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苏州园林中假山的风格流变 [打印本页]

作者: yixiangtiankai    时间: 2013-12-9 15:45
标题: 苏州园林中假山的风格流变

    苏州的假山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到唐代太湖石已广泛应用于园林。北宋朱勔在苏州的宅园中堆叠假山,参与其事的人数已是众多。苏州园林现存假山最久者应为沧浪亭的土石山,相传其原为五代遗物,《吴郡志》说它是“既积土为山,因以潴水”,可见原为土山。狮子林原为宋代名宦的别业,元末时“林木翳密,……林中坡陀而高,石峰离立”,因石峰如狮子而得名,这也只是土山上罗列峰石的惯例。明代早期未见假山实例,到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在文人的参与和匠师的文人化环境下,苏州园林的掇山技术达到了顶峰,产生了《园冶》《长物志》等著作。

        晚明张南阳、清初张涟(字南垣)等叠石掇山名家在苏州留有不少经典假山作品,可惜至今无存,惟明万历年间周秉忠有徐氏东园和洽隐园水假山遗存,后者山洞采用逐层挑出的叠涩之法,至洞中间用条石压顶,垂以小石作钟乳状。此外明末清初假山尚有艺圃、五峰园等保留至今。明末苏州园林的假山下层均采用普通太湖石,或在里层混搭黄石,如艺圃、五峰园等石壁和洞壁,洞体较小,假山之巅常设以平台,如艺圃山巅原为朝爽台。从文字记录来看,大约晚明假山喜欢在山巅罗列太湖石峰以收顶的习惯,如王心一的归田园居、顾大典的谐赏园、姜氏艺圃等无不如此,而五峰园则是现存的最好实例。

        清初假山承晚明遗风,但一些全景式的大型假山在造型上更趋成熟,如拙政园池中两岛、耦园黄石假山等。清中期假山则以戈裕良为代表,作品有环秀山庄和常熟燕园假山等,其在前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代表着苏州园林假山的最高成就。环秀山庄假山采用大小石钩带联络之法,其洞体更加硕大,强调大小石块间的勾连和镶石拼补,勾缝细致,假山岩壁的收头不再采用晚明猎奇式的群峰造天式立峰,而是采用山峦式结顶。常熟燕谷黄石假山(1825)用石似乎比耦园来得更为讲究,石壁、洞壁局部用竖石出挑,充分显示高超的叠石技艺,洞顶则采用逐层挑出的叠涩之法,可看出也是由明末清初的假山技法中脱胎而来。

        至清晚期,国力衰退,加之西风东渐,在造园技艺上过于工巧,只存形式而已。晚清假山以怡园为最,其刻意模仿环秀山庄,然无奈在技法上已是强弩之末,总嫌琐碎和局促,然而从中可以看出苏州园林假山的传承关系。至民国,园主们因洞多不吉利,逐渐以小型假山花台替代之,但在掇峰技艺上则有所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于20世纪50年代对已是破落不堪的苏州园林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在文人、专家、匠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观摩、研讨传统假山技法,整修出的一大批古代园林假山依旧保存着应有的传统风貌。1980年,随着以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的明轩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落成,苏州园林的叠山匠师们也随着苏州园林走向了世界。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