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10分钟全面了解新中式景观!![]() 本文授权转自:岭南论坛 当我们的国家实力与日俱增,人们素质相对提升,没落的传统文化等待我们将其开启。新中式景观设计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展现了古典景观的魅力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新中式景观是人们在满足生活需求后,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前提下提出的。它是人们的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碰撞。在人们长期受到外来文化的洗礼之后,迸发出自身的爱国情怀,努力回归中国古典元素的精华所在。 在实际设计中,往往是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框景 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优美景色。 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隔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可观赏堂、山、桥、木或在堂桥廊处可观赏亭、台、楼、阁,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叫对景。 在视力所及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法。 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观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 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表现特定的情趣和感受力,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端景地位,且能够引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观空间定向延伸,直到端景的高潮。 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 一般运用在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构件上,凸显高大上档次。 主要运用在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 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构件、座椅等小品上,形成宁静、典雅的环境。 国槐绿 主要是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适当点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静谧、优雅的空间做铺垫。 黑色 常用于铺装、水景饰面、小品等,沉稳、内敛乍现。 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常用于铺装、临水栏杆、构件小品等,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色。 要细数起来,实在是太多了,那么这么多的传统符号,是如何运用到设计中,成为我们身边熟悉的景观元素? 要运用中国传统元素,首先要理解其内涵。中国古典文化、艺术形式、图案等都是具有传承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是华夏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在艺术上,可以概括为“含蓄、内敛而博大精深”,与中国传统的人文、自然、哲学观一脉相承。传统符号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它不仅仅是作为景观设计中的装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化,在这些朴素的图形背后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真正的应用,不是简单地复古和照搬,而是让传统与现代很好地衔接,营造出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传统居住环境,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又具有中国传统韵味。 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巧妙融入这些传统符号,将它们或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雕刻于景墙、大门、地面铺装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实现功能与艺术的结合。 竹子与建筑的结合,透着清新淡雅 栓马柱与静水池的结合,多了一抹柔和 灯饰上揉入简单的中式图案,与整个大环境交相辉映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游戏,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强调的是人居环境的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抱鼓石是中国宅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原来是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 中国传统符号带给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物质生活逐渐优越的今天,越来越追求精神和内心的提升,充分将它运用起来,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民族归属感,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将中国文化更好地展现和传承。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上善于寓意造景,选用植物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传统园林中一方面选择能寄托人情感的花木,另一方面常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节变化,表达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形容某一意境。如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 新中式与传统园林植物搭配区别 植物形式:传统园林以自然型为主,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新中式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配合种植。 植物层次:传统园林以多层次植物进行混植;新中式种植层次较精简,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者大灌木+草坪,因此品种选择上也没有那么繁复。 传统园林植物造景 植物色彩:传统园林注重花木色彩、季相特征,变化相比新中式较为丰富;新中式景观以绿色作为主基调,营造的是现代、简洁而又富有意境美的氛围。 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植物选择枝杆修长、枝叶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等,形成明净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氛围。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是现代生活和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未来发展中,新中式在崇尚历史、尊重文化原则下,还应当致力于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从不同角度诠释传统与现代。 |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