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假山景观的沿革 [打印本页]

作者: COCO    时间: 2017-6-2 16:10
标题: 假山景观的沿革
从历史记载看,我国苑囿中的堆造假山是从秦汉开始的。秦的野史中有:“秦始
皇作长池,弓门胃水,东西二百丈,南北二十里,筑土为蓬莱山。”(《太平御览》引《三
秦记》)到了汉代有关人工堆山的记载渐多,把石头作为造景和观赏的对象在园林中
使用的记载始见于汉。《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景帝的兄弟梁孝王筑兔园(公元前156
年):“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记汉武帝时茂陵富人袁广汉
于北邙山下筑园:“激流水注其间。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说明当时不仅能
叠石堆山,而且还堆了假山洞。翻开我国园林的叠山史,可以看出叠山、置石大体可
海洋公园假山47 (2).jpg
海洋公园假山41.jpg
海洋公园假山52 (2).jpg

海洋公园假山51.jpg

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崇尚真山大壑、深岫幽谷的形式,以土筑或土石兼用,自然地模仿山林泽野,无
论形态、体量都追求与真山相似,规模宏大,创作方法以单纯写实为主。这一时期
造山的特点是写实性,是以土山带石为主,一切仿效真山,在尺度上也接近真山
大小。
    2)第二阶段
    盛唐以后,社会条件的变化和禅宗的兴起,使中国士大夫的心理愈加封闭,性格
愈加内向,形成了追求宁静、和谐、淡泊、清幽、即淡泊超脱的审美情趣,以直觉观感、
沉思冥想为创作的构思,以自然简练、含蓄为表现手法的艺术思维习惯,像王维《汉
江临泛》中“汀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境那样“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时的园林是
所谓移天缩地于一园的写意山水。“会心处,不必在远”,小园、小山足可消魂。曾先后
出现“三卣园”、“一亩园”、“半亩园”、“勺园”、“残粒园”。因此,置石的风格是浪漫并
富于夸张。白居易的“聚拳石为山,围斗水为池”、李渔的“一卷代山,一勺代水”,都和
绘画中的“竖画三寸当千仞,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同出一辙。这时的石,体现了抽象
的意境,它的色彩、结构、线条与广泛驰骋的形象联想凝聚在一起,山川I溪石被注入
了情感,启迪着欣赏者的艺术联想,任人神游。士大夫对假山的爱好,已集中于奇峰怪石。当时视太湖石为珍品,以透、漏、瘦、皱、丑为品评湖石的标准。
    透…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
    漏——石上有眼,四面玲珑。
    瘦——壁立当空,孤峙无依。
    皱一石上的褶皱。
    丑——奇形怪状。
    3)第三阶段
    明清时期,我国画坛中除了继承古代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外,还出现
了一些以王履为代表摆脱古人成法的束缚、走向大自然的画家。王履总结出“吾师心,心
师目,目师华山”的见解,认为客观现实是山水画的本源。当时假山艺术的特点是体现
真山的一个局部,自己好像处于大山之麓,“虽云万重岭,所玩终一丘”,“截溪、断谷,私
此数石者,为吾用也”,而那“奇峰、绝障,累累乎墙外”。张南垣主张“曲岸回沙、平岗小
坂,陵阜陂陀”,“然后错之以石”;计成的“嘉树稍点玲珑石块”,“墙中嵌理壁岩,顶植卉
木垂罗”,造成一种似有深境的艺术效果,像绘画中的空白,像《琵琶行》中的“此时无声
胜有声”般的含蓄,意境的确更广阔。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北京北海公园的静心斋,它
表现了山峦、溪水、峭壁、岫、峡谷……景象丰富、真实,千山万壑被爬山廊截在园外,那
洞里的奥妙、那廊外的峻岭,任你尽情神游。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很多,苏州的环秀山庄
就是非常杰出之作。其假山以玲珑剔透为特征、以微茫、惨淡为妙境,使我国假山艺术达
到新的高峰。
    4)第四阶段
    近代园林中的叠山、置石,不仅用传统的写意手法表现山的神韵,还用局部尽
量写实的手法,对山的体态、轮廓、气势、皴斫、植物配置等进行精心的布置,着意
表现祖国山河的时代精神和面貌:广州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园林,表达了对祖
国、对故乡山水的歌颂,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上海龙华公园的巨岩~一巍然屹
立,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奋斗精神;上海植物园的四季假山——欢快、明朗、欣欣向
荣;杭州植物园的小溪——自然、优美;北京钓鱼台的山石——典雅、端庄。现代假
山不仅探索、发展了新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体现了新时代的审美情趣。造园家文树
基先生提出了以表现力感为现代假山石美品评的标准,即刚、钫、壮、旷、昂,受到
了园林界的推崇。
    由于选石、用石的丰富,叠石的手法也更有风采,如花岗岩大卵石,形体厚朴、沉
实、圆浑、古拙,用以置石很有岭南的地方特色。近些年来,又选用昌平石布置山石小
品,脱离了过去常用的流云、堆秀等叠石方式,强调有节奏的形式美,创造了另一种
装饰风格的表现手法。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人工岩景观和工艺的发展。塑山工艺大约可以追溯到
100多年前,最初是灰塑,其风格与同时期的叠山风格近似,多见于私人的小园子。20
世纪50年代初首先在北京动物园用钢筋混凝土塑造了狮虎山。
    20世纪60年代后塑山工艺在广州有很大的发展,塑山、塑石、塑竹、塑木,以假乱真,深受人们喜爱。全国各地有许多优秀的塑山作品,如广州花园酒家的那些高大挺
拔的塑山作品等。
    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一些新型的人工岩也逐渐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山石景观
的创造,如FRP、GRC、CFRC。这些人工岩具有天然山石的纹理、质感与色彩,结合现
代建筑的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创作精致细腻的山石景观,在塑造体量巨大、气势恢弘
的山水景观中尤其表现出极强的优势。这类假山造型简洁、整体感极强,与现代园林
风格非常协调,并且,结合现代山石景观创作者对自然地貌景观的认识、理解和掌
握,不断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更加体现了假山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原则。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