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假山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林家花园

[复制链接]

82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总经理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20 08:40
  • 签到天数: 47 天

    [LV.5]常住居民I

    贡献
    8517
    假山币
    2760
    威望
    3487
    注册时间
    2013-3-4
    在线时间
    142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1:21: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未命名.jpg

          林家花园为清代台湾首富林应寅家族所建。林应寅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自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今龙海市)迁台,最初居住在淡水厅的新庄(今台北县新庄),其子林平侯跟随来台,数年后逐渐致富。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为收租之便,于板桥建弼益馆,此为林家在板桥建造大宅之始。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林平侯的儿子林国华、林国芳合力在弼益馆之右侧兴建三落大厝,落成后迁居于此。不久兄弟二人又开始在宅后营建园林。光绪年间,林国华的儿子林维源又在三落大厝之南大兴土木,新建五落大厝,并扩建庭园,奠定了日后之规模。林氏家族以三代人的力量,建成了板桥林家花园。林家花园可以说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仿中国古代庭园建筑。园内建有白花厅、汲古书屋、方斋、戏台、观稼楼、香玉簃、月波水榭等。庭园设计雅致,安排自然,不露斧痕。整个庭园分成九区,每区皆有主题特色,分区间用屋、墙、假山、陆桥或是水池为屏障,使人无法一眼望见全部美景,具有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无限的层次的感觉。
      林家花园规模宏大,做工精美,用料考究。其砖瓦及木材运自福建,其他石材取自台湾观音山。聘自闽、粤的匠师技艺精湛,石雕、木雕、砖雕、泥塑、彩绘及剪粘等工艺水准皆为当时之上乘。
      林家花园总面积达17300多坪(每坪合3.3057平方米),是清代台湾规模最大的私家宅第。板桥林家花园的兴建,花费了林氏家族百万两银子。可是,当园林全部竣工后仅两年(189年),台湾为日本侵占,林家举家迁居厦门鼓浪屿,林家花园也由此衰落。为寄托对台湾林家花园的思念之情,林维源之子林尔嘉,在鼓浪屿购地建造新花园,名曰菽庄花园。其中的曲桥等建筑物与台湾林家花园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今,台湾林家花园的五座新大厝与白花厅都已改建为廉价民居,弼益馆早已夷为平地,剩下三座旧大厝成为古迹,供游人参观。
    林氏祖先于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来自福建龙溪,居住在新庄,二传至平候,致富。平侯有子五:长子国栋(饮记)、次子国仁(水记)、三子国华(本记)、四子国英(思记)、五子国芳(源记),以国华、国芳特别杰出,兄弟友爱,同产同居,号称「本源」(是林本源名号之开始)。道光二十七年(西元一八四七年),首建「弼益馆」,为点收租谷之处。咸丰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又建「三落旧大昔」,除仓库之外,共有厅房五十二间,总面积一二二甲。三落大昔之入门处有半月池、大埕。民国初年,第一落房屋全部拆除。花园创建于光绪十四年,至十九年完成(西元一八八八年~一八九三年),为国华之子维源所擘划。园内有「汲古书屋」、「方鉴斋」,前有水池与戏台,相传是维源与文人墨客周旋之处。「来青阁」为两层楼建筑,为林家招待宾客之地,亦为贵宾下榻之处,楼前有轩名「开轩一笑」,是戏台。「香玉移」是观赏陆桥与定静堂之间百花之所,每至秋间,有红、白、黄等菊花盛开,供人观赏。「观稼楼」,为两层建筑,光绪三十三年(西元一九○七年)倒塌,今代之以小亭。「月波水榭」呈双菱形相连之建筑,四周水池遶绕,是妇女垂钓作乐之鱼池。「定静堂」为花园中最大之建筑物,是招待贵宾及开盛大宴会之处。「榕荫大池」在定静堂西,池北有漳州山水之假山,池旁另有「海花陈」、「钓鱼矶」、「海棠池」、「云锦淙」等景,整个园邸颇能表现清末我国庭园设计之水准。
      位在台北县板桥市西门街上的林家花园,几经沧桑,如今再以崭新的面貌光鲜、亮丽的重现,又为台北县又添一处寻幽访古的游憩胜地。林家花园占地5500坪,游园约需70分,兴建于清光绪19年,其建筑物富丽堂皇、精雕细琢,且总面积约占古时板桥市的一半。经过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原本的五落大昔变成高楼林立,剩下的三落大昔改为宗祠,弼益馆未来将成为美术馆用地。而往昔的「林本源邸园」的花园,经台北县政府著手修缮整建,自民国70年至76年完成正式开放,让国人一睹台湾现存格局最广大、结构峻伟的古绩庭园。板桥林家花园是台湾最著名的私人园邸,也是中国私人园邸中最大的,是台湾传统建筑群中最美丽的。近年林家后代林伯寿先生将其捐给政府,内政部并拨款修建於七十一年底开工,七十五年竣工,并开放参观。板桥林家是台湾的第一大富豪,据日据时代日人的调查台北地区有三大富豪:排名第三的是艋舺的洪合益有资产二十万圆,排名第二的是大稻埕的「番势-李春生」有资产一百二十万圆,排名第一的就是板桥林第四代的林维源有资产一亿一千万圆,为中国三大巨富之一。<br />
      日本据台以后,林维源内渡在厦门的鼓浪屿再兴筑一座花园官邸,名为『小板桥』为寓所,并纪念台湾的板桥家乡。据闻1896年左,传闻日本政府有意放弃或让售台湾,时避居晋江的台湾举人施炎乃游说内渡泉、漳各地的富豪欲筹资一千万两赎回台湾,当时避居厦门的林维源概然允诺承担四百万圆,可真「好额」人!林家是福建漳州府龙溪县白石堡人,开台祖林应寅於乾隆四十九年(西元1784年)携长子林平侯新渡海来台於台北新庄落脚。后来经营米业致富,林平侯捐官入仕曾任柳州知府,后辞官专心营利,死后分家产于五子曰『饮水本思源』五记,三子、五子为同母兄弟,不愿分家故合称『本源』冠其姓以为堂号,就是『林本源』。林家在第四代的林维让、林维源将林家声势推上最高峰,林家花园也多在其手中完成。同治十三年,日本藉口琉球漂民为土著所杀,发动侵台的「牡丹社事件」。清廷命时任福州船政大臣的平定太平天国的名臣沉葆祯为钦差并借饷两百万两为军费以主持台海防务。日退兵之后,沉葆侦奏请抚垦后山及山区,林家的大力帮助。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波及台湾,清廷派淮军名将钦差大臣刘铭传以巡抚的身份主持台湾防务,林维源捐助饷银二十万两,并协助刘铭传帮办台湾防务及出任垦务大臣,一跃为『红顶商人』,再经刘铭传而得与在北京权倾一时的李鸿章、盛宣怀等人相识。光绪十六年,并出任太仆寺正卿。甲午之年为慈喜六十岁万寿,一切典仪乾隆二十七年皇太后七旬庆典办理,用银七百万两,户部拨银四百万两,各省、官等报销,其中以各人名义进奉最多的为太仆寺正卿的林维源三万两。结交当朝宫卿又参观盛宣怀再苏州的名花园『留园』之后,也将板桥花园大事的增建,将花园修得美仑美焕,一砖一瓦,一石一木,皆由唐山海运而来,无疑为台湾庭园的代表。
      林家花园,原名「林本源庭园」,又名「板桥别墅」。原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耗资五十万两银子,占地五千五百坪。庭院建筑,聘请大陆名师,仿苏州留园设计,美轮美奂,古色古香。完成次年后,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订立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林本源家族第三代子孙林维让不愿受异族统治,内渡厦门不归。日据时代,林家曾於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园中举办「园游会」,邀台湾名流硕彦,如林烈堂,辜显荣等人,及日本人150人,另召艺妓50人陪酒,演傀儡戏。民国二十四年,日本人为庆祝始政40年,亦在此办理「博览会」,作为展览会场之一。 光复初期,花园仍可维持原来的规模。民国三十八年,国民政府迁台,一时之间,人口大增,缺乏栖身之所,林家慨然将花园部分借出,供来台同胞暂住。然经过二十多年后,渐渐被占用摧毁,杂居人口百馀户。民国六十一年,林家将花园部分捐出,并由台北县政府和花园内的住户协调。民国六十五年获协议拆迁125户,且由林家第四代子孙林柏寿捐款一千三百多万元,供作拆迁补偿费。 民国六十五年至七十一年期间,被人潜入窃取建物及拍戏,烤蕃薯等,加以刮风下雨,无情的侵袭,破落不堪。民国七十一年十月三十一日终於在相关单位的努力之下,开工修建,民国七十五年十二月竣工,耗资一亿五千多万元,并於民国七十六年元旦正式开放,以供民众参观。 民国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经内政部核定为园林类二级古迹。并有「园林之胜冠台北」。
      林家花园建设
      板桥林本源家族,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白石堡,先祖为卖油郎的林应寅,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携子林平侯渡海来台,於今日台北县新庄市原台湾客运公司车站附近落脚。应寅虽非饱学之士,然因家境贫苦,加以当时识字人家极少,乃开了一个私塾,教起书来,勉强靠教书维生。教书生涯只能维持最起码的温饱,随他同来的长子林平侯,被送到附近一家郑谷的米商。虽然年仅十六岁,却能吃苦耐劳,因此深得老板的信任。於是有意栽培他,就送他一笔本钱,就让他独立去发展,从小就聪颖非凡的他,开了一家米店,发挥了他经营的才华,因此,赚了很多钱。后来又跟竹堑的林绍贤,联合办理台湾的盐务,并兼营帆船客运及跟福建做米的批发生意,往来台湾大陆之间,收入更多,成了大富商。到了四十岁时,为避官府欺压及泉州人骚扰,衣锦还乡,回到漳州;后来又到北京纳粟捐官,分发广西,担任浔州通判,来宾县知县,后升任柳州知府,贤明廉洁。但因与人磨擦,乃去官回台。平侯回到新庄后,适逢漳泉械斗激烈,新庄成为双方争夺之地。为避纷争,便举家迁往大嵙崁(今桃园大溪),并在今大溪国小筑了一座占地四甲馀地的方形石城。开垦田园,修筑渠道,并利用淡水河航船做米盐生意,为大溪开辟了一个新的商业居面。此外,并开拓淡水之野,远及三貂岭,宜兰,打通淡兰孔道。后来,林家以大嵙崁地处深山,多瘴气生番,防守不易,加以各地商业日繁,遍及台北,新庄,宜兰,为取收租之便,乃应林成祖家族之邀,在板桥另觅良地。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弼益馆,作为居住及存放租谷的地方。咸丰三年(1853年)建三落旧大昔,并举家迁往板桥居住。且于咸丰五年(1855年)建枋桥城墙,以御泉州人。平侯有五子:国栋,国仁,国华,国英,国芳,分别掌理「饮,水,本,思,源」五记,就是要子孙饮水思源,溯本追源,不要忘本。其中三子国华,么子国芳,才气纵横,设祠祭祖,表现杰出,合约设立「祭祀公业」,名称则合「本记」与「源记」,而以「林本源祭祀公业」为其公号,所以,今后对外的投资活动,皆以「林本源」为其名。国华子维让,维源时,林家达到全盛时期,年收租四十万石,地跨台北,桃园,宜兰三县,拥兵数百名,漳泉械斗时更能召集兵勇数千,致朝廷不得不於光绪年间,以维源为台湾的垦务大臣,承认林家的势力。惟漳泉械斗,日益严重,维让,维源两兄弟为致祥和之气,以调解彼此纷争,乃将其妹许配给泉州举人庄正,以表达其诚意与决心。
      同治二年(1863年)建文昌祠,祭祀文昌帝君,希望藉著神明的力量,推动文风。并创立大观学社,由庄正主持,召集漳泉二州,文人雅士,共聚一堂,品文评诗。同治十二年(1873年)创立大观义学,教育漳泉二州子弟,使垦植社会放弃武质,走向文质。后改名为「大观书社」,学读诗文,化干戈为玉帛。光绪五年(1879年)林家有感人丁日益,三落大昔不敷使用,乃督建五落大昔,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完工。林家势力日大,且维源喜好外交,捐金助海防,督办台北城有功,历任抚垦帮办大臣,铁路协办大臣,太仆侍正卿及侍郎。由於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城市成了地主,官吏,富商们集中聚合之地,他们既图物质享受,文思寄情山水,寻求林泉之乐。乃将积累下来的财富,在住宅旁兴建园林,与建筑合而为一,故林家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费银50万两,在三落旧大昔旁,建造一座私家园林——「林家花园」,作为官宦文士周旋之场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假山网|联系我们|诚聘版主|积分规则|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74963号

    手机版|假山网   

    GMT+8, 2024-11-15 01:12 , Processed in 0.10325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公司名称:深圳市山月园园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苏氏山水工业园;

    联系电话:1392389858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