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小院中植海棠 [打印本页]

作者: COCO    时间: 2017-5-11 16:19
标题: 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小院中植海棠
              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小院中植海棠,院周有回廊,这是取苏东坡之诗《海棠》之意:“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谁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荷花也植于园林池中,而且往往把它诗化了。夏日荷花盛开,“映日荷花别样红”。苏州拙政园大水池中有荷风四面亭,与岸有小桥相连,亭有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荷到秋末冬初,荷叶残败,有萧琵之感,似悲剧之美。拙政园有座留听阁,阁前水池,池中有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QQ截图20170401101920.jpg
       这是李商隐诗《宿骆氏亭寄怀崔崔衮》之句意。  苏州怡园,多为“短镜头”之景,有花卉画册页之效果。如入口处一个小院,迎面一片白墙,上刻“怡园”二字,墙前有花坛,上植花卉、小树,置几块单石,形成花卉大写意之画意。  中国园林之林木,不同于西方园林之整齐排列,而是自然而成。中国园林之花卉,不同于西方园林之规则构图,往往将玫瑰、郁金香之类植于一处,形成一大片艳丽的几何图案之花。红、黄、蓝、紫固然好看,但这显然是人工所为。一个是顺其自然,人与自然共处;一个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用。这是两种不同哲学观之所致。  草的处理也不一样,西方园林多做成几何图案的地毯式的大草坪;中国传统园林则不同,多为分散的、点缀式的,在土坡表面植些草皮,而且往往还要植些灌木,置几块石头。
32652板.jpg
       园林中的草,还有一个用途(手法)是假山单石脚下植之,作为石与地面交接。中国园林之理相通:“远山无脚,远树无根„„山露脚不露顶,露顶不露脚。”(陈从周《说园》)。这种草多用麦门冬,有名书带草,其名有文人气。 (四)书画墨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    园有园名,景有景名。只是古典园林的园名景起得典雅,含蓄,贴切,自然,令人读之有声,品之有味。

QQ截图20170401101843.jpg 不管是直抒 QQ截图20170401101902.jpg 胸怀,还是含蓄藏典,游人甚至可以直接从景物的题名领悟它的意境。例如《浮翠阁》、《远香堂》、《咏梅斋》、《与谁同坐轩》、《涵碧山房》、《养云精舍》、《寄啸山庄》、《梧竹幽居亭》、《香景廊》、《沁芳闸》、《渡鹤桥》,以及《双峰云栈》、《幽谷深涧》、《万松叠翠》、《苏台春满》、《吟春醉月》、《小飞虹》、《滴以岩》、《疏影》、《暗香》、《探胜》、《通幽》等等。    匾额主要是被用作题刻园名景名,也有用来颂人写事的。扬州平山堂一字排列三块匾,正中是建筑名称"平山堂",左首一块《坐花载月》,右首一块《风流宛在》是写人。平山堂本是宋欧阳修在扬州做太守时兴建的。欧阳修在这里宴聚宾客,饮酒赋诗,击鼓传花,咸与众欢,堂上的三块匾活灵活现地反映出当年太
18  守"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的风流生活。   匾和额本来是两个概念,悬在厅堂上的为匾,嵌在门屏上方的称额,叫门额。大概是因为它们的形状、性质相似,才习惯合称匾额。    佳极的景物题名,会使本来平凡的景色陡然生辉。反之,如若平淡无奇,对于景色会象红花折绿叶,失去生命。游园的时候注意欣赏匾额题景,推敲它的用字妙处,对于领受意境和提高游兴都有直接帮助。    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对联叫楹联,也有唤着楹帖的。造园家利用楹联来写景状物,怀古励今,引导游览者张开想象的翅膀,驰骋于景色之外,进入广阔的遐思境地。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