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英石与盆景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10-20 10:24
标题:
英石与盆景
由于历代文人雅士以及能工巧匠对英石的宠爱和研究,使得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英石园林长盛不衰,闻名中外。我国宋代汴京艮岳已使用英石点景,北京故宫御花园用英石缀景。明建清修的顺德清晖园狮山和斗洞就是用英石塑成的,同一时期的番禺余荫园假山也是英石砌的。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其主景无一不是英德石。至于国外园林,早在18世纪以后,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宫廷、官邸、富人花园就选用英石叠山、拱门、筑亭基、饰喷泉等。1986年中国援建澳大利亚谊园,部分园林石选用的是英德石;现在新加坡国家公园主要景点用的也是英石。
英石盆景可以说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作。邓其生教授在《岭南山石盆景风采》一文中这样论述:“英石盆景正应岭南画派之风骨。英石褶皱明快有力,脉纹变化多端,空透灵邃,疏秀遒劲,竖立、横置、斜倚均可成景,独放、叠布、群列均宜,造景幅度宽广。不同摆置和组合,易于构成峰、峦、岭,峡、崖、壑、岛、矶、嶂、岫、岑、渚等山形地貌,蕴含着艺术意境构思的许多素材。”
在古代,英石也是一种价值比较永恒的东西。如南宋时期,英德遭战乱破坏,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官无俸薪,朝廷钦差大臣杨万里见状,写诗赞颂英石是值钱之物:“未必阳山天下穷,英郡官见怨无供给峰。”
千百年来,英石作为一种既古老又新潮的文化给英石之乡的英德市带来无限好处,同时又为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级政府善于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根据文化市场的需求,重视英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英石同时也成为英德人与外地人、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友谊使者。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神宗熙宁年间任洽洗县尉两年,公差之余常到山溪沙坑中选择英石,珍之如宝,表现了一个外地官员对英州山川风物无限热爱的感情。明嘉靖年间,广西富川人周希文曾任英德县令,政绩突出,百姓拥戴,当他告老还乡时,送礼者不计其数,而他将金银财物悉数退还送礼者,唯有带去英德人民赠给他的一块鹿角型英石作纪念。此石与《英德石纪》碑文一并存放在广西富川周氏宗祠,作为两地人民深厚友谊的象征。据说,明末清初,广东青年吴六奇流浪到浙江,受到当地绅士查继佐的资助;后来吴六奇官至广东水师提督,便以自己花园内的一座英石峰(皱云峰)赠给恩师查氏,聊报知遇之恩。这个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这座皱云峰被安置在杭州西湖畔的江南名石苑,成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文章记载,苏东坡、黄庭坚当年都是玩藏英石的行家。凡岭北人莅粤,走时势必携英石而归。可见英石在很早的时候起就成为友谊的使者。
今天英石进一步发挥了使者的作用,不断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1986年广东省代表中国政府援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谊园”,部分园林石景就是从英德望埠运去的正宗英石。同年广东省外事部门挑选一块上乘的英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礼物赠送给美国马萨诸塞州。1987年广东省代表团访美,把一座中昌工艺厂生产的现代英石盆景赠给沙拉姆皮博迪博物馆。1995年世界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华联电子有限公司赠给世界妇女代表大会4盆龙山厂生产的现代英石山水盆景,表示对大会的祝贺。1996年11月受广东外事部门委托,英德市人民政府挑选了一块优质英石(命名鸣弦石)作为广东省礼物赠给日本神户国际和平石雕公园,从此,这块英石与其他国家的名石一起成为该公园的“和平之珠”。
英德市幅员5 67l平方千米,北江、连江、翁江纵贯全境,期间点缀着5.33万公顷典型喀斯特地貌。在祖国版图上,英德市无愧为一处天然英石园林。如果把英德比作一座巨型的英石盆景的话,那么这座盆景主峰便是位于英德市中部的望埠镇!
愿这座古老的英石盆景青春长驻!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