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10-26 09:11
标题:
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
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
汉代可谓我国盆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既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转
化,又实现了原始盆栽向艺术盆栽——真正盆景的转化。
(一)汉代木本盆栽
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
榴的办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从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
栽向木本盆栽的过渡。从中我们也了解到,汉代盆栽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生产,为了引种驯
化,仍然属于原始盆栽的形式,它离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它出现的
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它为汉代缶景的出现打下了栽培技术基础。
至于不少文献上说到河北省望都东汉考古中所发现的所谓盆栽,其实是一种误传,如
上述,与其说是一种盆栽形式,倒不如说是插花形式。因为作为一株植物来说,一般情形
(或就大多数来说)是有主干、主枝、侧枝和分枝的,而望都考古中的植物只有六枝小红花,
很难说它是一株或六株盆景植物。然而出于欣赏需要,出现了有景有盆、有几架配合的艺
术形式,无疑为以后盆景“一景二盆三几架”统一艺术整体打下了基础,或者说这种形式对
日后盆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汉代缶景
据野史所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
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这就是此书中所谓的缶景。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
出、铸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翁裁形式了.它已经成了盆栽基础卜脱胎而出的芦术岔就——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这又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次关键性的突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艺术盆栽的最早的记载。就是说艺术盆栽起始子汉代。
发掘出的汉代山形陶砚(“文物”1964 .1)就是上述文字记载中的缶景的物证。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形陶砚内有山川(十二峰)、重云叠嶂、湖光山色,与缶罱景观内容描
写如出一辙,已略具山水盆景之大观了。
2012-10-26 09:10 上传
下载附件
(28.56 KB)
中国假山网
缶,从现代字典上解释来看,它是一种口小肚大的瓦器,看来令人费解,山水景观怎
么能置入这样的容器中呢?同样,宋代“壶中九华”之壶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只要连系起
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缶就是壶(读音极似),它是古代专门用来制作山水盆景的盆盎
(当时陶器分类不细,故把水底盆划到缶的范畴了),缶的形式应该像山形陶砚、唐代三彩
山形陶砚、乾陵考古之盆景等所用之盆那样,而不是一般缶所指的口小肚大的那种瓦器。
(三)汉代盆景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1.形式上
汉代在出现比较高级的木本盆栽的同时,盆栽逐渐与盆景区分开来,出现了在盆内(缶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即真正的盆景形式了。所以说,汉代是从盆栽向盆景飞跃的关键肘期。在汉代并形成了“十二峰”的艺术风格(简称汉代盆景风格)。这种风格一直影响到唐“十二峰前月”(李德裕)、宋“云风纵横十二峰”(黄庭坚)。
2.内容上丰富多彩,既有树木,又有亭台楼阁、人物鸟兽,内容反映了自然美与生活美。从此以后,盆栽不只是为生产而生产了,而变成了一种以欣赏为主要目的的特殊艺术形式了。
3.汉代盆景以缶为容器缶就是壶。“九华今在一壶中”(苏轼),就是山水盆景之水底盆。不应该把它理解为肚大口小的那种容器。
4.技法上应用了“缩龙成寸”(缩地之方)、“咫尺山林”的艺术手法,已经开始把画意注入到盆景中去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过去认为盆景起源于汉代或形成于唐代的观点应该改为盆景起源子新石器肼期成熟于汊代,更为确切。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