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山水画立意对假山的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Mandy    时间: 2012-10-12 11:38
标题: 山水画立意对假山的影响
山水画立意对假山的影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山水画发展至唐代,技法日趋成熟,既注重客观物象的描述,又注入了主观意念和感情。唐代画家在张璪在《绘境》中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也形成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准则。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作品总是生动描写山野自然风光,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直至后世,这种浪漫主义风格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主流。画家多注重个体心境的体验,作画的目的并不在于描摹客观事物,而是营造一种意境,表达自己的感情,绘景只是手段,写情才是目的。
  意境是中国古代独创的一个概念,庄子讲“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中国山水画家追求象外之象,在山水画作品中注入启导性和象征性,托物以言志,山水画并不是具体复制自然景物,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提炼,创作出画家心中的山水,借山水画表象尽舒胸意。
  山水园开始于模仿自然真山真水的实践,至唐宋时期,人们开始从山水中找出规律,并加以归纳提炼,不拘泥于形态的相像,而追求气势和意境的契合。 皇家园林如艮岳在方圆仅十里的范围内构出千岩万壑的景观,《宋史·地理志》记载,艮岳“以十里之山而具千里之势,九十步之峰而与泰、华、篙、衡等高。” 这些都是通过对自然山水的高度提炼来实现的。至明清之际的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假山,更是在城市中的方寸之地间形象的表达出山体的气势和变化,即所谓壶中天地,咫尺山林。
  另外,山水画家常在画中用题诗作为点题,表达创作意图,一般认为,题诗是山水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足可见抒情才是山水画的真意。后世的文人造园家在假山堆叠中也借鉴了这一方式,在山石上加入题跋,赋予山石感情和生命力。
  可以说,假山同山水画一样,都是人们表达内心对自然体验的方式,优秀的假山作品不仅可游可赏,也让人在游赏间体会到作者的心意才情,寻找到心灵的契合点。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