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以山为构图中心的主景突出式山水布局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10-15 10:40
标题: 以山为构图中心的主景突出式山水布局

“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大型人工山水园的山水布局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以高大的山为构图中心的主景突出式布局;二是全园无高大山体,但以岗阜相连的地形划分为多个景观空间的集锦式山水园布局。现在我们主要讲以山为构图中心的主景突出式山水布局。
     大型人工山水园的横向延展面极广,作为全园突出的主景的山,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体量才能控制全局。北海琼华岛高约32.7m,南北轴线长度约305m,东西轴线长度约245m,占地约5.9hm2。景山高约42.6m。据文献记载,宋代艮岳主峰高九十步,是全园的最高点。这些高广的大山均采用土山带石的结构,而且还包含有统治阶级的风水观念。宋·张溟《艮岳记》载:“徽宗登极之初,皇嗣未广,有方士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傥少增高则皇嗣繁衍矣。上遂命土培其岗阜,使稍加于旧矣。”而金人造琼华岛相传有辇土压胜的含义。《辍耕录》载:“闻故老言,国家起朔漠日,塞上有山形势雄伟。金人望气者,谓此山有王气,非我之利。金人欲压胜之,计无所出。时国已多事,乃求通好入贡。即而日,他无所冀,愿得某山,以镇压我土耳。”至明代造景山(原名万岁山)以“镇压元朝王气”之后,这两座山便成为北京城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迄后所谓:“宫殿屏廒则日景山,西苑作镇则日白塔山。”也是基于此说。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10-15 10:42
北海的假山布局及景观空间的艺术处理特点有:
   (1)以岛山作为全园的主景琼华岛作为全园主山,无论在体量、高度、朝向、位置和轮廓等方面都处于统率全园、控制全园的绝对优势地位。主景山的突出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艺术处理:塔山高约32.7m,山体的外形轮廓简洁,呈中心高两侧低的偏锥形,而山顶的建筑助长了山势,强化了山体轮廓,同时塔山四周水面环绕,水面形成的平直线条与山的简洁的斜直线条形成强烈的对比,岛山于空旷中突起,更加突出了这个全园的构图中心。另外,四周岸上的土山只是低平的延伸,丘峦起伏遥相呼应,更衬托了琼岛的主体地位。
    主景是否突出,除山的体量、高度、轮廓造型外,合理的视距安排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塔山不仅位置显赫,而且因近得高。如果粗略地把塔顶高于水面按70m计(塔净高36m),自团城北面“积翠”牌坊东西一带观赏,其视距比约为1:3.5;自金鳖玉竦桥一带观赏,其视距比约为1:5。在这两处观赏点的观感是轮廓清晰,山势雄伟,很自然地形成视线的焦点。如果白北岸静心斋处看塔山,其视距比约为1:10;自五龙亭看塔山的视距比约为1:7。这两处是园内较远的观赏点,塔山的轮廓虽显模糊,山势也不如在前山观赏那样雄伟,但仍不失其统率全园的中心位置。因此,塔山的体量、轮廓,其坐落位置及观赏点与观赏空间的安排是恰当的,体现了造山的意图。主景山的体量及观赏视距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两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主山不够突出,不能起到主景的控制作用;或者是山体给人以臃肿、压抑的感觉。究其根源,问题不全在于主山的高度和体量,而在于布局不够得体。
     (2)琼华岛细部的布局和叠山处理对海岛仙山意境的体现北海是原大内御苑西苑的一部分。太液池中三岛布列,沿袭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琼华岛(金代命名)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元代更名为万岁山,清代建白塔后更名为白塔山。元代恢复并保留了金代的广寒殿(建于山顶),在半山又建制了居中的仁智殿和左右配制的介福殿与延和殿。广寒殿左右有四座小亭环列:方壶亭、瀛洲亭、玉虹亭与金露亭。岛上有虎洞、吕公洞、仙人庵,并在奇峰怪石之间分布着琴台、棋局、石床、翠屏之类。琼华岛浮现北海水面,每当晨昏烟霞弥漫之际,宛若仙山琼阁。从岛上一些建筑物的命名来看,显然也是有意识地摹拟仙山境界,故明人有诗状写其为“玉镜光摇琼岛近,悦疑仙客宴蓬莱”。清代虽然在广寒殿的遗址上改建了喇嘛佛塔,但岛山的原有意境并没有完全破坏。现存的塔山,山势北陡南缓,空间特点是后寂前喧。利用一些单体建筑和小型建筑组群和山体组成参差高低、错落前后的变化。前山以突出人工美的建筑为主,以山石点缀,以树木衬托,在中轴对称的布局下创造的严谨、庄重、雄伟的气势中又不失仙山楼阁的自然情趣。山南侧因坡缓而山坡上采用“散置”的方式布置山石,有的假山匠师称之为“大散点”。它一方面具有护坡和分散、降低山坡地面径流的作用,同时又是山道的障景和对景。在山寺的第三进台地上用了大量的太湖石嵌门镶窗,以山石点染佛山经窟的色彩(如楞迦窟),并且以山石作为建筑角隅的“抱角”、嵌理壁山或组成蹬道,减少了建筑严整、平滞的气氛。塔山的北面(包括东西和西面的北端)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其布局特点是以叠石假山创造峭壁陡立、洞穴潜藏、深幻莫测的岛山仙境,以曲折、幽深的自然景观为主,以建筑为辅,穿插水池、溪涧,点植高大的乔木。琼华岛以山石胜,而山石中又以山洞胜,一组太湖石岩洞——琼华古洞,蜿蜒幽邃,从东到西贯穿山的北麓,西始“酣古堂”,东至“盘岚精舍”,全长200多米,玲珑奇巧,高磊若峦,时而隐洞口于山亭中,时而石门半开。洞室相贯,一室多通,左右曲折,上下盘转,收、放、分、合,明暗交替。置身其中则宛转相迷,光影扑朔。有的洞中还有石榻横陈,若有仙迹,是幻想中仙人的居所。亭台楼阁交错变换于幽邃的山洞和嶙岣的山石之间,仰望之有仙境洞天之感。正是“洞穴潜藏,穿岩迳水。峰峦缥缈,漏月招云。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园冶》)。整个后山的布局及空间处理,充分体现了创造神山仙岛的造景意图,布局得体,气魄胜人。
    (3)东岸狭长地段土山的布局与空间处理分布在湖四周的陆地一般宽度在百米左右,窄处不足30m,为了适应较窄的带状地面,山冈多呈长条形顺墙或沿路分布。山高在3~8m之间,这些山体在组织风景和分隔景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屏蔽苑墙,使人见山不见墙,虽处苑边而仍感空间无限,从而扩大了空间感。东岸~带的假山以土山为主,划分并联系着两组各具特色的景点。北为画舫斋,南为濠濮间。画舫斋是一组平地而起的建筑院落,土山环绕四周,创造了一种山林围合的山坞的气氛,土山与墙垣的组合方面最为成功。画舫斋四周约有土山6座,其中5座都与墙垣交叉组合,且交接形式多样,仿佛是先有山林,后起建筑,增加了山居的野趣。濠濮间则是以水为中心,以山环绕,建筑随山就势自然错落。其土山的体量、轮廓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经典的北半部以水为中心,土山环抱,北海东岸的山水布局空间相对开朗;南半部则山形曲折,溪水逶迤,建筑高低穿插,空间相对幽奥。画舫斋和濠濮间之间以土山分隔,以曲折的山问小路相连,同时两处景点的景观空间各有特色,从南到北以山体分隔围合空间,形成一串开合变化的小空间组合。其层次非常丰富,打破了狭长地带的单调感。丘峦起伏围合而成的小尺度空间细腻精雅,与湖区的宏壮阔大的境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北岸局部狭长地段叠石假山的布局与空间处理北岸东部静心斋主庭园也是一处较为狭长的地段,东西长约110M,南北进深仅45m。而山水布局却充分利用了东西狭长的特点,山水均于东西方向延展,自东端焙茶坞东廊西望,北侧及西部水的尽端壑谷纵深,岩壁峭立,山南侧狭长的水面以石拱桥和木平桥划分为三段,但空间连贯通透而富有层次,使纵长方向本来就深远的景物更加深远了。由于水的东西向延伸,北部山体占地的南北向进深更加有限,最窄处仅20m左右。山体选用了“环壁”和“幽谷”的组合,石壁取其高可为屏,在东西狭长的方向可尽情延展,同时又于东西向平行布置了不同性格的三条游览路线。岩壁顶高廊凌空,山中谷道潜藏,临岸穿岛渡水,各有意趣。除洞外,还大量采用沟、谷、壑的单元组合,使得山体不因南北进深短而显岩壁单薄,反使人深感景物之丰厚。



作者: 假山    时间: 2015-1-8 00:40
不错不错
作者: 琉璃刺猬    时间: 2015-1-8 05:53
支持楼主,在假山网总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作者: cheery    时间: 2015-1-8 09:33
这个网站不错,收藏了,以后要多来逛逛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