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浅谈假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熊
时间:
2012-10-23 11:43
标题:
浅谈假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1假山概念
假山是用自然石或人造石营造的拟自然石景。假山是真山形式的反映,真山的形式则是地形地貌特征的体现,崇山峻岭,丘陵冈阜是我国的地形特点。所以千百年来,书画中以峰显山峦,坡示丘陵,假山则成为造园大~qffl对真山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浓缩品,换句话说,假山源自真山,却又对真山加以典型化,模式化,意境化,象征化,是对真山的艺术再现。
2假山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园林中作为假山的意境象征,往往成为创造景境的重要手段,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在造园中掇石叠山被列为造园的第一要素。由于私家园林空间的局限性,这就要求造园者充分利用空间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
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园必须有山,无山难以成园。自然园林往往选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园林往往建在村镇人口密集之处,无山水可借,只得掇石叠山。因而,私家园林往往在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故山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五大要素之一,五大要素(叠山造景,理水造景,建筑造景,花木造景,动物造景)。正如计成所说:“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园冶》卷一)。
正是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中山景的无穷魅力。作为园林中独特一景—— 山景,与水景一样有着它独特的观赏价值。目前,我国的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均存在假山的堆筑,自然园林建筑中,假山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美的境界。假山能够使园林景致更加充实,同时其与周围景致容易协调一致,使园林具备了层次感及空间感。因此,假山堆筑的状态与全园景观有直接的关联。所有造园家、设计者需分析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风景园林和假山堆筑之间的关系。
3假山的应用
3.1在园林造景中的功能
假山的造景功能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对园林空间进行划分:组成园林的地形骨架和主景:挡土、护坡、驳岸和庭院及自然式花台的布置。假山和园林的植物和建筑、场地及园路构成的景致,其自然氛围较浓厚,而人工气氛相应的降低了。
3.2假山的堆叠技法
假山的叠石技法(或称手法),以区域为标;隹,可分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流派和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南流派。但是清初的张涟、张然父子和李渔均为江南人氏,且一部分假山作品也留在了北京,所以江南叠山匠师对北京的假山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假山堆叠的造型技法采用的均是基本的造型技法及形式,即将山石和山石有机结合,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3.3假山布局
相地布局(即以环境条件为前提确定山水形势及其间架),混假于真;宾主分明:兼顾三远;依坡合山。所谓三远,即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根据山石及水脉的自然皴纹,把零碎的山石材料堆筑成造型一定且具备整体感的假山,达到远观有“势”、近看有“质”的视觉效果。在工程结构方面主要技术是要求有稳固耐久的基础,递层而起,石间互咬,等分平衡,达到“其状可骇,万无一失”的效果。
3.4 假山的植物配置
园林建筑里,若植物组织和山石来造景,需使四周的环境余山石特点有机结合,采用的植物形状、类型和形态要细心筛选,注意植物与植物的搭配,做到植物组织山石的自然融合。
3.4.1山石为主、植物为辅—— 层次分明、静中有动
在庭院入口、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特置大块山石;或安置于公园主景区、草坪一角、轴线焦点等构成较醒目的点景。常将植物置于山石周围,起到前置衬托或背景烘托的作用,组成的园林景致静中有动,且层次感较强。以上以山石为主的造景形式,在园林中可充当框景、障景和对景,以此来增加层次感,并对空间进行划分,提升它的观赏价值。
冠云峰坐落杂苏州留园内,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许多灌木,如枸杞、南天竹、芭蕉、石榴及色彩丰富且植株不高的草花等布设在其四周,曲廊和平台可供有人驻足或散步,同时可观赏玲珑清秀、高耸奇特的湖石山峰,四周分布有花叶茂盛的植物。现代园林相较于古典园林来说,融合了很多现代人简洁精练的设计风格。石材品种的选择上,以英石、湖石和黄石为基础,采用的多为人工塑石及卵石。在石头四周宿栽种根花卉和不高的常绿草本植物,作为石头点景功能的辅助。
布置假山植物时,植物的色彩和形态等的选用,要将山的气势、姿态及质感衬托出来。多在假山的山脚和半山腰处布设植物,且植株的体量不宜过大,而山脚应选用横卧和粗枝干的高大的植物。扬州个园的黄石假山,古柏就设置在石隙内,其山石的褐黄衬托出古柏枝叶的苍绿,而巍峨的山和坚挺的古柏也相呼应。挺拔的青枫坐落于山脚,衬托出明朗的秋山。
3.4_2植物为主、山石为辅— — 反朴归真、自然野趣
山石作为布设植物时的配景,将自然植物群落的景致充分表现出来。这种设计理念将植物作为主景,其他自然要素,如叠山、石头起辅助作用,在建筑物的前方和转角处、栏杆、绿地边缘、树丛、绿篱及道路两旁栽种花卉植物,如一二年生的宿根花卉花卉等,以自然式带状混合栽种花境,此种植物群落属于仿自然式,加之石头作为衬托使亲切自然的景致更稳定协调,且具备历史性。例如,在环境一角布设一些植株及形态各异的石头。石头疏密得当,大的、小的相呼应,石块间的植物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形态灵活多样,参差错落。将翠竹林设置在干道两侧作为主景,林下配有野生的花卉、爬藤等阴生植物,再将二三一组的石块布置在这些植物之间,驻足观赏,如置身效野山林,这种山野景致令人神往。
3.4.3植物、山石的配置—— 相得益彰、因地制宣
扬州个园的月洞门的前面有一副画面,是以粉墙和竹石作画,有宜人的绿荫、错落有致的石笋和秀拔的翠竹,山石和植物的搭配相得益彰,整个画面春意盎然。我国首座岩石园是庐山植物园内的岩石园。它是结合自然中的山石地貌及高山植被群落而造,傍山叠石,自然气息浓厚,庐山的变质岩、砂页岩和595种高山植被构成了自然景致。
园林内的山石和植被已从纯客观的自然存在物转变成主观的园林的存在物,不再局限于矿物学和植物学上的意义。“位置得宣”是指安放花石的位置要适宜,能够将其特有的灵性恰到好处的体现出来,折射出自然界的美感,从而创造出园林美。所以山石和植物的布局是自然美及整体美的表现,生态和景观、神韵和形式及内涵和外观需有机结合,使人在观赏时,领悟其深邃的内涵。
4 结语
假山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关键因素,博纳大地山川的钟灵毓秀和历史文化的浓厚积淀,在世界上它的艺术水平及风格独特,可谓是独秀一枝。大部分流传的优秀的传统假山作品已得到修复和保护,但是为数不多。而修复假山的工作也非常重要。此外,需挖掘、完善古典假山艺术理论,使其成为可资借鉴并部分继承的财富。展望前景,当新的现代园林体系确立之日,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艺术必然会发挥其作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融汇于现代园林之中。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