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假山的意境美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羽衫
时间:
2012-9-19 11:52
标题:
假山的意境美
意境之“境”包括两个部分:“象”和“象外之象”。“象”就
是实境,“象外之象”就是虚境。虚境与实境看似两个部分,
但一到艺术表现时,功夫全要落实到对实境的营构上。“石”
在意境营造中的作用就是利用石头来为园造景,营构实境,
为生成意境创造物质环境。
(一)假山堆登营造的意晚美—营造“实境”
中国古代园主们想通过修建私家园林尽享大自然的美
好风景,造园家就取法山水画“咫尺万里”的写意手段,堆土
叠石,模写山川,对空间进行自由的收缩,仿佛置身于山川之
中,感受高山带给人的雄伟的气势。“造园家利用不同形式、
色彩、纹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岩、壑、
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们
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所以,叠石为假山就成为
古代园林中最具特色和最富表现力的园景形象,堆叠假山也
成了“石”在古代园林中营造园景最主要的用途。诗人、散文
家忆明珠先生在一篇关于扬州小盘谷(园内假山峰危路险,
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而得名“小盘谷”)的文章
中写道:“西院所拥有的是假山的主要部分,极清雄而有古意,
叠石如昂狮、如蹲豹、如卧虎、如云涌、涛立,石间青苔似黛,
草碧如丝,嘉木扶疏,秋花俏艳。”
扬州南园是清代的一座名园,以九峰湖石闻名。此园主
于乾隆年间在江南得太湖石立峰九尊,乾隆下江南恰逢此园,
赐名为“九峰园”。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曾这样描述九峰
湖石:“大者逾丈,小者及寻,玲珑嵌空,窍穴千百。”上有八十
一个洞穴,大的穴口如碗,小的仅能容指,极为罕见。“长二
丈有奇,广得其半。巧怪?岩,藤萝蔓延,烟霭云涛,吞吐变
化。”,这一峰湖石,石上孔穴众多,峦起帕伏,似有烟霭吞吐,
一座既高又宽、既奇又美的一峰湖石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湖石假山的堆叠方式大部分取决于石匠们的设计,偶尔
也参考园主本人的审美视角,主观成分特别重,现在我们去
扬州园林仍可以略观到当时石匠们高超的盛山手艺。
(二)假山借景营造的意境美—生发嘘境甲
扬州历来以名园胜,名园以垒石胜。垒石不仅是塑造出
赏心悦目的石景,更注重其作为分景、隔景的手段和借景的
对象,通过对石景巧妙的空间安排来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
富游赏者的审美感受,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生成空间。
石在此既是景观,又是空间布局的手段,衬托其他景色,一举
两得。通过对“石”的巧妙设置,使得本来一览无遗的有限空
间曲折迁回,趣味横生.增加了景色的层次,使景观意趣多
样化,扩大了观赏者心理上的空间感受.
有的山中筑有洞室,藏有瞪道。蹬道随山势上下,人行
其中,时隐时现,颇多乐趣。沿着瞪道可以走出假山进入水
亭中,既享受了登山之乐趣,也提供了休息的场所,集休闲娱
乐于一体。在石隙间还植有迎春、松柏等植物,瞪道石间还
时不时有青藤攀附,璧山下通常还开凿有深池,池水青碧,植
物繁茂,为这一璧山长卷增添了蓬勃的朝气的美感。前面说
到的小盘谷的湖石假山不仅自身具有审美价值,也可借景,
如洞内采光来自山岩穴窦,通透明亮,出洞后可以沿曲桥而
至西岸,可以沿瞪道而上,抵达山顶小亭中,也可以沿阶而下
到达曲池边。曲桥,瞪道,山中小亭,曲池与假山构成一个整
体,互相依存,承接的非常自然,融为一体。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