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网
标题:
造园四大要素
[打印本页]
作者:
jswanglan
时间:
2013-3-25 09:47
标题:
造园四大要素
提起古典园林,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楼台亭阁,假山池沼,曲径小路,嘉树奇葩。这些联想是符合事实的,它正表明我国 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立体形象和多种艺术风格。
那么,造园家是用什么艺术手段构造园林,引起了人们的游赏兴味的呢?
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造园家择取最能诱发人们产生愉悦之感的山水、楼阁、树木、花草,并且采用我国诗 画创作的传统手法,大胆地取舍糅合,创造出多采多姿的既有自然之美,又不拘自然之俗的园林景物形象。
中国古典园林还有一大特色,即形美与意美两者兼而有之。我们的祖先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深知“无文景 不意,有景景无情”的道理,善于用书画墨迹对优美的景物形象加以润饰、使之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因此 山水、建筑、树木、花草、书画墨迹,堪称造园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并非各自孤立地存在于园林空间,而是融合成为一体, 彼此照应,彼此依托,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种完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空间。而同时,又由于它们都是造园要素,各自又有独特的个性 和作用,各有它自已的存在方式和外部特征,则又可以作为单独的欣赏对象。由于造园家们在具体运用造园要素方面所采取的不 同方法,于是也就出现变化多端,丰富多采的景观效果。
山 水
“秦汉造园典范”和大量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已经把自然山水作为欣赏对象。自然山水是 美的典型,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具有林壑之美,也就有了画意诗情。媚山秀水足可供人们“游目骋怀”,它能引起人们丰富 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山水景观的美感作用实在不可等闲视之呢。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囿”,后 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的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映山,山因水活,水得山势,青山绿水构成古典园林基 调。山水称得上是造园的第一要素。
山
山是造园的骨架,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造园家在完成土建工程之后,即可凿池堆山,把简单的地形改造成有山有水, 微波荡漾,峰峦起伏的城市山林空间,这叫迭山理水。
自然界的山形形色色,土石相兼,有土山,石山、土抱石山,石掩土山。造园堆山叠石,是以大自然为师,是真山的艺术性 再现。
园林造山,用土为堆,用石为叠,采用堆山叠石相结合的手法,灵活多样地进行园林空间布置。堆土山,先将土夯实做基 础,山腰点石,山顶树峰,小中见大,不失真山之理,真山之趣。叠石假山比较灵活,或者堆山,或者树峰,容易出效果。江南 园林大都是堆山与叠石相对合,自然成趣。
自然界的石头种类繁多,用于造园常见的有湖石、黄石、宣石,以及灵壁石,虎皮石等等种类。每种石头都它自已的石质、 石色、石纹、石理,各有其然的形体轮廓。而不同形态和质地的石头,便自有它们不同的性格。就造园来说,湖石的形体玲珑剔 透,用它堆叠假山,情思绵绵;黄石则棱角分明,质地浑厚刚毅,用它堆叠假山,嵯峨棱角,峰恋起伏,给人的感觉是朴实苍 润。所以要分峰用石,避免混杂。
堆山叠石是一种艺术创作和艰辛劳动。“山无定形,而有定理”,要想堆叠出一座上好的假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 要“搜尽奇峰打草稿”,胸中自有丘壑,又要掌握娴熟的叠石技术,这样叠出的假山,才能假山不假,既有真山之理,又有假山 之趣。青萍老人曾经对叠石作过这样概括:“宜整不宜碎,石纹仔细配,突出峰秀顶,毫无人工为。”
叠石假山大体上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写意假山,一是相形假山。
先说写意假山。它是取真山的山姿山容,气势风韵,经过艺术概括、提炼,再现在园林里,以小山之形传大山之神。这类以 某种真山的意境创作而成的山体,会给人一种亲切感,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品味的山体,会给人一种亲切感,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品 味的余地。各地园林都有成功的实例。南京瞻园南端假山,俨然一幅偌大的山水画。据说它是南京工学院已故教授刘敦桢先生的 作品。他抓自然山水中最具代表性的局部,采取与真山更接近的表现手法堆置山体,外表用石,背里用土,土石结合,自成一 体。它的成功,在于具“虽由人作,宛如天然”的高超艺术,引人观瞻,引人欣赏。
《扬州画舫录》上说:“扬州以园林胜,园林以叠石胜。”扬州个园假山确实别出心裁:笋石(白果峰)配以翠竹,湖石假 山用玉兰、梧桐掩映,黄石假山由松柏、枫树衬托,宣石假山用腊梅、天竺配衬,构成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特别是秋山, 造园家让它坐落在园的东北角,每当夕阳西照,则格外显得秋色迷人。
当然,工程浩大的还是皇家园林里的假山。北京北海公园静心斋的湖石假山,一直被誉为清代叠石珍品。它与该园的建筑巧 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宁静、幽静的美妙境界。
再说相形假山。它是摹仿自然界动物的形体动作而堆叠起来的景观,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苏州狮子林的假山。未进园门已 见墙前几只狮子在舞,此为序幕,点出了园景主题。狮子林是建于元朝至正年间的一座江南名园,全园采用湖石做材料,以表现 狮趣为造型中心,大胆泼辣地在园子的中心堆叠出一座重岩迭嶂的山体,几乎在每一个石峰上都有一只狮子在向游人卖弄姿态。 数不清的山峰,看不完的狮子,说不尽的情趣,恍惚置身于狮子的世界。观赏这类假山,若再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则会愈想 愈象,愈象则愈有趣。据说堆叠假山的时候,专门请一位相士坐在旁边“相”,一边相,一边叠。这相士通常都是由造园艺术水 平很高的大师担任,叠石工人由他指挥,相中一块叠一块,这样叠出的假山,自然会叠的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惟妙惟肖,栩栩 如生。
当然,并非所有的园林空间都有假山。但园林中可以无山,却不能无石。点石,是堆山叠石的一种补充。在水际、路边、墙 角、草地、树间点上几块石头,只要运用得好,立即会打破呆板平庸的格局,产生点缀不凡的艺术效果,别有情趣呢。
在古典园林里,还常常会看到气势巍峨的湖石“立峰”。立峰玲珑剔透,是大自然风雨雷电雕凿出来的艺术品。南京瞻 园“奇云峰”,北京萃锦园的“飞来峰”,苏州的“瑞云峰”,上海的“玉玲珑”,杭州的“邹云峰”等等,都是形象绰约,美 不胜收的佳品。扬州瘦西湖也有块奇石,俗称“寿星献图”,形神惟妙惟肖,饶有佳趣。清代造园艺术家戈裕良这样说过:选用 峰石,必具“漏”、“透”、“皱”、“瘦”,才能藏情宿意。我们游园时,不妨用意去领略一番。
水
很久以前,人们就用诗、画赞美水。南宁马远的《水图》被当作“世间奇物”珍藏在国家博物馆里。孔子对水也运用比兴而 歌赞之。子贡问他:“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回答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 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 包;蒙不清而入,鲜洁以出,似善;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角;其万折必东,似意。”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车尔尼雪夫 其基,则善于用艺术家的眼光欣赏水的美。他说:“水,由于它的形态而显出美。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心里产 生宏伟的形象。奔腾的瀑布,它的气势是令人震惊的,它的奇怪突出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水,还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 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地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屈曲地摇曳着,我们看到水是一流的写生家。”
的确,山水是自然美的典型。“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是我么的富有诗意!园林里只要有了水,便显得一切都活了起 来。若说水是古典园林的灵魂,这也不算过分吧。
有些大型风景胜境,象无锡的太湖,杭州的西湖,桂林的漓江,四川的九寨沟,都得幸于天然之水。而许多私人庭园则也是 得山水之助,承前人“引水注入”之法,平地凿池造一个水体,临水堆山,岸边植柳,架桥建屋,这叫理水。
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的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凿池。大凡造园都要理水,手法有高下,效果有优劣。苏州 本是一座著名的水城,那里造园理水的艺术手法更是精湛绝伦:拙政园起初是模拟太湖芦汀山岛的佳绝风光,全园以水为中心设 景布点,种种太湖风情溢于园中。网师园水体处理则是另一种手法。殿春簃是网师园的“园中园”,精巧、恬静、幽静,造园家 采取以虚带实手法,只在院一角堆山,山上建亭,亭旁置泉,泉下设一小潭,清清泉水终年不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获得 声、形、色、影俱全的艺术效果。岭南更进一步,把水引入室内造景:广州白云山庄宾馆,山泉穿过山墙,布置了一个模拟 的“三叠泉”,颇有别趣。因为大自然确实有个很美的三叠泉,那是在庐山五老峰东侧约四十五里的深山峡谷中。三叠落水,各 有特点,头一叠好似银落九川,第二叠如同碎玉飞溅,第三叠一道珠帘。庐山奇景壮观举不胜举,唯独此处被称为“庐山第一奇 观”。
一般园林中所凿的池沼采取自然式处理,池岸也不能砌成河道的驳岸,而要“斗折蛇行,犬牙交错”,给人以自然活泼的感 觉。水应该有终始。有终如则“活”。扬州珍园水池处理就有意味,在水池的一角布置了一个示意性的“水门”,门屏上嵌入一 块门额,用篆字书“渊渊”二字。多数园林,如无锡寄畅园,扬州小盘谷,或用廊桥,或借假山石洞隔断尾水,隐其去处。此法 虽属通常手法,却见效果,因此被普遍采用。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中有山有水,才会清新致爽,“绿影一堆漂不去”。
建 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 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
作者:
yixiangtiankai
时间:
2015-1-4 11:19
好帖就是要顶
作者:
假山
时间:
2015-1-4 12:41
楼主是超人
作者:
himart0519
时间:
2015-1-4 13:01
不错不错
欢迎光临 假山网 (http://grc33.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