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8-23
-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5
- 注册时间
- 2012-7-24
 
TA的每日心情 | 2012-10-19 08:36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贡献
- 9538
- 假山币
- 8126
- 威望
- 5306
- 注册时间
- 2012-7-24
- 在线时间
- 298 小时
|
装饰雕塑是实用及功能为主雕塑类别之一,它以归纳、提炼、美化、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通过雕、琢、刻、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装饰性的艺术。
装饰雕塑主要是服务于各种建筑物、实用器物等物体,以美化和装饰物体为目的的雕塑装饰,是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装饰艺术形象的总称。它与建筑、绘画、工艺美术总称为造型艺术。我国古代宫殿、寺庙、塔、住宅等都有许多以人物、花、鸟、虫、鱼等为题材的塑造装饰;这些都属于装饰雕塑。
装饰雕塑是以各种圆雕、浮雕、镂空雕为表现形式,材料因地制宜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的功能采取具象或抽象的塑造手法;装饰雕塑按其功能的不同大致分为宗教造像、建筑雕塑、陵墓雕塑和民间艺术等。
装饰雕塑和装饰彩绘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既有实用功能,又是一种供欣赏的艺术品,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建筑的时代变化发展是分不开的,而其自身所包涵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统治者阶级等级的标志。在或规模宏伟或小巧精致的建筑物上,配以各式装饰性雕塑,构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华建筑模式。
一、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装饰雕塑
装饰雕塑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从原始先民开始,人们就学会了使用工具,人类在漫长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石器和陶器,这些工具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而创造的。
在日益满足生产生活的物质需要的同时,石器和陶器的制作技术也得到不断提高,人们逐步赋予石器和陶器以审美价值。
人们对美的意识苏醒并有意将这些技术逐步引用到建筑上。以瓦当为例,它是我古代建筑上使用瓦的重要构件,据解释:/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0[1]101有史料及出土文物考证:我国瓦当的起源和发展可追溯到西周时代。当时,瓦当先制成圆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坯筒,入窑烧制而成,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瓦当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
瓦当的作用主要是用于疏导屋脊的流水,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到了春秋晚期,开始有真正的瓦当。
瓦当的发明,是应日趋成熟的土木结构建筑的需要,且建立在当时制陶工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它是我国古代众多发明创造中的又一独创。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单纯的覆盖屋顶瓦片出现了诸如椽头没有遮挡而受到风吹、日晒、雨淋的问题,才有了瓦当的发明,因此瓦当的出现是生产工艺成熟和生活实践的结果。瓦当具有保护屋檐椽头、加固建筑部件,延长建筑寿命的作用,并以其生动、美妙的图案和文字等,达到装饰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同时,随着建筑的兴盛也加速了装饰雕塑的发展。瓦当艺术是我国劳动
人民生产实践的产物,是集绘画、工艺、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浮雕手法为主体,其作品经拓印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作品与版画和篆刻相近,对我国的考古、文字、美学、人文等方面有着借鉴与参考的实用价值。瓦当主要是以实用为主,其次才是付诸于造型和美的寓意,根据建筑级别的高低其内容和含义也有不同。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跟人类的生产实践分不开,在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精神文明也随即有更高的需求,这时艺术在各个领域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瓦当只是我国建筑史上众多装饰艺术中的一个局部案例,今天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应该学习我们的先人,把我国的优秀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发扬光大。
二、由建筑上的功能构件演化而成的装饰雕塑
在我国,人们利用构件、线脚、门窗等演化而成的装饰雕塑最为常见,长期以来这些装饰雕塑形成了一种语言,与建筑融为一体。对建筑风格或类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建筑结构所决定的。中国传统的框架式结构产生了形式繁杂、品种多样的构件。这些构件的实用功能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即使消褪或演化也不能制约它的外在形式,更不能影响其原有的装饰语言的存在。例如位于四川省平昌县境内的白衣古镇,镇上有个十分有特色的牌坊门。瓶安门。它既有建筑功能,又具有装饰雕塑价值,/瓶0安门是古镇入口之处的牌坊,牌坊采用质地坚硬的青石料建造,石牌坊构造方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构造,它不是单独存在的那种普通牌坊,而是与墙面连接,是整个墙体中的一部分,形成一个牌坊式的门。这道门便是这个院子的主要入口。牌坊的横梁上是运用各种花瓶和盆缸浮雕的装饰手法来装饰的,寓意出入/平平安安0。
牌坊的柱子为方形柱,倒莲花瓣形角,整体雕刻的效果圆润、立体、形象生动。斗拱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是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它的功能在于承受上面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分解并起到加固柱子承重能力,使其整个建筑融为一体。斗拱和梁架融合,成为各节点的交叉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斗拱在建筑中日益成熟。在早期的建筑中斗拱主要具有承重和结构的功能,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斗拱的作用和功能不是孤立的支撑架或挑檐构件,它是水平框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宋时期(618-1279)殿堂式建筑梁柱间普遍使用斗拱,现存唐代佛光寺大殿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明清时期(1368-1911),由于木材逐渐短缺,很多建筑都以各种额枋作为承重连接构件,斗拱中的许多具有结构功能的构件失去了实际意义而退居装饰意义成为纯装饰构件。0[2]如,明清时期就已经演变成用于室内没有天花的装饰构件)))鎏金斗拱,而且这一时期在木建筑中开始使用混泥土技术,所以最后斗拱就已经完全退化为建筑中的纯装饰构件了。
门罩,又称/门头0,是门上部雨篷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院墙的大门,最初的形式非常简单,只是两侧用两根木柱,上面用一条横木组成门框,门框内安门扇,门框上有简单的两面坡屋顶,以遮日挡雨,这个门上的小屋顶被称为门头。后来门头挡太阳和雨水的功能日益减退,门头的屋顶挑出的越来越少,屋檐下的装饰浮雕则越来越复杂,成为罩在大门上的一种特殊的装饰。
三、由图腾崇拜和宗教文化衍生的装饰雕塑
由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而产生的装饰雕塑不计其数,早期的装饰雕塑几乎都是受其影响而产生发展的,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雕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本身上的,它与中国古代特有的图腾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之上的;另一类是脱离建筑物而附着在建筑物周围的装饰雕塑,它们大多是受宗教的影响成为附属物或保藏物,多为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从现存的中国古代建筑和史实记载中可以看出来,建筑中的装饰雕塑是物质与精神互相作用的产物,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标志和符号。首先,作为物质的意识形态化,它能反映着不同时代人类的欣赏水平和技术技巧,是人类智慧的缩影;其次,作为意识形态的物质化,装饰雕塑往往承载着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通过立体形式、不同艺术形态和内涵,表现出了人们的文化、理想、道德和追求。例如龙图腾的发展,可以说龙的图形语意在不断更新发展着。/首先是对最初的自然物(众多的动
物、天象)崇拜融合从而升华为神物(司水灵物、通天神兽);再次,神物发展至兼备人物符号(指代帝王、喻比人杰)皇权象征和吉祥象征,直至现在发展至民族标志(代表华人,象征中华)兼备吉祥象征0[3]。由此可以说装饰雕塑是一种标志,或者是中国建筑类型的信息代码,因此无论我们在哪个时代、何种环境下对其进行/复制0或利用,它们都能够将其确定的历史内涵准确的传达出来。/在由祖先崇拜转向对自然崇拜的过程中,这种朦胧的图腾观随着岁月的变迁,进一步发展和演化成为现代的图案艺术。现代装饰图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艺术,是图形的美化形式。原始的图腾从祖先的崇拜到今天的纯形式的装饰功能,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和政治洗礼,图腾原有的意义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一些抽象化的符号形式0[4]。又如各种建筑中的砖雕艺术,早期的人们在砖上刻划的原始动机应该说与当时的思维、信仰有不可脱离的关系。在原始时期,人们面对诸如洪水、战争等自然灾害以及自己造成的灾难而引起的一系列自己所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视为神秘力量,归咎于神灵,相信只有依靠和祈求超自然的力量,才能克服各种灾难。到了先秦时期,巫术与
祭祀活动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精神活动内容,这就是人类巫术萌芽,以单纯的祈求为目的,并由此产生了对大自然、对祖先的信仰和崇拜。由此可以推断,在/砖0这个含有避、防等意义的物体上刻划纹饰,明显地带有巫术与信仰、崇拜的意味,至于它的审美功能在当时只是无足轻重而已。到了后来砖雕工艺又经历了商周方砖)))砖雕的初期形态;秦砖汉瓦)))砖雕材质的高峰期;汉画像砖)))砖雕趋于成熟期等这几个重要阶段,越来越突出它的装饰性。砖雕结合建筑,巧妙布局,精心雕琢,赋予了建筑材料以灵动的生命。
四、以纹饰图案构成的装饰雕塑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以纹饰图案构成的装饰雕塑也很普遍,如宫墙上的砖雕、门窗上的木雕、台基栏杆上的石雕等装饰。它们与建筑的构造直接发生联系,既起到建筑表面的装饰和点缀作用,使建筑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并增添其美观程度,又将社会信念、意识和价值观等通过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统一融合在一起。它们在内容上,烙印了不同时代人类的理想和追求,表达出浓郁的艺术情感;在形式上,用简约、夸张、概括和寓意的艺术手法进行加工处理,且工艺水平精湛;它的内容、形式、风格和题材的丰富多样,又从侧面反映
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类装饰手法多以浮雕雕刻为主,被广泛应用在宫殿、民宅、庙宇、石窟、陵墓建筑中。
以纹饰图案构成的装饰雕塑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有的是浮雕,多在墙壁上雕塑出各种佛道神像、天宫楼阁、山海景色、人物故事等。如唐代河南安阳的修定寺塔,塔的四壁由不同图案的浮雕镶嵌而成,其中有青龙、白虎、真人、武士、金刚、力士、宝象、侍女、飞天、飞马、花卉等72种纹样,造型生动逼真,为唐代砖雕艺术的珍品。还有的是在屋顶装饰雕塑,即在屋顶、屋脊、檐头等瓦件上所做的各式题材的作品。/中国古代受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的影响,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0[5]实用性雕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纯粹的工艺品,例如供摆设的器皿和小型雕塑工艺品,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塑,例如天安门广场上华表和建筑上的飞檐走兽。/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冥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冥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0[4]例如唐代的唐三彩的马和秦始皇兵马俑等。他们都是用来殉葬的替代品,它们就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不是纯粹的雕塑艺术品。宗教造像更是如此,它们是信徒的精神寄托,更不能说它只是一个摆设或是一件雕塑了。
五、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从装饰雕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形成发展来看,古代建筑承载着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建筑类型的信息代码,大量的信息凝聚在建筑的装饰雕塑中。无论我们在哪个时期、何种空间下对其进行/复制0或利用,它们都能够将其确定的历史内涵精准地传达出来。因而建筑装饰雕塑的意义是深邃而悠远的,既有对历史文化产物的追忆,也有对艺术意识的体现,既有对自然环境的和谐,也有对本土文化的眷恋。随着古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上的构件的功能性逐渐减退或消失,而它的装饰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建筑与装饰
雕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它是无所不在的,直至现今我们都不能脱离装饰雕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因此,装饰雕塑除了具有作为文物收藏及历史研究等方面的功用,还应被看做是一种形式美、历史美和人文美延续的象征。曾有这么一种假设,将一个跳伞员无论降落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他都不会知道这是在哪,因为世界各地城市发展至今,建筑的形式和材质、装置、雕塑等大多雷同,无法辨别其地域,而建筑装饰雕塑的风格标识是区分所在城市的方式之一。由此可见,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中的装饰雕塑,无论其形式还是功能,都因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给我们的现代建筑设计及特色城市的发展带来无尽的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