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置石和假山布置
[打印本页]
作者:
葱葱郁郁假山
时间:
2017-6-30 14:18
标题:
置石和假山布置
置石和假山布置
(一)掇山
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概括和提炼,以士、石等为材料人工构筑的山。掇山可以是群山,也可以是独山;可以是高广的大山,也可以是小山。
群山、大山多以土筑或土石兼用模仿山林泽野,规模宏大,形态和体量都追求与真山相似。高广的大山,占地广而且工程浩大,一般多出现在皇家园林之中。艮岳寿山即是以土带石模仿凤凰山而精心构筑的完整山系。它有主峰,有侧峰,有余脉,整个山系“岗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是天然山岳的典型化概括。山的局部以石构筑峰、崖、洞、瀑,无论是特置石或者叠石为山,都反映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在明清遗存的宫苑中,如避暑山庄的湖洲区和圆明园残存的山形水系还可看到这种岗阜相连、重叠压覆的群山造型。
相比较于高广的大山而言,大部分的假山体量较小,一般叠筑于建筑和围墙或其他类型边界围合的空间之中、多是土石结合,以叠石成景而取胜的假山。有的以山形胜,有的以岩崖胜,有的以溪、谷胜,有的以洞、穴胜。例如北海静心斋中的假山、上海豫园假山及江南大部分私家园林中的假山。全部用石叠成的假山数量也很多,但体形都比较小,如网师园池南的黄石假山便是一例。
无论是大山小山、土山石山,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叠山匠师不断探索,总结了丰富的布局法则和叠石理法,至今仍指导着假山艺术的创作。
1)相石与假山之风格
“相”指观察和审度。相石这个术语由堪舆中的相地衍生而来。
山石原料的选择对于假山造景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相石主要从形态、皴纹、质地和色泽四方面来权衡。自从叠石为山的技巧发展以来,叠山匠师在识石、选石、叠山的实践中,根据山石石性不同,创造出不同的拼叠方法,产生独特艺术风格。例如湖石,具有瘦、透、漏、皱的特点,以湖石叠山多采用环透拼叠技法,外观山形讲究弧形的峦势和曲线,处处体现出湖石的自然属性,假山多洞谷,玲珑秀美。而以“山”石类叠山,如黄石、青石、象皮石等、因山石墩状、石质坚硬、纹理古拙,堆山强调横平竖直,讲究平中求变,一般用于表现壮美与雄浑之势。
作为掇山的山石和不宜掇山的山石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供观赏的皴纹。《园冶》中有:“须先选质,无纹俟后”之说。参与造园的画家或具有绘面修养的叠山家也常模仿绘画中表现各种峰峦山石的皴法来处理叠石的纹理拼接。山有山皴,石有石皴。掇山要求脉络贯通,而皴纹是体现脉络的主要因素。例如,黄石山多作大斧劈皴。赵之壁在《平山堂图志》中说:“堂前广庭、列莳梅花、玉兰,假山皆作大斧劈皴,其后楹则为莲壶影。“计成在《园冶·选石》中论黄石山:“匪人焉识黄山,小仿云林,大宗子久。”(黄子久,江苏常熟人)。“有 (人)谓其画,多做虞山石、层层骀荡者。”虞山,即黄石产地之一,悬崖绝壁层层叠叠,风景优美。而黄石假山也是横纹叠石,峭壁陡直、颇有皴法中斧劈皴的韵味除形态、皴纹、质感外,色彩也是强化假山风格意境的重要因素。扬州个园的冬山,以白色晶莹的宣石堆叠,表现皑皑白雪的景观氛围,颇具匠心。
2)总体布局
掇山一般根据创作意图,配合环境,决定山的位置、形状与大小高低及土石比例。正如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听说:“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同样,掇山也是如此。虽然多有叠山名家在论著中论及掇山布形,对于假山的布局却没有一定之规。多数还是以山水画论的许多布局法则作为参照,指导假山的堆叠。如“先定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宋·李成《山水诀》);“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荆浩《山水诀》)等阐述了山水布局的思维逻辑。“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趋奔”;“主山正者客山低,主山侧者客山远。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互盘,祖峰乃厚”(清·笪重光《面筌》)等,成为区分山景主次的要法。画论中的三远(平远、深远、高远)构图,也成为假山布局的理论指导。同时,叠山匠师在实践过程中,口授心传,流传下一些布局法则,如“十要、二宜、六忌、四不可”等。计成在《园冶,掇山》篇中也论述了叠山的构图经营手法和禁忌,并指出叠山应做到 “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3)山体局部理法
明清以来的叠山,重视山体局部景观创造。虽然叠山有定法而无定式,然而在局部山景的创造上(如崖、洞、涧、谷、崖下山道等)都逐步形成了一些优秀的程式。
(1)峰
掇山为取得远观的山势以及加强山顶环境的山林气氛,而有峰峦的创作。人工堆叠的山除大山以建筑来突出加强高峻之势(如北海白塔、颐和园佛香阁)外,一般多以叠石来表现山峰的挺拔险峻之势。山峰有主次之分,主峰居于显著的位置,次峰无论在高度、体积或姿态等方面均次于主峰。峰石可由单块石块形成,也可多块叠掇而成。“峰石一块者,„„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或峰石两块三块拼缀,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或数块掇成,亦如前式;须得两三大石封顶”(《园冶·掇山》)。峰石的选用和堆叠必须和整个山形相协调,大小比例恰当。巍峨而陡峭的山形,峰态应尖削,具峻拔之势。以石横纹参差层叠而成的假山,石峰均横向堆叠,有如山水画的卷云皴,这样、立峰有如祥云冉冉升起,能取得较好的审美效果。
峰顶峦岭岫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相互之间的界阈不是很分明。但峰峦连延,“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致乱掇,不排比为妙”(《园冶·掇山》)。
(2)崖、岩叠山而理岩崖,为的是体现陡险峭拨之美,而且石壁的立面上是题诗刻字的最佳处所。诗词石刻为绝壁增添了锦绣,为环境增添了诗情。如崖壁上再有枯松倒挂,更给人以奇情险趣的美感。
关于岩崖的理法,早已有成功的经验。计成在《园冶·掇山》中有:“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斯理法古来罕有,如悬一石,又悬一石,再之不能也。予以平衡法,将前
悬分散后坚,仍以长条堑里石压之、能悬数尺,其状可骇,万无一失。”
(3)洞府
洞,深邃幽暗,具有神秘感或奇异感。岩洞在园林中不仅可以吸引游人探奇、寻幽,还可以打破空间的闭锁,产生虚实变化,丰富园林景色,联系景点,延长游览路线,改变游览情趣,扩大游览空间等作用。
山洞的构筑最能体现传统假山合理的山体结构与高超的施工技术。山洞的结构一般有梁柱式和叠涩式两种,发展到清代,出现了戈裕良创造的券拱式山洞使用钩带法,使山洞顶壁浑然一体,如真山洞壑一般,而且结构合理。杨州个园夏山即是此例。
假山洞的堆叠技术正如《园冶》理洞法中所讲:“起脚如造屋,立几柱着实,掇玲陇如门窗„„合凑收顶„„斯千古不朽也。”堆山洞时除追求其一般造型艺术效果外,在功能上还要注意洞内的采光不能过亮,过亮则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了趣味;亦不能过暗,洞内漆黑一片,则令人恐惧而寸步难行。布光时应以光线明暗的变化渲染洞内空间的曲折、幽深,衬托其自然之情趣。采光口要防止雨水灌入,采光口还可以和通风口结合。因此,对采光口的位置、大小、朝向、形状、间距等均要精心考虑,创造一种神仙洞府的气氛。洞的结构有多种形式,有单梁式、挑梁式、拱券式等 (图6.3.1、图6.3.2、图6.3.3)。
6.3.1单梁式 6.3.2挑梁式 6.3.3拱梁式 精湛的叠山技艺、创造了多种山洞形式结构,有单洞和复洞之分;有水平洞、爬山洞之分;有单层洞、多层洞之分;有岸洞、水洞之分等等。
(4)谷
理山谷是掇山中创作深幽意境的重要手法之一。山谷的创作,使山势宛转曲折,峰回路转,更加引人入胜。
大多数的谷,两崖夹峙,中间是山道或流水,平面呈曲折的窄长形。个园的秋山,在主山中部创造围谷景观的确别具特色。人在围谷中、四面山景各不相同,而且此处是观赏主峰的极佳场所,空间的围合限定,使得“视距缩短,仰望主峰,雄奇挺拔,突兀惊人”。
凡规模较大的叠石假山,不仅从外部看具有咫尺山林的野趣,而且内部也是谷洞相连;不仅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而且高程上力求回环错落,从而造成迂回不尽和扑朔迷离的幻觉。
(5)山坡、石矶
山坡是指假山与陆地或水体相接壤的地带,具平坦旷远之美。叠石山山坡一般山石与芳草嘉树相组合,山石大小错落,呈出入起伏的形状,并适当地间以泥土,种植花木藤萝,看似随意的淡、野之美,实则颇具匠心。
石矶一般指水边突出的平缓的岩石。多数与水池相结合的叠石山都有石矶,使崖壁自然过渡到水面,给人以亲和感。
(6) 山道
登山之路称山道。山道是山体的一部分,随谷而曲折,随崖而高下,虽刻意而为,却与崖壁、山谷融为一体,创造假山可游、可居之意境。
总 结:本节课讲述了现代园林中假山的应用与发展,部分假山材料以及掇山的总体布局和山体的局部理法。其中山体的局部理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请同学们课下认真地查找相关资料,熟悉假山的处理方式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