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壳脱蜡后,型腔内会含有水分,残余蜡料、皂化物、盐类等杂质。这些杂质若没有除净,则在浇注时会产生大量气体,使铸件产生气孔,影响表面的效果。型壳焙烧是浇筑前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因此,在浇注前必须进行高温焙烧,以便型壳具有低发气量和良好的透气性,并可使型壳中残留的物质进一步降低。此外,焙烧还可以使型壳在工艺要求适宜的温度下浇铸,以减小铜液与型壳的温度差,提高铜液的流动性。 型壳焙烧宜采用燃油炉、煤气炉或电炉。而燃煤炉由于温度分布不均匀,污染较为严重,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型壳焙烧温度主要是根据型壳中各种挥发物及有害物质基本挥发除尽的温度而定。氯化铵或氨气硬化的型壳适宜的焙烧温度应为850摄氏度,保温0.5~2小时。焙烧良好的型壳表面呈乳白色或浅色,出炉时不冒黑烟。若表面颜色呈较深或呈深灰色,则表明型壳中残留有较多的碳分,属焙烧不良。这样的型壳透气性低,易产生气孔、呛火和渗漏铜液。用硅砂作耐火材料的型壳,由于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膨胀和收缩较大,若进行多次焙烧便会产生裂纹而强度下降,所以要控制焙烧次数,最多只能焙烧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