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栏杆对中国传统建筑和古典家具的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烟花易冷!    时间: 2013-4-11 09:08
标题: 栏杆对中国传统建筑和古典家具的影响
本帖最后由 烟花易冷! 于 2013-4-11 10:57 编辑

    栏杆又称护栏,中国古称阑干,也称勾阑。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艺术图集》一书中给栏杆下了定义,“栏杆是台,楼,廊,梯其他居高临下的建筑物边缘上防止人身下坠的障碍物;其通常高度约合人身之半。”在建筑中,最富于变化的部位就是栏杆。

  栏杆主要由望柱(栏)、寻杖(杆)、栏板三部分组成。栏杆的形式主要有漏空和实体两类,漏空的栏板由立杆、扶手组成,有的加设横档或花饰部件;实体的栏板是由栏板、扶手构成,也有局部漏空的。还有一种栏杆被称为坐凳栏杆,这种栏杆是做成坐凳或靠背式的,一般出现在廊、阁、亭、榭等建筑物廊柱间,是高一尺五、六寸的矮栏,其上部为厚约二寸、宽约六、七寸的木板,有如条凳,可以坐人。在进行栏杆设计时,应考虑安全、适用、美观、节省空间和施工方便等因素。

  栏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也比较悠久,古代最早的栏杆是用纵横几根木杆组成的,类似于现今农村用来围圈牲口的护栏;从周代的栏杆中我们可以看到格棂为十字的栏板,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栏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功能。发展到汉代,栏杆已经出现了直棂、卧棂、斜方格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卧棂式栏杆为最多。而直棂、卧棂和勾矩形式的栏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盛行,这类栏杆可见于云冈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中。元明清时期的栏杆的特点是,木栏杆比较纤细,而石栏杆则逐渐脱离了木制栏杆的形制,趋向厚重。清末以后,由于收到西方美学的影响,栏杆重视古典比例、尺度和装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现代栏杆在材料和造型上都更加多样。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不仅将栏杆在建筑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家具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古典家具的靠背、围栏、扶手等具有围护功能的部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栏杆造型的零部件出现。

  家具中栏杆部件的发展历程与建筑中栏杆的发展历程大抵相近。周代的礼器座上已经出现了栏杆;到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曾经在汉代建筑栏杆上风靡一时的直棂、卧棂、斜方格等造型,也广泛运用于此时家具的围栏、靠背和扶手上。宋代古典家具的围栏建筑化倾向更加明显,望柱、寻杖等栏杆上的标志性构件在家具的围子上都得到了显著地体现;明清时期,家具中围栏的形式也丰富多样起来,既有早期简单的直棂、卧棂等形式,也有后来的“卍”字形等较为复杂的形式


DSC_5068.jpg (114.01 KB, 下载次数: 136)

DSC_5068.jpg


作者: 放手哋幸福    时间: 2015-1-15 23:34
山水是自然景观的基础,“山因水而润,水因山而活”
作者: zxc    时间: 2015-1-16 00:09

作者: bayi    时间: 2015-1-16 15:50
虽在小天地,置身大自然
作者: 丰厚的十几块    时间: 2015-1-20 09:55
不错。。。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