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心物合一 [打印本页]
作者: 真假难辨 时间: 2017-4-14 16:31
标题: 心物合一
苏氏山水
苏轼的山水诗,是哲理自然的层次。这一层次的特点是禅意与自然的合一,心物合一。 譬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上阙直观写明庐山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样子,因远近、高低、正侧不同使庐山呈现千变万化的效果。下阕则是应景抒情,之所以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只因身在庐山中,被峰峦所局限,看到的仅然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必然存在主观性。这启示我们由于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会有偏差,存在片面性,所以要全面看待问题,认识事物的真相与面貌。苏轼的诗词借景抒情,以情应景。这就是苏轼的山水诗扣人心弦的缘由。苏氏山水既从苏轼山水中来,自然是携苏轼山水诗的神韵而来,根据诗词来赋景,让人触景生情,以情托物。苏轼山水诗所包含的自然哲理,文化气息,正是当前园林景观行业所欠缺的,很多景观粗制滥造,空有其景,单纯作为一件摆设取悦于人,不可取。真正令人赏心悦目的必定是富有诗情画意,文墨润之的园林景观,其生命力,感染力,凝聚力都是无以言述的。
熟识山水
苏氏山水园林景观不同于自然山水景色应运而生,而是自力更生。苏氏山水以其卓越技术,诚信品质为人们熟识称颂。一站式自主产业基地使石质质量高于同类,游刃有余的雕工,因势利导的格局,都使苏氏山水处于领先地位。埋头做事,勤于学,贵在专。专心致志的学习,不因五色色盲,不因五音耳聋,不因五味口爽,解散排尽外界干扰,才能反映假山其精其真。山由人做,与人相通,自然带有人文气韵。不自觉则名,不自是故彰,不自代则功,不自以为是,谦逊的态度也使苏氏山水的园林景观更接人气,通人脉。纵观苏氏山水的景观始终有一个基调,低调的内涵,谦逊的气质。贯穿山水起始显出其不愠不火,不骄不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定从容的特质。赋山水以生命,使其灵气逼人;赋山水以情感,使其感君戚戚;赋山水以个性,使其别具一格,这样的别致景致的山水文化才是人所共喜的,在这个层次中,山水自然,诗情禅意,互相通融,相互生发。山水自然成为心灵的外化,而心情意绪又一山水自然为形式。
舒适山水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以空为修道的法门,再从德入手,然后才能顺随从道。有道行的人都是懂得遵循自然来行事的。舒是舒服的感受,适是是适应的过程。山水景观的法门就是以人我主,适应人文,使人舒服,进而打造造宜情宜景的山水风光。山水风光不总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往往需要人来塑造。山水风光作为自然整体的局部,不能脱离整体。要围绕整体的地域地貌来设计规划,让山水风光隐隐于自然天地,又可以昭显于旷宇中。这是考验造园人对山水风光的拿捏程度,锱铢必较。宜情是山水要符合人的情怀,人的思维,综合人文发展,将各地习俗文化,风土人情相织交汇,注入山水风光,使之有灵魂,深深植入人的生活环境,贴近人的生活习性,反映人的生活状态。同时山水风光又因人杰而地灵。山水风光与人文的结合必然是绝妙的,一山一水一人一天下,悠然自得,故无忧。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