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虽有峰、峦、洞、壑等各种变化,但就山石相互之间的结合而言,却可以概括为10多种基本形式。北京的“山子张”张蔚庭老师总结过“十字诀”,即“安、连、接、斗、挎、拼、悬、俞、卡、垂”还有挑、飘等,江南一带则流传为九字诀,即“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两相比较,有些是共有的字,有些称呼不同内容一样,可见南北匠师是一脉相承的。 假山的分层结构 叠石本无显著的层次区分,但为了分析的方便,也为了一定的结构要求,按其部位来分大致有3层。 基石 即头层安,俗称“拉底”。它必须立于基础之上,有稳固的底层。基石为“叠石之本”,所有竖向 与横向的发挥,全看基石的安置。 用材:多选用巨型或中型之石块。体形不用太美,但需紧硬、耐压。 注意事项:活用——用石必须灵活,力求不同形体、大小参差混用,避免大小一样的石连安;找平—将山石的最大而平坦之面朝上,用眼力找平,然后在其下面垫石,使之稳固;错安——安石排列、必犬牙相错,高低不一,首尾拼连呈不同形状;朝向——安基必须考虑假山的朝向,要将每块石的凹凸多变的一朝向游人视线集中的一面(即主立面);断续——基石避免筑成墙基式,应有断有续,有整有零;并靠——成组安石,接口靠紧,搭接稳固。 中层 位于基石之上,为叠山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艺术手法丰富多变,下面从结构上加以分析。 用材——凡石型佳美者多用于此,但必须注意在特别受力点处一定要用坚实的石块,以免发生危险。 注意事项:平稳——与安基相同,使石块大面朝上安放平稳;连贯——叠石不论如何错综复杂,须石连靠相接,使上下左右连贯成一体;避磋—— 即避免闪露出狭小石面,因为它既不能再行叠石,又非常难看,俗称为“闪磋露尾”;偏安——每置一石,必要考虑其继续发展的可能。常用的方法就是“偏安”,即在下层石面之上,再行叠石必须放于一侧,但避免连续同侧而安,应有错交之势,以破其平板;避“闸”——所谓“闸”就是用板状石块直立地撑托起搭连作用之条石,状如闸板或建筑支柱,造型呆板,应避免使用;后坚——无论挑、挎、悬、垂等,凡有前沉现象者必先以数倍之重力稳压其内侧,将重心回落,方可再行施工;重心——凡叠石应考虑双垂重力问题:一是山石本身重心,二是全局重心。无论如何变化,总重力线决不能超出底面。找出山石的重心,否则会因立面不稳而倾斜;巧安——叠石要利用石形,巧妙地搭接叠落,避免上下左右平垂一致,而形成规则式的墙面状。因此必须广其思路,充分了解每块石的形状,并在下层叠石时就为它创造必要的条件。 立峰 俗称“收头”,为叠山的最后一道工序。 用材:选用“纹”、“体”、“面”、“姿”最佳者。
不同峰顶及其要求。堆秀峰:其结构特点在于利用丰厚强大的压力、镇压全局。它必须保证山体的重力线垂直底面中心,并起均衡山势的作用。峰石本身所用单块山石,也可由高块拼接,但要注意不能过大而压塌山体。流云峰:此式偏重于挑、飘、环、透的作法。因在中层已大体有了较为稳固的结果关系,因此在收头时,只要把环透飞舞的中层收合为一。峰石本身可能完成一个新的环透体,也可能作为某一挑石的后坚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