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氏山水雕塑中的精神内涵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为美化城市或者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
远观历史,那传承下来的不胜枚举的雕塑作品,印下了一圈又一圈的历史年轮。岁月流逝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个个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流传至今的无数雕塑作品,却是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
雕塑用它的经久不衰向我们诉说历史的变迁。在一锤一凿的劳动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出那建造金字塔、建造巴特农神庙的奴隶们,想象出那开凿大同、龙门石窟的工匠们,也能想象那雕琢这些艺术品的大师和工匠们的当年·····我们可以用心聆听出雕塑诉说的历史故事。
一件雕塑作品要融进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之成为一件"会说话"的艺术品,并非易事。需要创作者用心去寻找创作雕塑的素材,也要充分发挥创作者的想象,而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有的甚至要耗费创作者毕生的精力。
在雕塑的领域里,有的作品直抒胸臆,有的作品含蓄隽永。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给人以明白晓畅,一目了然的感觉,而那些含蓄隽永的作品则显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更加经得起推敲一些。苏氏山水的雕塑正属于后者,是在自然中发现气韵,并通过雕琢来体现出这种气韵的作品,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由苏氏山水精心打造的梅州客家小镇手塑景观,因地制宜,在坡边制作假山,并施以寻根主题的摩崖石刻。根深叶茂的仿真榕树盘踞在石壁上,将入口妆点得古朴自然,引人入胜。这棵大榕树的雕塑不仅形象逼真,而且富于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极具精神内涵。苏氏山水将客家仿真榕树构建得团团锦簇,象征着客家人的团结精神。客栈榕树高大粗壮,枝节众多,树干相连,将建筑溶于体内,紧而不促,繁而不杂,将客家"团结"精神演绎得丝丝入扣。
无独有偶,在客家小镇入口后的长长的坡路旁,苏氏山水修筑了一堵长达240米的客家风情墙,每个单元表现一个主题,展现出一幅客家生活百态长卷。每一个主题每一个雕塑,或诉说客家的风土人情,或展现美好的生活画面,或介绍当地传奇故事。苏氏山水将客家的民生百态都刻画在了那长长的客家风情墙里,民俗气息十分浓厚。不仅如此,把这客家风情刻画在墙上的做法,不仅给这一堵了无生机的墙面赋予了生命,也让客家的风俗人情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这样一件经久不衰的作品展示在人们面前,构成了这件雕塑作品的纪念性,而它的艺术生命也远远超过了人类自身的生命。
诚如黑格尔所言:"雕刻是把精神本身(这种自觉的目的性和独立自足性)表现于在本质上适宜于表现精神个性的肉体形象,而且使精神和肉体这两方面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于观照者的眼前"。苏氏山水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不断创造出与环境结合的具有人间美的优秀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