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的拼接,凹凸的处理,是叠山的重要技巧。假山有“远看势、近看质”之说,质的特征,便是由拼接技巧决定的。前人在山石堆叠中,底层以“块大、坚实、耐压”为原则,注重整个山体的虚实和凹凸进出变化。中层则强调“均衡、纹顺、色一”使触目最多、占体量最大的假山中层能够耐人欣赏。顶层尽管体量不大,但对假山的整体效果的体现,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关于山石结体的基本形式,中国古代园匠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江南流传着“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的九字歌。即‘岩横为叠”,“峰立竖”,“卧石出头则垫”,“配则拼”,“石横出为挑”,“石横出偏沉则压”,“横出长时改为钩”,“石悬空为挂”,“石偏斜则撑”。而北京一带则有安(安顶)、连(水平连接)、接(垂直连接)、斗(供接)、挎(搭配)、拼(拼缀)、忿(挂)、剑(直伏)、卡(插入)、垂(倒挂)”的十字诀。叠山不仅有“坚实、均衡”等技术要求,更重艺术要求。对假山设汁者是胸有丘壑,提出山体造型子有:“主次分明”、“前喧后寂”,“面而观”,“三远法”等论点。
注重绝壁、峰、谷、宁问、牙同、路、桥、平合,假山单元组合变化。并注重土石相间,在叠山过程中留出植穴种植花草树木,以免成“枯山”、“童山”。由此可见,传统假山佳构者是一件综合艺术品,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是经历代匠师不断总结和发展的智慧结晶。欣赏者不应仅仅满足于在欣赏中终于被自己发现了假山物似,或因其形式的美感而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而是应为他们如何用这一平常的,谁都可以用的土、石这简单材料,巧妙地创造出了为人称赞,甚至令人倾倒的假山造型,而应对作者的创造智慧给予称赞。正象中国出土古陶,令世界考古学家、艺术家、文人以至政界人士及普罗大众为之震惊,不只是因为它自身的美,而是因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在驻足欣赏一座“巧夺天工”假山时,我们是否能领略到作者的创造智慧,感受到他们的精神力量呢。若能,你就成了一位真正的欣赏者,同时你也将会获得灵感,激发你的创造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