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8-23
-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5
- 注册时间
- 2012-7-24
 
TA的每日心情 | 2012-10-19 08:36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贡献
- 9538
- 假山币
- 8126
- 威望
- 5306
- 注册时间
- 2012-7-24
- 在线时间
- 298 小时
|
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外观像埃及阶梯式金字塔的婆罗浮屠,位于印尼爪哇岛中部马吉冷婆罗浮屠村,距日惹市西北约40公里。它是印尼最大的一座大乘佛教佛塔遗迹,因其佛塔实心,没门窗,没梁柱,没膜拜或祭祀之处而成为一座闻名于世的佛陀神殿。据说,婆罗浮屠是皈依大乘佛教的印尼夏连特拉国王为收藏释迦牟尼一小部分骨灰,动用几十万农民和奴隶于公元 8 世纪后半叶至9 世纪初依印度堵波而建成。
印尼婆罗浮屠是幸运的。1006年麦地拉火山喷发引起的大地震,迫使当地居民背井离乡,也致佛教衰微。进入14世纪该佛塔又因爪哇岛逐渐伊斯兰化而随之荒废。然而在1814年,英国驻岛总督拉弗尔斯爵士清除周围碎石和杂草时发现了它,并确认该塔的文化艺术价值使其重现世间而为人所知。
1907 年,一位年轻的荷兰工程师埃尔普曾对塔基与塔顶进行过修复。现今的婆罗浮屠是在联合国及27个国家的援助下,自1973年至1984年的10年间得以重建。
整修后的婆罗浮屠,风貌如初,古趣盎然,异彩重放。1991年它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印尼政府将其扩建为面积达85公顷的游览胜地,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相媲美,每年吸引世界各地佛教徒和旅游者到这里朝拜或观光。而今,印尼回教人口为全球最多之国,能拥有婆罗浮屠这样的佛教圣地,真可谓:时过境迁留古迹,文明同处显和谐。
印尼婆罗浮屠的整体设计和方形各层浮雕的内容,无疑体现了佛教密宗曼荼罗义理,而建筑整体结构则是佛教密宗曼荼罗义理的具体而形象的物化体现。这种由五个同心方台呈角锥体和三个圆台组成的圆锥体及顶部佛塔群组成的建筑构造,充分体现了“三形”在表现佛教文化中具有的方圆意韵特征。正是这一特征,构成了该塔获东方金字塔美称之关键。
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多建于4500 年前的埃及古王朝时期大大小小的金字塔 110座,是古埃及法老(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陵墓基座为正方形,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方锥体)的方锥形建筑,体现了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以及人生只是一个短暂的居留、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的“来世观念”。中国传统建筑也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修建的天坛和地坛,遵循的原则即是天圆地方。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为单数,即阳数,以象征天为阳;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8 级,为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地为阴。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些都是天圆地方的体现。而北方“四合院”民宅就是天圆地方学说的典型建筑。四合院中之“四”为四方,象征“地方”;其中之“合”为闭合,象征天圆,可谓有方有圆、有阴有阳,天地合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