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造园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琉璃刺猬
时间:
2012-9-19 16:02
标题:
造园之法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
(陈从周《说园}))艺术中的层次之
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堆出
有层次感,最关健的是峰峦要有立
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
“崇山峻岭”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
这住一部分.含蓄之美自生。
假山之造型,宜虚实得体,如
苏州怡园之假山,有峰峦之感,也有
洞壑之意;苏州环秀山庄之假山.可
谓佳作,其中虚实之处理,是胜之所
在。苏州狮子林之假山,虚实处理无主次,并非佳品。所以清代的沈三白说他“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当然也有人说它好,如乾隆皇帝游此假山,开心的竟忘乎所以,写不出成体统之题匾。
假山之虚实手法,相对来说湖
石假山要比黄石假山容易些,因为
湖石本身已具有空灵之感;黄石质
地坚实,不易做得空灵。但若堆得有
章琳则更能显示出山的磋峨之气
势,甚有力度。扬州个园之秋山,可
谓黄石假山之上品。实而不闷.高峻
而又奇险。若说具体手法,则更要重
一个“虚”字;注意山形之凹凸变化
及洞壑之大小搭配为上。
三是险峻。假山仿弄山,仿的
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
,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我
健,二在险峻挺捉。假山虽小,
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
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
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
其下部宜小不宜匆宜空透不宜
闭实。堆山之不好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闷,缺乏险峻
特别是立峰、单名,_更须重视险峻之美。大凡名贵的单石、立峰,均具有险腹之美。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川的络云峰,都有这种效果。苏州留园中的冠云峰,从造型来说不亚于
水石盆景,或是单石、立峰,都是这个理。
四是立体。绘画中有“石分三面”之说。因为画是平面的两度空间,山石是立休的三度空间,所以须有这个原则才侠画中之石有立体感。其实园林中的叠山也同样,须从空间来看,不能只看一面,侧面、背面不管。从景来说,有“步移景异”之说,堆山尤须从三度空间出发。从这个意义来说,假山有点像雕塑中之圆雕。有人以为中国的假山、立峰,可比之为抽象雕塑。
五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样分这些类型,所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
你若仔细观察苏州留园中的山毛会发现它有庐山之气质。五峰仙馆之名,出白庐山之五老峰。馆前有小院,院中立五石以应之,并取李白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意境非凡。揖峰轩和石林小院,院内奇峰,故名揖峰杆,也取庐山之意境。南宋朱熹《游百丈山记》有“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你若亲临揖峰杆,面对其石和这里的环境,会悟出道理来的。
假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似是而非的龙、虎之类。做成这种具象,不免俗气·
我国古代艺术是互通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园林之艺术,固然来自天自然之真山真水,但也取自绘画。叠山之于山水画,关系密切。我希望今之造园者多接触山水画,至少须懂得否水画的美之所在。.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