他石品五大类,每一类产地地质条件差异而又可细分为多种。
园林中经常应用山石的位置和用法1、孤赏石: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园重要地位中。 2、峭壁石: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等成为一幅熠熠生辉的山水画。 3、散点石: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台阶边沿、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更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装点和提醒,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普遍的利用。
4、驳岸石:堆叠高下低错落,前前后后变更,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同时使之自然、雅观。 5、石山洞穴:以黄石、湖石、露头石等堆叠成独立或傍土半独立的山石,俗称"石抱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