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豫园假山布局浅析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10-15 11:17
标题: 豫园假山布局浅析
    豫园(上海)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原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之私园,因该园为潘允端豫悦老亲之所,故日“豫园”。园内建筑物众多,除厅堂斋馆亭廊之外,还有纯阳阁、土地神祠、关帝祠、山神祠、大土庵及禅堂,另有家庙三间以供高祖以上神主,可称儒、道、佛三教俱全。康熙年问,改建为书院。乾隆年问划归城隍庙。鸦片战争后为各同业公会所占,茶楼酒肆充斥其间。20世纪50年代起予以清理修缮,并将东南侧的“内园”并入此园。豫园现存面积约2hm2,位于上海市区南部旧城豫园路,东南与城隍庙毗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内建筑物较多,建筑与围墙相结合,将全园划分为6个相对集中的景观空问:大厅三穗堂、仰山堂与北部大假山隔池相望的山池空间;万花楼及楼前壁山;以点春堂为中心的山池空间;九狮轩、会景楼之间以水为中心的景观空间;玉华堂与玉玲珑隔水相望的山池空间;相对独立的内园。这些区域大多以假LlJ叠石为景观主体,因而豫园也可称为假山园。虽然园内空间复杂,假山叠石遍布全园,但全园只有一座主山,即仰山堂北的黄石大假山,其他空间的叠石作为主山的余脉而成为各局部空间的主景或点缀,同时也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
    主山叠置在水池的尽头,与主建筑(厅堂)遥遥对峙,在仰山堂内可饱览山水主景,显示了“远山”的效果,符合郭熙在《临泉高致》中所提出的“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得见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这一观赏山水的要点。水面是山与建筑之间起过渡作用的纽带,水口向山体内部曲折延伸,有小桥似断非隔,充分体现了山水景观“深远”的意趣。
    山体主峰偏后,前部有临池山麓,中部有山崖层叠,山顶结亭,林木葱郁,颇有“高远”的意境。整个山体虽不过高12m左右,但磅礴郁结,给人以万山重叠的观感。这一相对独立的山池空间在平面上呈近长方形,山一水一建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山池内的一根主轴线,主山远离建筑群,独处山池区一隅,与园外的丛林隐约相连,使山势仿佛有向外蜿蜒延伸之意,山林的自然氛围浓郁,同时避免高大建筑与山靠近而削弱“山”的形象。这种格局较为经典,也非常普遍,如苏州留园涵碧山房北部的山池空间。苏州艺圃、怡园等的山水格局也很相似,但根据不同的意境要求与自然条件,创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形象。
中国假山网
    其他空间的叠石景观虽不是全园的主山主景,却也结合局部建筑及空间的布局和形态而各具特点。万花楼后以花台点缀局部小空间,楼前以壁山作为建筑的对景和庭院的主景,同时该壁山也是两相邻建筑空间的自然分隔;点春堂院内的山石主要沿东、西两墙堆叠,西侧的山石是万花楼和九狮轩院内假山的边缘,围墙从假山上蜿蜒而过,东侧的山石依围墙而高叠,山上有亭阁成为登高远眺的场所,临岸设计了溪、池、瀑布等丰富的景观;九狮轩院内以南北纵向延伸的水面为中心,水池东部是土山,以石护岸,池西部峰峦洞壑沿池岸展开,从九狮轩前往南望去空间层次感较强,略有深远之意,只是整个院落稍嫌空旷与疏落。随着水面向南后折向东,在玉华堂东侧空间狭窄处,山石突起。与沿东墙壁立的山石将水面夹峙为峡,假山内部岩洞婉转,出洞后又一开朗空间,玉华堂前,玉玲珑隔水而立,孤高而挺秀。内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原是城隍庙的附园,1956年被并入豫园,成为园中园。内园仅占地2.1亩(1399m2),但是布局精巧,由于建筑密度较大,建筑沿周边布置,并尽力向高空伸展,庭院主空间中心的湖石假山也是石笋、石峰林立,争高直指,延清楼、还云楼、观涛楼、南亦舫与假山上层皆连通一气,立体交通畅达。庭院东部假山、围墙、建筑组合形成一系列小空间,园东北角由廊、墙环绕的渊潭型的九龙池所形成的水院环境最具魅力,由于空间狭小,水面仅盈盈一掬,而水位极低,上有一株大树横展水池上空,小院深邃而宁静,耐人伫留。


作者: Eagle    时间: 2015-1-4 09:47
这么好的资料是从哪里搞的,原创吗?



作者: Aegis    时间: 2015-1-4 11:49
真心顶
作者: Aegis    时间: 2015-1-4 12:02
支持楼主,在假山网总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作者: yixiangtiankai    时间: 2015-1-4 14:13
顶顶多好
作者: 假山    时间: 2015-1-5 01:06
这个网站不错,收藏了,以后要多来逛逛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