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假山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建假山应注意的问题

[复制链接]

1521

主题

3

听众

2万

积分

总经理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贡献
15254
假山币
6198
威望
5952
注册时间
2017-2-22
在线时间
185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17:13: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修建假山应注意的问题

1.“师法自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任何艺术家都无法企及的,假山的美一定要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不自然就不美,所以假山应该是自然缺陷的弥补与修饰,自然美的加强。而不是石头的生硬堆砌。

2.在同一位地域,希望不要多种类的山石混用。除了上面讲的道理以外,在堆叠时,不易做到质、色、纹、面、体、姿的协调一致。

3."山石张"十大手法:安、接、跨、悬、斗、卡、连、垂、剑、拼。从现在假山看,更注重的是崇尚自然,朴实无华。尤其是采用千层石、花岗石的地方,要求是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石观赏。整体造型,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在情理之中又要高度概括提升,在意料之外。

4.设计和施工者,建造之前大脑里要有完整的假山立体构造图,胸中要有波澜壮阔、万里江山,才能塑造那崇山峻岭、危岩奇峰、层峦险壑、细流飞瀑。宋?蔡京在《宣和画谱》中说"岳镇川灵,海函地负,至于造化之神秀,阴阳之明晦,万里之远,可得咫尺之间,其非胸中自有丘壑而能见之形容者,未必能如此”。

5.假山的基础。孤赏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做可靠的基础。过去常用直径12~15厘米木桩,按20~30厘米间距梅花点打夯至持力层,上覆厚实石板为基础。现在只要土质硬实,无流砂、淤泥、杂质松土,一般用砼板较省时省工,达到8吨/平方米以上即可。驳岸石为节约投资,在水下、泥下10~20厘米,一般用毛石砌筑。剑石为减少入土长度和安全起见,四周必须以砼包裹固定。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过去堆土造山已有数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实上,捣筑一层钢砼作基础。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则要较费心思防止因沉降而产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冲刷,逐渐变形失真,产生危险。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叠中第一主要点。

6.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等)配合的造型设计。此设计不失为一种良策,一种革新。尤其在施工困难的转折、倒挂处,在人接触不到的地方,使用人造假山,往往可以少占空间,减轻荷重,而整体效果好。CRC材料特别要注意玻璃纤维的质量,造价如以800元/平方米计,和真材也相差无几。

7.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纹理、轮廓、造型,质地又纯净,朴实无华,但是属于无生命的建材一类。因此山石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的一种过渡,一种中间体。"无园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点点缀、提示、寄托、补充。切勿滥施,导致造价昂升,


六、假山的施工

1、“拉底”。所谓的拉底,就是在假山基础上叠置最底层的自然假山石的术语,其正如《园冶?掇山》所说的:“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皴文而加。”选用顽夯的大块山石拉底,具有坚实耐压、永久不坏的作用,同时因为这层山石大部分在地面以下,小部分露出地表,而假山的空间变化却都立足于这一层,所以古代叠山匠师们把拉底看作是叠山之本。

A、“拉底”的方式

假山拉底的方式有满拉底和周边拉底两种。

a、满拉底是在山脚线的范围内用山石满铺一层。这种拉底的做法适宜规模较小、山底面积也较小的假山,或在北方冬季有冻胀破坏地方的假山。

b、周边拉底是先用山石在假山山脚沿线砌成一圈垫底石,再用乱石碎砖或泥土将石圈内全部填起来,压实后即成为垫底的假山底层。这一方式适合基底面积较大的大型假山。

B、拉底的要点是:

a、统筹向背,即根据设计要求,统筹确定假山的主次关系,安排假山的组合单元,

b、确定底石的位置和发展体势。是曲折错落,即假山底脚的轮廓线一定要打破直砌僵硬的概念。

c、断续相间,即假山底石所构成的外观,不是连绵不断的,选石上要根据大小石材成不规则的相间关系安置,以为假山中层的“一脉既毕,余脉又起”的自然变化作准备。

d、紧连互咬,虽然外观上有断续变化,但结构上却必须一块紧咬一块,具有整体性。

e、是垫平安稳,以便于继续施工.。这也是关键所在。

C、山脚线的处理


a、露脚:即在地面上直接做起山底边线的垫脚石圈,使整个假山就象是放在地上似的。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山石用量和用工量,但假山的山脚效果会梢差一些。

b、埋脚:是将山底周边垫底山石埋入土下约20厘米,可使整座假山看上去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似的。在石边土中栽植花草后,假山与地面的结合就更加紧密、更加自然。

E、“拉底”的技术要求:

首先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山石来做山底,不得用风化过度的松散的山石。其次,拉底的山石底部一定要垫平垫稳,保证不能摇动,以便于向上砌筑山体。第三,拉底的石与石之间要紧连互咬。第四,山石之间要不规则地断续相间,有断有连。第五,拉底的边缘部分,要错落变化,使山脚弯曲时有不同的半径,凹进时有不同的凹深和凹陷宽度,要避免山脚的平直和浑圆形状。

2、相石,又称读石、品石。施工前需先对现场的石头反复观察,区别不同颜色、纹理、体量,按掇山部位和造型要求分类排队,对关键部位和结构用石作出标记,以免滥用,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构思成熟,胸有成竹,才能做到通盘运筹,因材使用。

3、“折、搭、转、换”的技巧手法。

“偏侧错安”即在叠置山石时,力求破除对称形体,避免四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出现,讲究运用“折、搭、转、换”的技巧手法。所谓的折,是指山形在局部块体上的变化,由一个方位折向另一个方位上去;搭是指假山块体的搭接,在按层状结构的叠置中,必须有搭接处才会有过渡关系;转即假山块体在空间方位上的变化,由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上去;换则是假山块体由一种节理层状,换为另一种形式,如水平的层状节理换为竖向的层状节理。所以只有偏安得致,才能使假山的山体错综成美。仄立避“闸”假山石的叠置可立、可卧,也可似蹲状。但仄立的两块山石则不宜象闸门一样,否则很难和一般叠置的山石相协调。不过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在自然界就有仄立如闸的山石,如在作为余脉的卧石处理时,可少许运用,但必须处理得很巧妙。

4、等分平衡法:假山叠砌到中层时,因重心升高,山石之间的平衡问题就表现出来了。《园冶》中所说的“等分平衡法”,就是处理假山平衡的要领。所谓的“等分平衡法”是指在掇山叠石时,应注意假山体量的平衡,以免畸轻畸重,发生倾斜。


5、崖壁的堆叠和起洞:崖壁的堆叠和起洞是假山中层的主要形式。在叠置崖壁时,如作悬挑,其挑石应逐步分层挑出,过渡要自然,并能满足正、侧、仰、俯等多视角观赏的要求,上面压石的重量应为挑石重量的一倍以上,以确保稳定,正如《园冶》所云:“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这里的 “后坚能悬”就是指作悬崖时因层层向外挑出,重心前移,因此必须要用数倍于前沉的重力来稳压内侧,把前移的重心再拉回到假山的重心线上来。

6、假山洞,《园冶》说:“理洞法,起脚如造屋,立几柱著实,掇玲珑如窗门透亮,及理上,见前理岩法,合凑收顶,加条石替之,斯千古不朽也。”说明古代假山山洞的一般结构都是梁柱式的。假山山洞的洞壁是山洞的支架,它由柱和墙两部分组成,在平面上,柱是点,墙是线,而洞就是面。古代不少梁柱式的假山洞采用花岗岩条石为梁,或间有“铁扁担”加固,这种方法即便用石加以装饰,但洞顶和洞壁之间还是很难融为一体,缺乏自然。另一种则采用“叠涩”的方法,用山石向山洞内侧逐渐挑伸,至洞顶再用自然山石为梁压盖,这种方法也称为“挑梁式”,其两端的搭接部分,每端应在15厘米以上。还有一种就是清代乾嘉年间,戈裕良所创造的券拱式的假山洞顶结构,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近时有戈裕良者,常州人……。尝论狮子林石洞皆界以条石,不算名手,余诘之曰:‘不用条石,易于倾颓奈何?’戈曰:‘只将大小石钩带联络,如造环桥法,可以千年不坏。要如真山一般,然而方称能事。’余始服其言。”由于这种券拱式结构的承重是逐渐沿券成环拱挤压传递,所以不会出现如梁柱式石梁的压裂、压断的危险,而且能顶壁一气,整体感强。同时可在其中心部位夹挂悬石,以产生钟乳石垂挂的效果。其施工时,中间应搭建支撑架。

7、假山的收顶(也称结顶)是假山最上层轮廓和峰石的布局,由于山顶是显示山势和神韵的主要部分,也是决定整座假山重心和造型的主要部分,所以至关重要,它被认为是整座假山的魂。收顶一般分为峰、峦和平顶三种类型,尖曰峰,圆曰峦,山头平坦则曰顶。总之收顶要掌握山体的总体效果,与假山的山势、走向、体量、纹理等相协调,处理要有变化,收头要完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关注假山网,网址http://www.sulandscape.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假山网|联系我们|诚聘版主|积分规则|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74963号

手机版|假山网   

GMT+8, 2025-8-21 16:13 , Processed in 0.0822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公司名称:深圳市山月园园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苏氏山水工业园;

联系电话:1392389858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