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假山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人文精神

[复制链接]

401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总经理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2012-10-19 08:36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贡献
    9538
    假山币
    8126
    威望
    5306
    注册时间
    2012-7-24
    在线时间
    298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4:14: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至今已有四千年以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建筑活动,就已发现的遗址而言,至少可以上溯到七千年以前。同其他区域的古代建筑相比较,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独特之处在于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融合《易》学思想及风水理论,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伦理价值高度统一,传达出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鲜明的人文精神。这在世界建筑体系中是相当少见的,并直接影响了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东方国家的古代建筑,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人们思想下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纵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其与传统人文精神的关联具体体现有:
      一、建筑环境经营与堪舆学说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早在春秋时期《管子?乘马》就已经注重城市的选址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后来更是有专门的风水理论阐述建筑环境的重要性。“风水”一词的解释最早见于晋人郭璞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古人认为“风”具有“散气”的作用,“水”具有“聚气”的作用,两者相融,恰恰符合人体阴阳平衡的生理特性。避风聚水才可以获得生气,有生气之地时可以使万物获得蓬勃生机的一种自然环境。
      风水学中的理想环境应该是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阔,远有案山相对,有水流自山间流来曲折向前,最好是坐北朝南,大体上就是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背山面水的堤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从现代科学观来分析,是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背山抵御寒风,面南可以得到充分的日光和夏日凉风,临山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种思想用于建筑,在建造自己的居所时充分考虑环境、朝向、开间等因素,使之符合人的需要——既能在舒适、方便安全、吉祥如意。
      清朝吴鼒著有《阳宅撮要》一书,撮合了清代以前的多部风水著作的要点,更细致地从阳宅的选址、外貌、间数、宅门、天井及床位、井厕的选址都作了论述。如“乾足天门莫作坑。……乡居住宅若于来龙处开坑,大则伤宅主,小则官非人命”即厕所不能放在宅门口,不能放在乡村的上风口,等等不一而足。在一定程度上说,风水理论的核心就是使建筑更加人性化,它是古人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浙江兰溪的诸葛村,山西沁水县西文兴村,浙江武义县郭洞村等都是相当著名的风水宝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建设,不仅仅从实用上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因为灌注了思想内核,使之也能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此地居民自是十分满意。
      二、内向性与群体建筑
      无论是群体建筑还是私宅单体建筑,中国的古典建筑多以庭院式出现。“庭院深深深几许”,引得多少文人墨客遐想联翩;“侯门似海”高墙将庭外庭内隔成了两个世界,使高墙内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一宅一天地,这种内向性气质给古代建筑以神秘色彩。
      除园林外,由一个个单体组成的群体建筑多采用对称的方式沿对称轴又称中轴线进行布局。重要的屋舍往往被安置在中轴线上,集中国古典建筑之大成的宏伟壮观的紫禁城就是最好的例子。尊卑贵贱、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建筑的安排与布置上也是有严格的区分的。建筑布局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密切相关,按照不同的等级,所建房屋都是有限定的,比如四合院的大门形制也使有高低等级区分的,文武百官和贵族富商多用“广亮大门”,其余的四合院的大门用门扇在大门里前后不同位置来区分,门扇越靠外等级越低,分为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普通老百姓四合院的大门不用独立的房屋只是在院墙上开门,称为随墙门……尊卑贵贱、伦理纲常不可逾越。
      群体建筑为了突出威严之势往往体量雄伟,主次分明,统一而有变化。如果说这种群体建筑包含了儒家所提倡的伦理、等级、礼仪等精神意味,那么在组成这些群体建筑的每个单体建筑又因地制宜,巧妙设计,将自然之植被、花草、泉石等,布置成一个与外相对隔绝的私密的、悠闲的的“个人空间”,与中国人尚自然,以养天地之灵气不无关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代表了很大部分中国人的心态,反映在建筑上就是于群体性与内向性于一体的庭院式建筑,进与退,儒与道的巧妙融合。
      三、技术、装饰中的精神意味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这种木结构由立柱、横梁、顺檩等构件而成,隼卯结构使之相吻合,并且富有弹性。古代建筑的木构架又分为台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墙壁起分割、遮阳、防寒抗风的作用,本身不承重,因之赋予建筑极大的灵活性,由于木结构本身的特性,隼卯结构又有伸缩的余地,有利于防震,因此针对这一特点有“墙倒屋不塌”的美誉。
      木在古人的眼里不仅仅只是建筑的材料,更多的时候他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木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一,象征着春天、绿色、生命。而“土”——砖、石,“此生归无,可再生”,多用于死者的陵墓,因此古建筑生者的房屋多用木早在《书经?洪范》上就举有木火土金水五事,关于木,《洪范》曰:“木曰曲直”。《五行志》借刘向以君之务田猎夺农时,犹木之不遂其性,曰“木,东方也。于易地上植木为观,其于王事。威仪容貌,亦可观者也。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车有和鸾之节;田狩友三驱之制,饮食有享献之礼。出入有名,使民以时;务在劝桑,谋安百姓,如此则木得其性矣”,《易》与五行,依天德而断人事,使木有了更深的内涵。
      在古建筑的装饰无论是色彩还是形制,都无不反映了国人的国民性。从最初的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以防腐,发展到后来“雕梁画栋”的彩画,极大地美化的建筑,不过在建筑装饰的用色上也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限制的。黄色是最尊贵的,绿色次之。
      宫殿建筑更是严格。如清朝的三大殿均采用最高级的建筑彩画,以龙凤图案为主题,在青绿为主的底色上大量沥粉贴金,这就是后来称之为的“和玺彩画”。故宫主要建筑为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檐下阴影处为青绿加点金,轮廓鲜明、富丽堂皇。然一般的是不可以大量用这些象征尊贵的色彩的。
      此外,建筑物各个细节之处也融和了国人的精神性因素。如大门上的俯首衔环、门前左右的镇宅铜狮、殿堂屋脊上的仙人走兽,小桥上的兽头、台基上的螭首、香炉脚上的兽头等等不仅仅美化的建筑,也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神圣的意味。这些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是不为多见的。
      四、自然式布局与诗意的追求
      自然式的布局以中国园林最为称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林最初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为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山水,在自己所居住的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其后不断发展、自成体系,明朝的计成著成《园冶》一书,全面地论述了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尽可能的因地制宜营造一个将自然美景集于一园的诗意景象,湖石、桥廊、曲径、幽泉、花丛、林木皆巧妙布置。对自然的喜爱和诗意的追求早在中国古代早期的神话、宗教中就可以发现,人们总是运用象征和比拟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和愿望。孔子就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寓智者乐于治世,如流水一样不知穷尽,仁者喜欢像山一样安固而万物滋生。因此山水在国人眼中带有仁者智者的神圣色彩,有寄托精神的作用。
      园中植物又以修竹、莲荷、兰草、松梅等为多,亦取其良好寓意也,以物之品格拟人之品格。置身其间很能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他们为古建筑注入了更多的诗情画意和精神色彩,极大地调和了建筑的坚硬、板正,使之更柔和,刚柔并济、阴阳互补,美不胜收。
      深厚的人文精神使得我们看待中国古代建筑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建筑来看,而应该是融精神性与实用性为一的生命体。不仅仅满足了对建筑物质上的要求,也因其深厚的人文精神,使中国古代建筑让人回味不已,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和保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假山网|联系我们|诚聘版主|积分规则|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74963号

    手机版|假山网   

    GMT+8, 2025-7-24 06:56 , Processed in 0.0883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公司名称:深圳市山月园园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苏氏山水工业园;

    联系电话:1392389858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