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山水盆景制作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10-31 10:22
标题:
山水盆景制作
山水盆景制作
山水盆景的制作
过程主要包括立意、选石、配盆、石料加工、山石的布局、山石胶合、整理、栽种植物、点缀配件、题名和陈设。
一.立意立意是山水盆景创作前的酝酿和思考过程,也是作者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动机的过程。在山水盆景的创作中,立意必须具有真实性。只有真实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也才能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立意还应新颖有个性,在模仿大自然崇山峻岭和湖光山色的同时,传达一种精神、一种隋感,突出内涵。
二,选石山石材料是山水盆景创作的主要素材,山石种类繁多,一般可以从大自然中采掘而得,其质地、形态、色泽、皴纹都具有天然本质。选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因意选材”,即根据创作意图选择石料的种类、形状和色泽等;另一种是“因材立意”,即根据石料的种类、形状和色泽等因素来决定创作意图。例如选择皴纹直立简练、形状长条、轮廓自然的砂积石作为盆景素材时,最适宜表现剑峰峻峭、高耸挺拔的山景景观。盆最的翻作选材时还应注意素材的质地、种类、皴纹一定要统一,一个盆景,最好只选用一种素材,色彩差异不可太大。选材时还应注意适当的多选择一些山石,给制作留出余地。
三,配盆山水盆景的配盆讲究造型轻巧,如盆体狭长、盆边薄、盆口浅等。为方便贮水,一般采用无洞眼的水底盆。材质一般以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为好,其次是釉陶盆,特大型山水盆景也有采用水泥盆的。颜色通常选用白色、淡蓝、淡绿、淡黄等浅色,还可少量选用黑色、紫砂、陶瓷、釉彩等盆。具体选用时要根据盆景的表现内容及山石的色彩而定。山水盆景一般选用较浅的水底盆。首先浅盆更容易衬托出山的雄伟,其次浅盆可以将山麓坡脚的曲折起伏一览无遗地展示出来,使景观层次更丰富,再次浅盆便于安置船、桥、水榭等配件。水底盆的形状,一般以长方形或椭圆形最为常见和适用,偶尔用正方形、圆形、船形、海棠形、长六角形等式样。形状以简洁大方为好,可以根据造型形式考虑配以不同的盆。如开合式和延绵式山水盆景宜配长盆或超长盆,用来表现画面的开阔境界;怪石式等高耸的造型可用短盆、方盆和圆盆等来衬托山体的高耸。总之,盆的大小和形状要根据盆景主体来选择,用盆过大,会使山峰显得矮小而失去气魄;用盆过小,景物则拥挤闭塞,缺乏开阔的意境。
四、石料加工石材与盆钵选好以后,就要对选好的石料进行加工造型。加工时首先要对原料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自己的情感、审美,并结合山石自身的特征进行构思,使山石更有动势和韵昧。石料有软石和硬石的区别,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一)软石的加工方法1.确定山石观赏面仔细观察选出的石料,根据立意找出山石的主观赏面和做峰顶的一端,以确定山石的下端,为锯截做好准备。2.锯截山石根据立意构图确定山石下端的锯截线。为了使锯截准确,一般将山石下端要锯截的部分放入水盆中浸一下后迅速拿出,再用笔在山石干湿交界的地方画一条线作为锯截的参考线。软石锯截一般使用手锯。锯截时,锯条要直立,握锯的手一定要稳,以免产生偏差,影响锯截效果。锯截时一定不要图快,太快了锯条易退火不耐用,而且也容易别断(弯)了锯条,正确的做法是有节奏地慢慢锯。锯好的山石一般锯截面不够平整,可以放在水泥地面上来回摩擦找平,或者用手挫挫平,也可以放在平整砂轮上磨平。这样可以使锯截面与盆底充分结合,在与盆底粘合时不易因翘棱而损坏山脚等薄弱处,加工时也不会跳动。3.雕凿石料经过锯截后,便可以进行雕凿加工了。雕凿时要先对整块石头进行全面审视,根据石头的自然纹理,观察哪些部位适宜雕凿洞穴、峰峦、峡谷、岗岭、斜坡、悬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用平口凿或錾子对山峰外形不理想的地方进行加工,凿出峰峦丘壑的大致轮廓,这一步将影响到整个山石造型,最好一气呵成。大致的外形轮廓确定以后,就要对细部着重刻画了,加工出栽种植物的洞穴和山石的纹理沟槽,一般按“顶部、上部、中部、下部”的顺序完成。最后还要对重点脉络部位作进一步的夸张处理。可采用废旧的锯条斩成斜断口,利用尖头及锯齿进行刻、拉处理,区别于其他线条脉络,使主次对比更强烈。最后用薄碎砂轮将全山凹凸之处轻轻磨过,去其火气,使其线条更柔和自然。
(二)硬石的加工方法硬石加工和软石不同,软石可以通过雕琢成形,而硬石由于质地坚硬,加工困难,因此只能进行局部小范围的简单加工。但是硬石纹理较好,自然形态奇特,质地坚固耐久,因此又是制作山水盆景的上乘材料。很多好的山水盆景都是由硬石制作而成的。
1.确定山石观赏面对于产自土中的硬质石料,一般应先用钢丝刷、螺丝刀等将选出的石料表面泥土清理干净。仔细观察挑选出来的石料,对其色泽、纹理、形态等仔细观察,反复对比,并根据立意将其下大上小的摆放好。
2.锯截在石上适当部位画出锯截线。锯截硬质石料一般使用金刚砂轮锯。锯截时手一定要蒙六章山水盆最的剜作稳,使金刚砂轮锯锯片保持直立状态,以免锯偏。锯截速度要慢,以防刀锯抖动,使石料裂碎。锯截争取一次成型,第二次锯截会加大难度。在锯截的过程中,金刚砂轮锯与石料由于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一般一边锯截,一边用水枪向锯截的部位喷水冷却。
3.清洗将锯好的石料放入清水中清洗,去除石料表面尘土等不洁之物,如果用毛刷刷洗一遍更好。这样做既可以使石料表面的纹理更加清晰,又可以增加将来胶合时水泥的硬度。
4.雕凿硬质石料由于材质坚硬,雕凿困难一般不采用进行雕凿处理,而是着重表现石材的自然纹理。如果由于纹理缺陷等原因,确需雕凿时,一定要注意与原来石料的纹理一致,确保石料的自然观赏性。硬质石料主要用钢錾或手工锤敲凿。
5.腐蚀处理采用腐蚀方法处理山石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想造成一种特殊意境和特殊环境(如雪景或梦境),而采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把石头表面腐蚀处理,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另一种是石料经雕琢后容易留下人工痕迹,一般情况常用钢丝刷刷去残迹,如果雕琢痕迹重,不够自然,可用稀盐酸、稀硝酸略加腐蚀,再用清水洗净,可使其面目一新。但多数石种经腐蚀处理后,显得石色枯燥,光泽消失,天趣不浓,如英石、钟乳石不能用酸腐蚀,其遇酸会弄得面目全非。故此法非不得已时,是不可滥用的。第三种情况就是使用燕山石制作山水盆景时一般要对石料进行腐蚀处理。燕山石原始石料表面纹理不明显,但是用稀盐酸浸泡后会显现出形态各异的优美纹理。此外,由于盐酸、硝酸容易腐蚀衣服、人体,腐蚀时要多加小心,防止发生事故。腐蚀处理后,一定要用清水把石料表面沾着的稀酸残液清洗干净。
五、山石布局山石布局就是将加工好的山石按照一定的原则布置在盆中,是山水盆景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布局开始时,应先将加工准备好的山石集中起来仔细观察,根据立意要求和材料特点全面考虑,包括布局的形式、主峰的位置、配石的安排、水面的处理,以及植物的栽种、配件的放置等问题。加工好的山石在布局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合要求的地方,可以重新加工或者调换。因此,山石布局和石料加工往往是交替进行,不可分割的。
主峰是盆景制作的重心,布局时应先将主峰放在设计框内进行构思,确定主峰在“盆”内的最佳位置,再根据主峰的形态考虑配峰的形态和位置。主峰朝向面的布局是视觉的中心,也是作品布局的重点,所以山脚要低矮,不能遮挡主峰,这样既可以突出主峰,又能使视野具有可穿透性而显开阔。配峰的形态和位置应考虑整体造型的需要,讲究气势、韵味和对比关系。配峰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如果作品中有大小几个山峰组合而成,大的山峰称主峰,其余称配峰。另一种是以组的概念存在的。大的一组山峰称主峰,余下的一组则称为配峰。因此要明确主峰和配峰在某一组的主配关系和在总体布局中的主配关系。配峰与主峰在风格上要统一,在形状、体量上要有变化。配峰本身不可突出,以免喧宾夺主。“露”与“藏”是山水盆景造型艺术的主要表现方法之一,只“露”不“藏”,一览无余,观赏者就没有想象的空间,意境也就会显得肤浅。因此在制作山水盆景时,峰峦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山峰之间的疏密关系要疏中有密,密中有疏,主体部分要适当密一些,客体部分要适当疏一些,要刚柔并济,露中有藏。
在山水盆景中,挺拔雄劲的山峰应以直线为主,以表现阳刚之美,低矮、外轮廓比较圆的峰峦应以曲线为主,以表现优雅的柔线美。主体组山石的前面可以胶合一些比较矮并有一定姿色的小石,以增加层次。客体组山石是衬托主体山石的,用石比较小,数量也相对比较少,但也要高低错落,有层次感。布局完成以后,为防止胶合时石料错位,影响后期效果,可以给石料按主次关系编上号,并用笔大致在盆中勾画出山石的位置轮廓,给以后的胶合工作作一个参考。如果胶合时在盆底铺衬纸,为防止衬纸遮挡山石位置记号,则铺衬纸工作应在布局前完成,如果铺的是塑料布,此项工作则可以在布局之后,胶合之前进行编号及画位置轮廓线。
六、胶合在胶合之前,如果不想让石材和盆面胶结在一起,可以在盆面上铺上一层报纸作衬纸,然后用喷壶向报纸上均匀喷水,使报纸与盆面结合紧密。也可以用塑料布代替报纸,先向盆面喷水,然后铺上塑料布,用手轻轻将塑料布擀平,防止气泡产生。也可以不铺衬纸。
1.软石的胶结软石胶结一般采用400号以上水泥,按水泥和沙1:1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按3:1的比例在水中加入107胶水,再倒入水泥和沙的混合物中反复搅拌。用白水泥和颜料调和成与山石颜色相近的胶结物可以使胶结效果更自然。胶结时由于软石易磨损,因此软石底部要抹上一层水泥,防止搬动和摩擦时造成底部损坏。石与石的接触面上要抹上水泥,接缝外溢水泥要及时用挤干、洁净的毛笔刷净。软质石料需要能够吸水以供山石上栽植的植物所需,因此胶合时必须留出吸水线路,防止中间隔绝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断水,影响植物生长。胶合完成之后要将锯截时产生的粉末撒在山石的胶合处,使其更自然。小型山水盆景胶结3d后,中型山水盆景胶结5d后可基本牢固成型。然后向报纸上喷水,使其湿透,用手将报纸延盆景边缘撕去,即可进行下一步栽种植物。
2.硬石的胶结硬石盆景中整块山石成景的很少,一般都是若干块山石经过精心布局组合成景的。胶结的目的就是要将组合好的造型完整的保留下来;也可以通过胶合将损坏的部分修补好;另外,有些山石材料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也可以通过胶结使其更完美。胶合的材料以白水泥最为经济实用。白水泥中加入颜料,调和成与山石材料相接近的颜色,方法和比例同软石胶结。也可以使用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和凝固剂按3:l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水泥搅拌均匀即可。胶结的厚度要合适,太厚会加大山石之间的缝隙不易嵌均,太薄在勾缝时易挂滴染污石面。将要胶结的山石在底部及相互接触处均匀地抹上水泥,胶合时一定要上下左右轻磨一下,保证缝隙中的水泥均匀吻合,多余的水泥刮除,不足之处补上,必要时应立即做出相应的纹理。抹缝又有平缝、阴缝(凹缝)、阳缝(凸缝)的区别。平缝是抹缝与石面相平的一种抹缝方法,这种抹缝可以加大山石的平面效果;阴缝是抹缝比石面低的抹缝方法,这种抹缝可以区别两山分隔,增加层次。阳缝则是抹缝高于石面的一种做法,可以增加石面的纹理感。抹缝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切不可千篇一律。胶结时如果在盆面铺衬纸,一定注意衬纸要匀贴,因为衬纸干后收缩变形力很大,小的石缝会被拉裂。除了铺的时候要尽量平整外,还要经常向衬纸喷雾保持湿润,直到水泥硬后能移动为止。尤其是小型和微型盆景更要注意这一点。
七、整理胶合山石时,如果不小心水泥沾污了山石,一定要及时处理。可以用毛笔蘸水并挤干后,仔细刷洗掉山石上的水泥,也可以在胶合的第二天,水泥刚刚变硬的时候用锯条轻轻刮除底部外溢和缝隙中多余的水泥,再用钢丝刷仔细刷洗,最后用毛笔蘸清水漂洗干净。
八、栽种植物画论中有“石本顽,树活则灵”,“山借树而为家,树借山而为骨”的说法。石是无生命的,有了植物才能体现景物的生命特征。因此,山石组合造型完成之后,可进行植物的配植。
2012-10-31 10:21 上传
下载附件
(108.41 KB)
中国假山网
2012-10-31 10:20 上传
下载附件
(43.09 KB)
中国假山网
2012-10-31 10:20 上传
下载附件
(110.31 KB)
中国假山网
2012-10-31 10:20 上传
下载附件
(52.12 KB)
中国假山网
2012-10-31 10:20 上传
下载附件
(64.27 KB)
中国假山网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10-31 10:23
1.植物选择选择植物时应注意植物、山体、水体之间的体量比例关系。植物矮小,才可衬托山之高大,因此以叶细枝矮为好。中小型山水盆景也可以以草代树。常用的木本植物有五针松、小叶罗汉松、真柏、米柏、瓜子黄杨、珍珠黄杨、六月雪、杜鹃、虎刺、榔榆、雀梅、小叶女贞、龟甲冬青、石榴、金雀、福建茶等。常用的草本植物有香港半支莲、酢浆草和蒲草等。此外,在可以吸水的山石上,青苔的种植是不可缺少的。
2.栽植时间一般全年均可栽植,但以树木落叶后至发芽前的休眠时期或梅雨季节(南方)为好。夏季栽后要避免阳光直射,注意遮阳;冬季注意避风保暖。
3.栽植方式植物一般栽植于山石缝隙或预留的种植穴内。植物栽植时应符合自然规律,并与盆景的意境表达相一致。如高山顶上植树,应种植矮小结顶、枝干弯曲并耐旱的树种,山腰则宜种植悬垂式耐旱树种,山脚水边应选喜湿性树种。另外还要注意用树木遮掩山形的不足之处。栽植的方法主要有石缝种植、种植穴种植两种方法。
(1)石缝种植一般要选里宽外窄的缝隙,填土要适宜,过少不利于植物生长,过多又容易污染盆面。可选择需土少的植物种植。
(2)种植穴种植是在加工山石时预留的洞穴中种植植物。洞穴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种植穴口大底小,一般用于不易加工的硬石类山石。洞穴设在山峰的背面、侧面或缓坡处,一般不设在正面显眼处,以避免栽种植物后遮掩山形及纹理之美。穴边可用铁丝做成环形并用水泥胶合牢固,用以扎缚树根或捆扎棕包。栽植方法是根据穴的大小,剔除植物根部部分泥土及部分根系后放人穴内并使根系舒展,摆正植物姿态,填入营养土并用竹签揿实,少喷一些水使土面略湿,再覆盖苔藓并浇一次透水即可;封闭式种植穴呈口小腹大的罐状,适用于易于雕凿的软石类盆景。与硬石类山石不同的是洞穴可设在山的正面。种植穴可雕凿而成,也可用小石拼接而成。种植穴下部要留出排水孔,以利于排除穴内过多水分。在封闭式种植穴内种植植物时,先把根系拢成一束,再将细铁丝的一端固定在茎干上,用细铁丝从上到下将根系缠紧,然后将细铁丝另一端穿入穴内,并从排水孔穿出,再把根系拉入穴内。最后,松开固定在茎干上的铁丝上端,把铁丝从下部抽出,即可使根系在穴内舒展开。封闭式种植穴在填土时可用纸围成漏斗状,将土灌入并用竹签揿实。
4.棕包栽植方法一般应用于硬石类山水盆景。制作方法是:先将棕片摊平,抽除中间的硬筋,中间撒上细土,然后将植物脱盆并去除部分根部泥土和部分根系,把植物放在棕片上,四周加营养土,然后将棕片包拢裹紧,用铁丝穿扎缚牢,放在种植穴中,将细铁丝紧紧地扎在种植穴周边预先胶合好的铁丝环上,校正姿势角度,再浇足水分即可放阴蔽处养护。植物栽植时应符合自然规律,并与盆景的意境表达相一致。如高山顶上植树,应种植矮小结顶、枝干弯曲并耐旱的树种,山腰则宜种植悬垂式耐旱树种,山脚水边应选喜湿性树种。另外还要注意用树木遮掩山形的不足之处。
5.滋养青苔青苔可消除斧凿痕迹,使山石青润可爱,更加自然。滋养青苔的重点部位一般在山脚、山谷和山的阴面,石形好、皴纹好的部位不宜滋生苔藓。滋生苔藓的方法主要有嵌苔法、接种法及自生法三种。
(1)嵌苔法在苔藓滋生处(潮湿略见阳光的墙角、地面等处),用利铲将苔藓薄薄产下一层待用。在欲铺设苔藓处刷一层薄泥浆,然后贴上事先准备好的苔藓,贴合一定要紧密,贴好后放于背阴处,每天喷水1~2次,数日后便可成活。
(2)接种法将取来的苔藓除去杂质后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稀泥浆轻轻搅拌成糊状,用毛笔蘸取做好的泥糊涂抹于山帚K晕蝴求盆襞的斛怍石适当位置,然后将山石置于阴蔽处,每天喷水,保持山石湿润,不久涂抹处即可长出青苔。
(3)自生法雨季将山石放在树下等阴湿的地方,让雨水自然淋湿山石,经一段时间便能自然生青苔。
九、点缀配件在山水盆景中,盆景配件虽然很小,但所起的作用却很大。恰当的配件点缀可以深化主题,加强意境和增加内涵,此外还可以起到比例尺的作用。山水盆景中安置的配件要根据盆景的题材、布局、石料等因素来选用。一般表现名山大川,宜选用古典的亭、台、楼、阁、宝塔等;表现山野景色、田园风光时则宜选用茅屋、茅亭、板桥、放牧等配件。配件点缀还应因景制宜,如次峰、崖头或江岸高处可安置宝塔,而山腰和水岸则宜放置亭台;水面宽阔之处宜设舟楫,而礁石之畔则宜设人垂钓。配件不宜过多,要少而精。配件比例要适当,应遵循近大远小、低大高小的原则。另外还要注意色彩的和谐。
十、题名和陈设上述工作完成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盆景即可成型观赏了。为了提高盆景的艺术品位和观赏效果,往往还要根据立意给盆景起一个贴切和意境深远的名字。另外,盆景的陈设环境也是很有讲究的这里不再赘述。
作者:
石在123
时间:
2012-12-10 10:19
学习 谢谢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