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假山叠石美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9-27 11:17
标题:
假山叠石美
假山叠石美
中国园林中叠石为景的艺术手法起源很早。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
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汉宫典职》上说:
“宫内苑,聚土为山,十里九坂。”汉景帝的兄弟粱孝王曾筑兔园,“园内有
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汉代茂陵(今陕西兴平县)富
商袁广汉造的私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由此可见,汉代
早时园林中是聚土为山,往后便发展为叠石筑山了。到了六朝时,叠石艺术
更趋精巧。《洛阳伽蓝记》说到北魏张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
复岭,嵌銎洞壑,迤俪连接。”后来园林造山多模仿真山,如北齐的华林园
是五岳四渎的仿造;唐安乐公主定昆池叠石是华山的仿造;唐李德裕平泉山
庄叠石是巫山十二峰和洞庭九派的仿造;白居易履道里造园是严陵七滩的仿
造。自宋以后,民间私园的叠石规模越来越大。浙江有个卫清叔园,“一山
连亘二十亩”,气势惊人。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
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
所筑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元朝的假山
则出了不少盘环曲折、迷似回文的珍品。现存的狮子林即出之于元朝高僧维
则之手。明·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
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
岩、洞、涧、曲水、瀑布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在清代,扬
州和北京叠石假山盛极一时,其中有名的可数是石涛在扬州所作的万石园和
李笠翁在北京所筑的半亩园。万石园扑朔迷离,美不胜收;半亩园则采用土
石混合筑山法,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
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叠山倒垂的钟
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
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园林中的假山叠石,虽是静态凝固的,但具有自然之形;虽是天生的,
却又有人工的雕凿技巧,园中一旦假山叠石耸立起来,园林便悄然鲜活起
来,显得曲折幽深,千姿百态。
假山叠石美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真实美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众多的名山,这是造园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灵感源泉。中国也是盛产石材的国家,石材主要有湖石、黄石、英石3
种。以湖石为例,湖石产自江苏太湖的洞庭西山和一些小岛,是淹伏在水波
中的石灰岩,由于长期经受波涛冲击与溶蚀,石穿透成孔穴或未穿透成涡
洞,以致形态奇异,柔曲圆润,玲珑多窍,皱纹纵横,涡洞相套,大小有
致。造园家利用不同形式、色彩、纹理、质感的天然石材,在园林中塑造成
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再加上恰当的植物配置,增添了园
林的山野趣味,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
中,正因为如此,我国历史上的城市园林又有“城市山林”的别称。这与
山水画“咫尺山林”的理论相仿,是艺术地再现美妙的大自然。
假山叠石的美不仅是师法自然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造园家的艺术创
造。《园冶》中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之说;园林中的山石除兼备自然
山石的形态、纹理、质感外,还有传情的作用。清朝的朱若极有一段论述山
水画的著述:“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
也。”说明了“师法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道理。但是,画家进一步
指出了山水画的更深一步的境界,即是“山川I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可见画
家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停留在“形似”的水平上,这虽是画理,但也
可表明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假山——造园者——真山”之间的关系。造园
者往往是借山石来抒发某种情感,表述某种思想。
(2)假山叠石的形式美
假山叠石的创作思想,总的来说是师法自然,即模仿自然山水。因而在
形式上,有的峻伟,有的秀丽,有的纤巧,有的怪诞。假山叠石的形式美有
哪些审美特征呢?关于这个问题,李渔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言山石之美
者,俱有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
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
透、瘦二字在宜然,漏则不应太甚。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
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
符。”宋代山水画家米芾,见一奇丑无比的巨石,欣喜若狂,连忙举衣冠而
拜,呼为石兄,这则趣事告诉我们,石峰之美,正在于它的丑。前人在对园
林石峰的审美评价时,曾用“透、漏、绉、瘦、清、丑、顽、拙”8个字来
概括。千姿百态的奇石,有人把它比作中国式的抽象雕塑。有的孑然一身,
孤峰独立,秀美多姿;有的聚众造型,高低参差,如云似浪;有的堆砌成
山,造成磅礴之势,人们从抽象的山石艺术形象中看到了大自然的造化、坚
定、沉实、均衡、遒劲和线条的流畅等,不仅增添了生活情趣,而且陶冶人的情性,诚如古人所说的:“非独友石,友其德也”。
假山叠石形式美的典型莫过于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瑞云峰和皱云峰。
上海豫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中的瑰宝,之一,也是豫园中的瑰宝,
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玉玲珑高5.1m,宽2m,重逾5000kg,上下都是空
洞,石上有72个孔洞,赛似人工雕刻。亭亭玉立,石显青黝色,犹如一支
生长千年的灵芝草,堪称“天工奇石”。石身上还刻有“玉华”两字,意思
是说此石是石中精华。古人品评石之高下,有“皱、漏、透、瘦”4个标
准,玉玲珑则四者俱佳,而以“透、漏”论之,更是冠盖全国,称誉海内
外。豫园中有许多砖雕、泥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美。
(3)假山叠石其技巧手法所营造的意境美
假山叠石的技巧手法主要有流云式和堆秀式。所谓流云式,就是用挑、
飘、挎、斗等手法,模仿天空间流云飘荡,给人以舒展飞逸之感。堆秀式则
是并不追求透漏,不留太多的空洞,而模拟自然山脉的悬崖峭壁,比之于流
云式,则显得庄重峻伟。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把山水画中的山分为可
行、可望、可游、可居4种,并说“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
此画之景外意也”。假山叠石所营造的意境美,也可从可行、可望、可游、
可居4种意境来理解。可行者,能在叠石间设磴道,引游人漫步其间;可望
者,则仅以石峰、石笋或点缀几竿翠竹,游人可以远观近眺,不能攀登。个
园以石笋表现的“春山”和用白石叠掇的“冬山”等,都是“可望”的假
山。可居之山有两类,一是人工造的,如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这类山
常以土为主,辅以少量的山石点置,游人置身其间可以感受到与林泉鹤鹿为
邻的自然情趣;另一类是在山林地造园,如苏州虎丘拥翠山庄、杭州西冷印
社,不但观赏所见是山林环抱中的景色,实际上人在此山中,更有切身的山
林美感的享受。
园林中的假山叠石是我国园林独有的传统艺术,既体现出自然山水的真趣,又极富画意,细品之,最耐人寻味。值得指出的是,园林假山叠石美的
鉴赏并不是一件易事。山石的美是一种含蓄而抽象的美,在这方面,它与当
今西方的抽象雕塑极为相似。它等待着欣赏者的情之所寓,它需要人们调动
起各自的情感和激发起深层的联想。园林中假山叠石的美,等待着人们去发
现、去创造。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