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12
 -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1
 - 注册时间
 - 2013-3-4
  
 
 
 
   
TA的每日心情  |  2013-5-20 08:40 | 
|---|
 
  签到天数: 47 天 [LV.5]常住居民I - 贡献
 - 8517 
 - 假山币
 - 2760 
 - 威望
 - 3487 
 - 注册时间
 - 2013-3-4
 - 在线时间
 - 142 小时
  
 | 
1,建造骨架结构。骨架结构有砖结构、钢架结构,以及两者的混合结构等。砖结构简便节省,对于山形变化较大的部位,要用钢架悬挑。山体的飞瀑、流泉和预留的绿化洞穴位置,要对骨架结构作好防水处理。 
2,泥底塑型。用水泥、黄泥、河沙配成可塑性较强的砂浆在已砌好的骨架上塑型,反复加工,使造型、纹理、塑体和表面刻划基本上接近模型。 
3,塑面。在塑体表面细致地刻划石的质感、色泽、纹理和表层特征。质感和色泽根据设计要求,用石粉、色粉按适当比例配白水泥或普通水粉调成砂浆,按粗糙、平滑、拉毛等塑面手法处理。纹理的塑造,一般来说,直纹为主、横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峻峭、挺拔的姿势;横纹为主、直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潇洒、豪放的意象;综合纹样的山石则较能表现深厚、壮丽的风貌。为了增强山石景的自然真实感,除了纹理的刻划外,还要作好山石的自然特征,如缝、孔、洞、烂、裂、断层、位移等的细部处理。一般来说,纹理刻划宜用“意笔”手法,概括简炼;自然特征的处理宜用“工笔”手法,精雕细琢。 
4,设色。在塑面水分未干透时进行,基本色调用颜料粉和水泥加水拌匀,逐层洒染。在石缝孔洞或阴角部位略洒稍深的色调,待塑面九成干时,在凹陷处洒上少许绿、黑或白色等大小、疏密不同的斑点,以增强立体感和自然感。 
              
置 石 
  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置石还可结合它的挡土、护坡和作为种植床或器设等实用功能,用以点缀风景园林空间。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 
  《禹贡》记载泰山山谷应上贡品中就有“怪石”。《南史》载:“溉第居近淮水。斋前山池有奇礓石,长一丈六尺。”这是置石见于史书之始。《旧唐书》载:“乐天罢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五”。唐朝癖石之风甚盛。宋代江南私家园林也纷纷置石。明代林有麟编绘的《素园石谱》中有宣和六十五石图。明、清时期,置石于园则更为广泛,有“无园不石”之说。现存江南名石有苏州清代织造府(在今苏州第十中学)的瑞云峰、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杭州花圃中的皱云峰;而最老的置石则为无锡惠山的“听松”石床,镌刻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篆“听松”二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