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萌始于唯物的数理法则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熊
时间:
2013-4-3 14:31
标题:
萌始于唯物的数理法则
1 形式主义的美学理论
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上,形式主义美学的产生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学说的形式美学,是以数作为万物本体的形而上的认识,它们提出“什么是最智能的?那就是数”,“整个的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宇宙以“一元”为万物始基,成为造就一切的“形式”之基础,衍生出二元,再由“二元”或形式按各种一定顺序的数量关系产生点、线、面,从平面诞生立体、由立体生出水、火、气、土四元素,再结合为万物,构成球形的完满和谐世界,这即是由数派生出的世界总体的和谐性。
毕氏学派拟定了十个“始基”,即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多、左与右、阴与阳、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一切事物均由该十始基相互契合、统一而形成。由 5:8 数量关系形成的黄金分割率的范式,这种数的和谐关系产生自然之美,宇宙中的各个星体形成复杂有序的数的关系,构成“科斯莫斯”这一宇宙秩序。古典形式美学的既定法则由此诞生,而由这种一脉相承的和谐观构成了延续至今的审美定势,影响着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艺术功能学说,甚至成为了格式“异质同构”原则的始基。
西方传统景观设计美学正是沿袭这种程序,驾驭了有关形式法则运用的各个设计母题。
2 西方传统的规整式园林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园林便是在这种美学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体现着一种秩序的形式美。因此,其园林形式也是以规整的几何形式出现。古埃及的园林为方形,四周有围墙,入口处建塔门,园内成排种植庭荫树,园子中心一般是矩形的水池,池中养鱼并种植水生植物,池边有凉亭。园林式规则的,并有明显的中轴线。古希腊的园林位于住宅的庭院或天井之中,园林是几何式的,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古罗马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大型的别墅花园,为了夏季避暑,这些别墅庄园多建于郊外的山坡上,居高临下可鸟瞰周围的原野。建造于 118—134年之间的哈德里安庄园至今还保留有比较完整的遗址。从哈德里安庄园的遗址可清晰地看出古罗马时期郊外大型园林的特点。园林因山而建,并将山地辟成不同高程的台地,用栏杆、挡土墙和台阶来维护和联系各台地。园中一系列带有柱廊的建筑围绕着一些庭院,每组庭院相对独立。水是造园的重要要素,在园中、室内或是敞厅中都有水的应用,如养鱼池、水井和喷泉。各种精美的石刻,如雕像、花钵、栏杆等,以及常绿植物如意大利松、紫杉等也是造园的重要要素。
15、16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更是将古典形式主义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著名的有朗特花园、德?爱斯特花园、法尔尼斯花园、加贝阿伊阿花园等。这些花园都在视野较好的山坡上依山而筑,成为坡地露台花园,园林是几何形并中轴对称的。在轴线及其两侧布置了美丽的绿篱花坛、变化多端的喷泉和瀑布、常绿树以及各种石造的阶梯、露台、水池、雕塑、建筑及栏杆。17 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格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 le Notre),他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这种园林是几何式的,有着非常严谨的几何秩序,均衡和谐。宫殿高高在上,建筑的轴线统治着园林的轴线,这条轴线一直延伸至园外的森林之中。轴线两侧或轴线上布置有大花坛、林荫道、水池、喷泉、雕塑、修剪成各种几何体的造型植物。园林的外围是森林,浓浓的绿荫成为整个园林的背景。在森林与园林之间,布置一些由绿篱围合的不同风格的小花园。整个园林宁静而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显得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勒?诺特的代表作品有维康府邸、凡尔赛宫苑和苏艾克斯。
西方古典主义园林艺术就是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学说的形式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模仿自然到形成了形式美的秩序法则。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