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明代园林概述 [打印本页]

作者: jswanglan    时间: 2013-5-14 10:42
标题: 明代园林概述
明代园林 元末农民起义经过了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1368 年朱元璋在南京登极称帝,建立了明王朝。到成祖朱棣称帝后,一方面出子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他在燕地经营多年,已有了较深厚的基础,于是不久就将国都迁往北京,此后北京成了明王朝的政治中心,而南京则退居于陪都的地位。由于南京作为明朝正式都城的时间并不太长,兼之开国初期百废待兴,所以城中除营建了一座制度严谨、宏大壮丽的宫城外,几无苑囿建设。明北京的苑囿均设在皇城之中,基本也是据元代的禁苑或延用、或改造、或重建而成。西苑是明代最大的苑囿,位于紫禁城西,其基本山水构架就是元代的万岁山太液池,燕王府后来也被作为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最初的十多年间,苑内并无营造活动,宣德八年( 1433)宣宗称苑内建筑年代已久,恐其颓纪,遂命工修葺。不久英宗对苑进行了首次规模较大的改造。嘉靖、万历年间西苑又经不断的增筑改建,渐渐改变了原先以天然野趣为主的特色,人为的痕迹日趋明显、紫禁城后,中轴线北端另有二苑,一在紫禁城内,坤宁宫之后,称作后苑;一在玄武门外,称万岁山。两苑之地在元代也为禁苑,但明代重新营建之后已经完全没有前代的影响了。后苑与万岁山相距不远,营建也几乎同时开始。后苑布置没有采用中国园林随意丈自由的传统手法。而是采用了与宫室建筑相仿的大致对称的格局,苑中以建筑为主,花木、假山只是其中的点缀和陪衬,使之呈现出庄严的气度。万岁山占地较大,并用开凿紫禁城护城河所出的土方堆高筑成了一座体量巨大的假山,山脊对称地耸立着的五座亭构,山间、山后所建的殿宇也形成了较明显的轴线。东苑在皇城东南隅,在元代这里也是禁苑的一部分。永乐、宣德年间这里仍是一处以水景取胜、极富自然之趣的地方6 明中叶以后其间也作了改建,宫室渐多,格局也日趋严谨。
明代的苑囿有着两个较为显著的特点。第一是苑囿都设在皇城之中。这主要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明代,北边经常受到蒙古威胁,如正统年间蒙古军队曾逼至北京西直门下,明英宗也被俘去。嘉靖时蒙古军队进到西山、玉泉山,寺观为他们焚毁等等,出于安全考虑,只能放弃营建郊外御苑的打算。第二是苑囿的布局都趋向于端庄严整。其原因来自明代所推行的政治制度。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明代已经达到了极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有杀戮功臣、大兴党狱、对文人采取文字狱等高压手段,即便在诸如建筑形式上也进一步强调等级。明初规定,各等级的官吏庶民都只能按既定的建筑规模予以营建,如于制有违,俱行拆毁。因此作为天下最高等级的皇宫、苑囿从布局到造型都在尽一切可能使其体现出端正与威严。
在明代,私家园林的营建极度兴盛。两宋时期文人园林已经相当普遍,而且已开始对其他类别的园林产生影响。元代统治是建立在对内残酷压榨各族人民,对外实施征伐掠夺的基础之上,这不仅摧残了社会经济,同样也破坏了营造园林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而私家园林的繁荣又等待了一百余年的时间方缓缓来到。
明代的统治者对待文人所采用的是高压与笼络并举的手段,一方面大量招揽人才以供统治者驱使,另一方面却明文规定“士大夫不为君用,罪该诛杀”。在思想方面提倡程朱理学,强行规定“四书”“五经”为文人必读的教程,又创设了一套八股取士的科举程式,还密织文网,钳制不同思想,这不仅仅束缚了文人的思想,而且也使他们为免灾祸而变得谨小慎微,因此唐宋时期文人造园所具有的那种借以摆脱束缚,寻求寄托,平衡身心,不满流俗的心态仍然能在明代文人造园中得以延续心另一方面,明初统治者恢复经济的种种措施在社会上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出现了安定与繁荣,这提供了园林发展的物质基础,明中叶之后虽然农村土地兼并间题又趋激化,致使许多农业人口因破产而背井离乡,然而由于此时城市经济已经较为发达,这些破产农民正好为城市的商业及手工业提供了劳力,因而更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城市之中出现了一大批富裕的商人和手工业主阶层,他们也渐渐成为具有实力的造园者。从园林本身而言,虽然园主人可依自身的修养和造诣使园林表达不同的情趣和反映一定的思想,然而各类园林具有一个共同而且现实的共性,这就是能提供生活享乐,因此园林对于任何具备造园能力的人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从明代诸多文献可知,当时私家园林极为普遍,几乎全国各地都能见到有关这一时期所营建的园林。当然由于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因而各地的园林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当时私家园林最为发达的地方主要是北京、南京、扬州‘苏州以及江南的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等等。
北京和南京因其首都这一特殊的地位而成为一代官僚云集的地方,那里不仅有在朝中供职的各级官员,也有退官后赋闲养老的公卿大夫,他们往往凭借着在社会上的声望或特定权势,以及所拥有的实力,致使营宅造园的风气更高于其他地方。当然这些园林之中有以雕饰宏丽著称的显宦、贵族园林,也有以疏朗朴质闻名的名士园林,如北京海淀相邻的清华园和勺园就正好是这两种风格的典型代表扩江南地区自唐宋以后就一直较为安定,又兼之这一带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所以经济发达,也成为文人及富商的聚居之地g 国家的财政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江南,朝廷的官员也有很大一部分出于江南。所以造园就非常普遍,明代私园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技巧方面都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诸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苏州王献臣的拙政园、太仓王世贞的舜山园、扬州郑元勋的影园等都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堪称这一时期造园艺术的代表作,
由于明代造园活动的普遍化,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专事造园叠山的工匠,同时还有那么一批生活悠闲而不思仕途进取的文人,他们或将自己的才智用于诗文酬答之上,或放在绘画造园之中,这不仅促进了造园艺术的发展,并且也开始有人将造园这一工匠造作活动付诸文字,所以明代起出现了像《园冶》 、《 长物志》 这样的专门的造园专著,这非出于偶然,而是这一时期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