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全园无高大山体,但以假山划分空间的集锦式山水布局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10-15 10:45
标题: 全园无高大山体,但以假山划分空间的集锦式山水布局
全园无高大山体,但以假山划分空间的集锦式山水布局
    圆明园的山水布局与北海正好相反,它不是用大山大水以显其大,以示其伟,而是用低缓的土山将全园分为若干小局部,大部分山高在5~lOm之间,与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密切配合,形成丘峦起伏、洲渚连属、曲水迂回的山水形态。圆明园(不含长春园和万寿园)占地3000亩(200hm2)左右,充分利用多泉的沼泽地改造为河渠水网,就低凿水,就近堆山筑岛,因地制宜,节省了工力和资金。而且整个苑区山环水抱,创造了丰富的水陆交融的空间形态,空间的性格特点也多种多样。在圆明园扩建过程中,长春园和万寿园这2座附园仍保持延续了圆明园的山水布局特点。
    (1)以轴线和空间尺度的处理相结合,控制全园的山水布局圆明园是离宫型皇家园林,兼具宫廷和园林的双重功能。布局上宫苑分置,宫在前、苑居后。宫殿建筑必须遵照正殿坐北朝南,一正两厢、南北中轴线贯穿若干进院落的宫廷规制,而且宫殿也是园林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全园南端的“前朝”部分与前湖、后湖所构成的南北主轴线相吻合,使这条轴线更加突出。后湖北、东、西三面有土山围合成许多互相连缀的小型水体,有如众星捧月烘托后湖作为中心水面的突出地位。福海是全园最大的开阔水面,而且具有“一池三山”的象征寓意,却偏处一翼居于从属的地位。园内连绵起伏的低山冈阜的主要作用在于“分隔”空间,将全园分成40多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山体既是全园景观的骨架,又是各独立景区的边界。
    只有小部分土山和局部的叠石山作为空间的点缀,体现着局部造景的意境。山与水密切配合,划分并围合成的空间尺度大体有三种:
    ①大尺度空间:福海区域。福海水面近于方形,宽度约600余米,水面辽阔,四周土山连绵而低伏,于山口错断处有10条溪流通向外围的水系,有的水口处还有桥梁点缀联系,消除了岸脚的僵直单调感,又显示出水面的源远流长。园外峰峦连绵的西山与园内的蓊郁丘陵融为一体,更显得湖面辽阔开朗而边界淡化。湖中心的蓬岛瑶台轮廓清晰,浮立突出于平静的湖面之上,不可避免地成为视线的焦点,既体现了神山仙岛的意境,又打破了宽阔湖面的平淡。
     ②中尺度空间:如后湖区域。后湖的形状也是略近方形,水面宽度在200m左右。外围环绕的溪流与联系其与后湖的9条溪流将湖岸的陆地分成9个洲岛,除九卅1清晏和天然图画以面向水面延展的建筑组群临水以外,其余7个岛均以土山面向湖面,局部点缀景观建筑,整体环境自然清幽,200m的湖面宽度,隔岸观赏环列之景,恰好视野清晰。山高水长景区相对而言也属中尺度空间。四面土山环抱,中心地势平衍,“每一临瞰,远岫堆鬟,近郊错绣,旷如也。……平时宿卫士于此较射。”中尺度空间视野开阔,同时景观轮廓清晰,加上丘峦起伏,林木葱郁,环境较幽静。

     ③小尺度空问:园内众多的是土山(或配合建筑)夹峙或四面围合而成的尺度在十米左右或四五十米之问的以溪流、湖面或建筑组群为主景的小尺度空间。以近观为主,山水与建筑穿插嵌合,空间或幽深、或峻拔、或曲回迷离,感受非常丰富。位于主轴线上的后湖和园东部的福海是相对而言大、中尺度的湖面,与周围环布的洲岛构成的方形布局,成为全园和局部控制性的构图中心,使得整个园区虽没有高广的大山且园中园众多,却分中有合,主次分明,有对比、有呼应,零而不乱。
    (2)丰富的山水组合形式,创造步移景异,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观空间
    ①利用土山组织划分各景点空间并与水景、建筑相结合创造个性化的景观特色圆明园山水无论是平面布局的曲折进退,还是竖向设计的高低错落都极尽变化之能事。山水不仅是风景的构成成分,而且在组织风景和分隔景区或景点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景点的形成也都离不开地形。如安佑宫,是以土山四面围合而成的独立景观空间。空间南部以东西侧延出的小丘形成的错断山口将该景点划分为大小不同、隔而不断、似塞非通的两个空间。前部的小空间起缓冲和过渡作用,曲折转过山口便是安佑宫这组布局严整的建筑群,周围土山环抱以围护和组织空间,比用围墙来范围更显得自然生动。该空间以突出建筑为主,土山起分隔、围合空间的作用,轮廓简洁。又如濂溪乐处,是一处观赏荷花的地方。岛的位置偏于荷池的西北,让出曲尺形的水面栽植荷花,岛上建筑南面临水,北面障以叠山。荷池四周以堤环绕,堤外复有水萦绕,形成水绕堤,堤环水,岛屿居中的地貌形势,是一处层层虚实相问的山水空间。
    ②山水结合,创造丰富的水上游览空间圆明园水网密布,纵横交错,带状的溪流遍布全园,成为连接各景区的纽带,同时也形成了众多各式各样的港汉。这些汉口有的几面环山,有的用建筑、桥梁点缀,有的突出植物景观,构成多种多样丰富的溪流港汉风光。丁字型、Y字型汉口是园内最普遍、最多见的汉口形式,有的汉口处还点缀有景桥,丰富了景观空间。丁字型汉口:保持一个方向溪流走向不变,并向垂直方向分出支流的汉口形式。在直线方向上,不会因有汉口而截断深远的视线。如濂溪乐处西侧,曲院风荷建筑东南方向、廓然大公西侧等多处汉口均是丁字型。Y字型汉口:从汉口的任一方向往汉口处望去,溪流均渐隐于交错的山口之后,给人以空问幽闭而迷离的感受。如镂月开云东南部、杏花春馆西北角等处。由基本型近距离组合而成的汉口形式,空间曲折迷离,目不给赏。如西峰秀色西南、目天琳宇东南等处的汉口形式是双“丁”字正反组合,万方安和东南的汉口是双“Y”字组合,武陵春色东南的汉口则是“丁”字与“Y”字组合。总之,汉口形式极为丰富。同时,乘船是园内重要的游览及交通方式,泛舟水上,舟移景异,好景迭出,或幽闭迷离,或虬枝拂水,或繁花夹岸,或翠岗逶迤,或虹桥跨水楼阁临溪,一派溶溶的水乡景色。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