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云峰摩崖群刻出现的背景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10-25 10:09
标题: 云峰摩崖群刻出现的背景
云峰摩崖群刻出现的背景
    此三山生成于中生代的燕山造山运动时期。燕山期的地壳运动以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喷发为主,岩浆活动的结果形成了大量岩浆岩,三山上林立的花岗岩则是它的一种。它质地均匀,但硬度颇高。
    玲珑山地处鲁中山区,北魏时属青州治辖,在治所西南16公里。山上怪石嵯峨,洞窟幽深。山阴有邃谷,日“白驹谷”,谷内泉水清澈,树木蔽日。地质上属鲁中丘陵,在泰山山脉东沿。山上有寒武、奥陶纪海相沉积形成的石灰岩,质地不但均匀,而且组织严密,构成细腻,易于镌刻。
    四山上有如此幽静旖旎的自然景观,自然是文人士大夫们的雅集之地。而山上裸露的千寻绝壁,则为题刻者提供了良好的场地。
    当然,单有上述客观因素,而无题刻的主观能动性,刻石肯定不会出现。郑道昭之所以在放外任的几年内大书特书并勒之于石,这不能不与郑道昭在光、青二州任内的思想情绪有关。在刻石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晚年浓厚的爱仙乐道思想,而这一思想的形成,正与他后半生仕途上的坎坷经历及当地浓郁的道教影响分不开。
    据《魏书》、《北史》之《郑道昭传》记载,郑道昭早年仕途一帆风顺,而晚年却很不平坦。他出身于中原望族,受到名门正统的深刻影响和儒家名教的严格训练。列宗列祖的威望,对他的人仕固然有极大影响,但他的确也是以“博学明俊”、“才冠秘颖”而出人头地,供职于孝文帝时期的国家重要机关,与父羲、兄懿被称作“三郑”,声播朝廷内外,这可算是他仕途的黄金时代。宣武帝景明二年(501),他因从兄郑思和胁从谋反伏诛一事受到牵连,由炙手可热的黄门侍郎降为咨议参军,从此开始了历时十年之久的坎坷道路。官任国子祭酒时,他曾三次上表,力主崇儒敦学,结果是一片苦心付诸东流。他开始感到自己匡正时弊的主张是多么不合时宜,虽然位居高官,却不能一展宏图,其心中的压抑与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北魏永平三年(510),郑道昭离开洛阳,左迁光州刺史。光州所处的胶东沿海一带,自战国时期就流传着五花八门的人海求仙故事。《史记·封禅书》载:“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这些故事在当时影响颇大,致使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信以为真,“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为求仙,他们是花了大本钱的,虽然其结果都是徒劳的,但人们对此不仅不加怀疑,反而相信者越来越多,影响愈来愈远。“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汉武帝即位后,也曾四次东巡人海求仙。而光州则是他们的经由之地。
    “始皇游而忘返,武帝过以乐留”,足可见这里对他们的吸引力。求仙过程中,他们当然也要搞一些具体活动,以至两千年后,这里还留有不少遗迹。掖县城西北10里小原河北岸有“望海台”,城北50里有“盏石”,“与三山近,……世传始皇凿之注酒醴,以祈百神”;城南门留有“幸台”遗址,相传是汉武帝东巡海上寻访安期生之处;另有“三山亭”,“在城北五十里,汉武帝筑,北望海中三山”。
    虔诚的君王们不辞劳苦、数度东巡,留下了历史上有趣的记载和民间神奇般的传说,也给渤海一带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及至东汉末期,道教兴起,胶东沿海一带便成了最早接受和传播道教的地区之一。
    光州境内根深蒂固的道教传统,对官场失意后本来就很消极的郑道昭产生了更加消极的影响。而老庄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道家求仙拜神之术,正是医治他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于是,他与道士们交上了朋友,选择了“藏名隐仙丘,希言养神直”的宁静而悠闲的生活。在公务之余,“上游天柱,下息云峰”,寄情山林,谈经论道,吟诗作文,尽人子之孝道,抚心灵之创伤。所有这一切,不仅给刻石提供了多方面的素材,也是促使他一刻再刻的主要原因。
    还应当看到,要完成一块摩崖刻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像《论经书诗》、《郑文公碑》那样大面积的字逾千言的刻石,一笔一笔地写,一刀一刀地刻,更不是容易之事。且花岗岩又极难镌刻,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这对一般人来说很难办到。而郑道昭作为一州刺史,完全可以发号施令,调动州内一切为题刻所用的善刻者及交通工具等来参与这项工作,加上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一定的书法功底,遂使云峰四山陡增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10-25 10:10
    镌刻在莱州市云峰山和大基山、平度市天柱山、青州市玲珑山上的北魏摩崖刻字,被金石考古学界统称为“云峰群刻”。群刻的出现与当时的光、青二州刺史郑道昭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石刻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那么,为什么在他领辖光、青二州短短的五六年期间,会抽出那么多的时间,动用如此众多的人力物力,刊刻这些摩崖题字呢?这是了解、研究云峰群刻的人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
    云峰、大基、天柱三山地处胶东半岛,属崂山山脉,位于崂山山脉北沿的蓬莱地区小区内,与辽东隔渤海遥遥相望,北魏时属光州治辖。云峰山在光州治所南7.5公里,它西连高望山,东接寒同山,山上林木蓊郁,奇峰突兀,又北望大海,南毗群峰,是光州近畿风光优美的名山。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